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農業廳明確了相關責任部門,做到產地環境監測與農產品生產檔案管理緊密結合,投入品使用許可審批與生產技術規范緊密結合,農產品檢驗檢測與質量安全認證緊密結合,質量安全認證與創建品牌緊密結合,標簽標識管理與市場準人管理緊密結合,前移監管關口,以加強源頭管理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全過程管理。
云南省農業部門正在加快標準、檢測、認證三個體系建設,完善相關基礎設施,改善和提高農業行政管理部門監管能力,并在兩年內構建起鄉鎮級的監管網絡體系。同時,以試點示范推動綜合措施全面落實。
據介紹,相關部門將圍繞農業生態環境污染、植物源產品農藥殘留超標和動物源產品藥物濫用3個主要方面抓好例行監測,以推動持續、穩定的制度化建設。以進出口安全管理推動國際接軌,圍繞大宗進出口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監管,有計劃地集中人力和財力,采用國際標準,在檢驗方法、檢驗技術、農產品認證等方面,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提升云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整體水平。
7.2008年9月,包括三鹿在內的一些中國企業生產的乳制品被發現混人了有毒的三聚氰胺成份,暴露出了中國食品監管以及制度建設等方面存在的漏洞。事件發生后,中國總理溫家寶曾多次表示,要吸取教訓,加強制度建設:“更為重要的是要從這起事件中吸收(吸取)教訓,要加強制度建設,從生產(以及之后的)每一個環節都要重視監督和檢查。”
在這一背景下,于2OO8年10月23日提請全國人大審議的《食品安全法》草案規定,政府對食品安全實行全程監督管理。而食品生產、流通以及餐飲服務,食品添加劑的生產、使用和管理等都被納入了法律約束和規范的范圍。這被形容為是“從田頭到車間、從源頭到餐桌,的全程法律保護。不僅如此,法律草案還加強了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完善了相關的預警制度,以便及時發現安全隱患。
奶粉事件暴露出的最主要問題就是對食品添加劑監管的缺失。為了嚴堵監管漏洞,法律草案專門增加了更為嚴格的六條規定。內容包括添加劑許可制度的范圍、標準、目錄,企業如何使用添加劑,乃至添加劑的標簽管理等。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劉錫榮介紹了其中最為突出的一條新規定:“目前食品添加劑使用不規范甚至濫用,成為危害食品安全的重要源頭。本法對此作出嚴格規定: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根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及時對食品添加劑的品種、使用范圍、用量的標準進行修訂,對經過風險評估證明安全可靠、技術上確有必要的,才能列入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范圍。”
這一規定意味著,只要是范圍之外的、哪怕是無害的食品添加劑,也禁止使用。
為進一步完善中國的食品召回制度、加強食品檢驗,《食品安全法》草案還規定,在企業不主動召回“問題食品”的情況下,政府要責令企業召回不合格食品。在國務院已廢除食品的免檢制度后,“不得實施食品免檢”的規定更被寫入了法律草案,而相關規定還包括,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對食品進行抽樣檢驗。
除了預防為主、加強監管外,吸取奶粉事件的教訓后,《食品安全法》草案更從事故報告、應急措施等方面人手,著力完善食品安全事故的處置機制,建立暢通、便利的消費者權益救濟渠道。草案中明確規定了縣級以上政府部門接到食品事故報告后應采取的處置措施。劉錫榮介紹了其具體內容:“開展應急救援工作,對因食品安全事故導致人身傷害的人員,衛生部門應當立即組織救治;封存可能導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并立即進行檢驗;對確認屬于被污染的食品及其原料,責令食品生產經營者召回、停止經營并銷毀;依法對食品安全事故及其處理情況進行發布,并對可能發生的危害加以解釋、說明。”
