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2014/2/8 11:20:10 來源:中大網校
點擊關注微信:
2013上海選調生考試綜合知識:基礎科學常識
一、太陽系
由太陽、行星及其衛星、小行星、彗星、流行體和行星際物質構成的天體系統叫太陽系。
在太陽系中,太陽是中心天體,其他天體都在太陽的引力作用下,繞太陽公轉。它的主要成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二、銀河系
銀河系是一個由群星和彌漫物質集成的龐大天體系統。銀河系是我們地球和太陽所在的恒星系統,是一個擁有一、二千億顆恒星,除仙女星系外最大的巨星系。
三、地球
地球大約有46億年的歷史,始終處于不斷變化和運動中。在一系列演化階段,保持著一種動力學平衡。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
地球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為第三顆。地球內部有核、幔、殼結構,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氣圈,還有磁層,形成了圍繞固態地球的外套。地球及其天然衛星——月球,組成一個天體系統,即地月系統。
四、光年
光年是天文學中常用的距離單位,光在真空中一年所走的距離叫光年。一光年等于94650億公里,或63240天文單位,或0.307秒差距。
五、熱力學三定律
熱力學第一定律即能量守衡與轉化定律,其內容為:在任何孤立的系統中,不論發生何種變化,無論能量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從一部分物質傳遞給另一部分物質,系統的總能量守恒。
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內容:熱能的傳遞具有不可逆性,即在沒有外界作用的情況下,熱能只會從熱體傳向冷體,而不可能從冷體傳到熱體。
熱力學第三定律是系統的熵在絕對零度時為零,即不存在任何的無序。
六、電磁理論
電磁理論認為:變化著的電場伴隨變化著的磁場,變化著的磁場也伴隨變化著的電場。
麥克斯韋電磁理論基礎的電學和磁學的經驗定律包括:靜電學的庫侖定律,涉及磁性的定律,關于電流的磁性的安培定律,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麥克斯韋把這四個定律予以綜合,導出麥克斯韋方程,該方程預言:變化著的電磁場以波的形式向空間傳播。
七、燃燒理論
燃燒一般是由熱、光或火花等外因引發的復雜化學過程。1772年,法國的拉瓦錫提出增重是反應物與空氣化合的結果,初步揭示了燃燒的實質。1777年他在《燃燒通論》中提出了燃燒氧化學說,他對燃燒的正確解釋是以物質不滅定律為基礎的,成為近代科學發展的柱石。
八、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元素的性質隨著元素原子序數的遞增而呈周期性變化的規律。
九、蛋白質
20種結果不同的氨基酸按照其組成和排列次序的不同,構成了成千上萬種大小不等、功能不同的蛋白質。蛋白質是構成細胞的主要成分,是存在于一切生物體中的高度復雜物質,具有重要的生物化學功能。
十、遺傳與變異
生物子代和親代之間的相似現象叫遺傳。生物的子代和親代之間,以及子代不同個體之間都有或多或少的差異,這種差異叫做變異。由遺傳物質發生改變所引起的變異叫做可遺傳的變異,由環境條件引起的而遺傳物質沒有發生改變的變異叫做不遺傳變異。
生物具有遺傳和變異,既能夠保持物種的相對穩定,又能夠促使生物不斷向前進化。
十一、細胞
細胞是一切生物機體構造和發育的基本單位。細胞的最外面是細胞膜,膜內是細胞質,細胞質里有細胞核,還有線粒體、高爾基體等細胞器。
細胞理論: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提出細胞是一切植物機構的基本單位,德國動物學家把這一觀點擴大到動物界,正式建立了細胞學說。細胞學說的創立是19世紀最偉大的三大發現之一,實現了生物學知識的又一個層次的綜合,證明了生物在構造和發育上的統一性。
十二、核酸
核酸是大型酸性的鏈狀分子,含磷酸、戊糖、嘌呤或嘧啶堿基,有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兩種。
十三、生物進化
生物進化的總趨勢是:種類由少到多,生活環境由水生到陸生,身體結構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19世紀著名的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提出了以自然選擇學說為基礎的生物進化理論,奠定了進化論的科學基礎。恩格斯把達爾文的進化論列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十四、新陳代謝
新陳代謝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生物體經常不斷地從外界取得生存所必需的養料,并使這些養料變成生物本身的物質,同時把體內產生的廢物排出體外,這種新物質代替舊物質的過程叫新陳代謝。新陳代謝包括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這兩個方面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聯系。異化作用釋放能量,同化作用需要能量,同化作用需要的能量正是由異化作用所釋放出來的。
十五、基因
生物體內的每種蛋白質、酶、多肽激素和細胞因子等都有它自身特定的遺傳信息,它們被儲存于染色體鏈中。攜帶某種特定蛋白質完整遺傳密碼的那個片段稱為基因。
十六、互聯網
互聯網的發源地是美國。追溯美國互聯網的起源,可以從1957年蘇聯搶先用火箭發射第一個人造地球衛星Spunik一號說起,那時蘇聯搶在美國前頭發射了人造地球衛星,使美國朝野大受刺激,全面檢討國家的科學技術政策和教育,以便奮起直追。當時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決定設立一個用來發展科學技術的機構,叫做AR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就是這個機構后來提供經費設立最早的互聯網,它叫做ARPANET。
十七、克隆技術
1997年2月23日,英國蘇格蘭羅斯林研究所的科學家宣布,他們的研究小組利用山羊的體細胞成功地“克隆”出一只基因結構與供體完全相同的小羊“多莉(Dolly)”。“多莉”的特別之處在于它的生命的誕生沒有精子的參與。研究人員先將一個綿羊卵細胞中的遺傳物質吸出去,使其變成空殼,然后從一只6歲的母羊身上取出一個乳腺細胞,將其中的遺傳物質注入卵細胞空殼中。這樣就得到了一個含有新的遺傳物質但卻沒有受過精的卵細胞。這一經過改造的卵細胞分裂、增殖形成胚胎,再被植入另一只母羊子宮內,隨著母羊的成功分娩,“多莉”來到了世界。2003年2月15日世界首只克隆羊“多莉”死亡。
中大網校相關推薦:
2014選調生考試熱點:那些年,我們一起忙辦證
2014年河南選調生面試語言表達七宗罪一
2014年河南選調生面試語言表達七宗罪二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