哲學常識
1. 馬克思主義哲學
(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特征。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以實踐為基礎的革命性和科學性的統一。
(2)世界的物質同一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質。列寧給物質下了一個完整而經典的定義:“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于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復寫、攝影和反映?!蔽镔|是不依賴于意識,又能被意識所反應的客觀實在,物質的唯一特征是客觀實在性。
(3)物質的存在形式。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形式。
物質是運動的物質,脫離運動的物質是不存在的。運動是普遍的,絕對的。運動絕不是物質的偶然的外在的可有可無的屬性,而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
運動是物質的運動,脫離物質的運動也是不存在的。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揭示物質絕對運動的同時,并不否認物質具有相對的靜止狀態。任何事物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運動是永恒的、無條件的,因而是絕對的,靜止則是暫時的、有條件的,因而是相對的。
(4)物質的存在方式。時間和空間是物質的存在方式。物質的運動是在時間和空間中進行的,時間、空間是運動的物質的存在方式。
2. 唯心主義哲學
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式,即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
(1)主觀唯心主義的主要特征是把主觀精神(人的感覺、經驗、觀念、意志、心等)作為世界的本原,客觀事物以至整個物質世界都是這種主觀精神的產物。主觀唯心主義必然導致只有自我才是唯一存在的“唯我論”。例如,英國大主教貝克萊認為,世界的本原是人的主觀感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感覺的復合,“存在即被感知”;馬赫倡言“世界是感覺要素的復合”;康德的“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笛卡兒的“我思故我在”;尼采的“自然選擇的意志高于一切”;叔本華的“意志是世界的物自體,意志是一切存在和運動的根源”;波格丹諾夫的“經驗是世界的最終構成要素”;杜威的“世界是我的觀念,我的經驗”;中國古代莊子講的“萬物與我為一”;孟子講的“萬物皆備于我”;陸象山說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王陽明說的“天下無心外之物,心包萬物,心包萬理,萬物皆在我心中”,等等,都是主觀唯心主義的典型代表。
(2)客觀唯心主義的主要特征是把某種脫離物質,脫離任何個人的精神(理、理念、宇宙精神、絕對觀念、絕對精神等)變為獨立的客觀存在,并把它作為世界的本原和萬物的創造者。它認為世界的本原不是人的主觀精神,而是由超空間的客觀存在的精神決定的,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現象都是這種精神實體的派生物或表現。客觀唯心主義的荒謬之處在于以哲學化的方式承認“宗教創世說”,其所謂的客觀精神不過是上帝的別名。例如,19世紀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認為“世界是絕對觀念的異化,物質世界是絕對精神的外化,絕對理念是萬事萬物的本源”;柏拉圖的“理念世界是現實世界的影子”,“世界是上帝的確良創造物”,“人為天命所主宰”。中國古代哲人老子的“道是天地之根,萬物之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生萬物”;和頤的“萬物皆是一理,有理則有氣,天者,理也”;朱熹認為“理在物先,理在事先,理是萬物之本”,都是客觀唯心主義的典型代表。
3. 物質世界的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
(1)聯系的觀點
物質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統一整體。聯系是指事物內部要素之間和事物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依賴、相互作用。聯系是客觀的、普遍的,聯系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
(2)發展的觀點
物質世界是不斷發展的世界,運動是宇宙間一切的存在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運動變化都是發展,發展是指事物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運動過程,它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4. 物質世界的永恒發展的一般規律
(1)對立統一規律
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核心和實質。唯物辯證法是以聯系和發展的觀點為基本特征、由一系列規律和范疇構成的科學體系。
①矛盾及其基本屬性。矛盾是指事物內部兩方面之間的既對立統一的關系。矛盾的對立屬性又稱為斗爭性,統一性又稱為同一性。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矛盾的基本屬性。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a.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貫穿于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就是“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們要堅持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認識事物,堅持兩點論,全面地看問題,反對形而上學的一點論。
b.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事物及其各個側面,在不同發展階段上,其矛盾各有其特點:不同質的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同一事物在不同發展階段上的矛盾各不相同;同一事物矛盾的各個側面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上各不相同。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和活的靈魂。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是共性和個性、一般和個別的關系。兩者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共性存在于個性之中,矛盾的特殊性包含普遍性,個性包含共性。
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有許多矛盾存在,其中一個居于支配地位、起著決定作用的矛盾,這就是主要矛盾,其他處于次要地位起輔助作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的。首先,主要矛盾規定和影響著次要矛盾的存在與發展,對事物的發展起決定作用,主要矛盾解決得好,次要矛盾就可以比較順利地得到解決;次要矛盾解決得如何,反過來影響主要矛盾的解決。其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雙方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處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相互影響、互相制約,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的。首先,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著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制約和影響著矛盾的主要方面。其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隨著矛盾雙方主次地位的轉化,事物的性質也就發生了變化。
⑤兩點論和重點論。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關系的原理,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a.兩點論是在認識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視次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矛盾時,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b.重點論是認識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要著重抓住它的主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矛盾時,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不分主次輕重,不抓重點,就會犯“均衡論”的錯誤。
c.兩點論和重點論是相互包含的。兩點是有重點的兩點,重點是兩點中的重點。唯物辯證法是兩點論和重點論是統一,要求看問題、辦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點。
(2)質量互變規律
a.質量互變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它揭示了一切事物、現象發展過程中量變和質變的內在聯系及其相互轉化,又稱量變質變規律。這一規律表明,事物的發展變化存在兩種基本形式,即量變和質變,前者表現為事物及其特性在數量上的增加或減少,是一種連續的、不顯著的變化,后者是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是漸進過程的中斷,是由一種質的形態向另一種質的形態的突變。在事物內部矛盾的作用下,事物的發展從量變開始,當量變達到一定的界限時,量變就轉化為質變,事物的性質發生了變化,舊質事物就變成了新質事物。這是量變向質變的轉化。在新質的基礎上又開始了新的量變。這是質變向量變的轉化。量變引起質變,質變又引起新的量變,循環往復以至無窮,構成了事物無限發展的過程。量變和質變,是事物發展變化的兩種基本形式,二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在事物發展過程中,它們是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的。量變中有階段性的和局部性的部分質變,質變中有量的擴張。
b.質量互變規律對于人們的認識和實踐活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它要求人們要重視量的積累,注意事物細小的變化,不可揠苗助長急于求成,對于消極因素,要防微杜漸;同時又要根據事物的發展進程,不失時機地促使事物由量變到質變的轉化。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何以笙簫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