不僅如此,“主要負責人應當引咎辭職”這一規定也寫入了《食品安全法》草案。中國的官員問責制雖已推行五年,但將如此明確的規定寫入法律尚屬罕見。有評論認為,在國家質檢總局負責人因奶粉事件辭職后,問責制有望在中國實現真正的常態化。
而對于境外普遍關注的中國食品出口問題,法律草案也明確規定,中國出口的食品應當符合進口國家或地區的強制性要求,并要經出人境檢驗檢疫機構檢驗合格。
目前的《食品安全法》草案因奶粉事件做出了較大調整、進行了更為嚴格的規定,但實際上,中國在食品安全領域通過立法“解決問題”并不始于奶粉事件。中國對食品安全的重視從近年來相繼出臺的一系列法律法規上可見一斑:不僅《食品衛生法》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均已頒布實施,僅衛生部在這一領域就有近百個配套規章,質檢、農業、工商各部門也有各自的食品法規體系。早在《食品安全法》2007年底進入了立法程序之初,國務院法制辦公室主任曹康泰就曾坦率表示,該法主要針對的正是中國食品安全監管中的薄弱環節:“(中國)現行有關食品衛生安全制度和監管體制還不夠完善;對生產經營不安全食品的違法行為處罰力度不夠;食品檢驗機構不夠規范;食品安全信息公布不夠規范;有的監管部門監管不到位、執法不嚴格。為了從制度上解決這些問題,更好地保證食品安全,有必要對現行食品衛生制度加以補充、完善,制定《食品安全法》。”
8.時下,“純天然”已成為食品企業常見的賣點之一。不少商品都靠著包裝上的“純天然”、“無污染”字樣吸引眼球。許多消費者也認為,“純天然食品”就是綠色食品,食用起來也安全.。而記者近日從質監局了解到,在我國的認證項目中,還沒有“純天然”這一項。目前一些企業在其商品外包裝上打出的“純天然”字樣,只是些宣傳用語,并非國家權威機構的認證標志。
記者在某市內部分超市、商場逛了一圈,發現標有“天然食品”、“純天然食品”字樣的調料、蜂蜜等食品比比皆是。在食品調料貨架上,四川一調味料廠家赫然打出“純天然老字號”、“純天然調味料”的招牌,產品從白胡椒粉、香料到八角粉、十三香不等。廣東某知名品牌也將旗下的袋裝花椒粉、咖喱粉標上了“純天然”等字樣。在景田某超市蜂蜜柜臺,記者拿著一瓶蜂蜜就包裝上的“純天然”字樣詢問銷售人員,他指著包裝上的原料一欄稱:“只有一種原料,沒有其他的添加劑,當然是純天然的。”在干貨區,有廠家“隆重推出”了河源系列特產,無論是干蕨菜、石參根,還是茶樹菇、雞骨草、五指毛桃,全都披上了“純天然野生”、“無污染”的“外衣”。同時,記者還注意到,標有“1OO%天然”、“純自然”、“高山養植無污染”等字樣的野山棗、黑木耳、茶葉等食品也不在少數。
9.我國將在兩年內對近一半現行的食品國家標準進行更新和修訂,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目前我國現有食品國這標準867項,其中404項已經不能滿足現實需要,急需修訂更新。
國家標準委將組織有關部門在2007年底全部完成404項食品國家標準的修訂,今后五年,將重點補充和完善有關食品添加劑、農藥殘留限量、食品包裝材料、嬰幼兒食品等領域的衛生標準及相關的檢測方法標準的制訂。
10.在生產食品添加劑企業中,有的企業標準的技術要求內容過于簡單,不能充分反映產品的主要特性和衛生安全要求,有的企業不按標準生產食品添加劑,或者對食品添加劑的生產原料和生產過程控制不嚴格;有的企業采用的檢驗方法不切實際,可操作性差,影響產品檢測結果,有的企業標準長期使用,未按規定進行復審和備案,標準內容滯后甚至失敗。
按照國家標準正確使用食品添加劑是絕對安全的,食品添加劑可以改善和提高食品的色香味,改進食品的生產工藝,增加營養,合理使用可保障食品安全,但是食品添加劑絕大多數為化學合成物質,具有一定的毒性,少數還可以引起變態反應和畜積毒性,如果人們食用了含有超量食品添加劑的食物就會引起急性、慢性中毒,同時,過期食品添加劑、不純的食品添加劑(如汞、鋁等未清除)也會危害人們的健康。
11.目前,農村食品市場日益繁榮活躍,各種食雜店、超市、集貿市場、加工作坊遍布鄉村,農民對食品的品牌意識、衛生意識大為增強。在調查中也發現農村食品良莠不齊,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安全隱患。有的超市經營臺帳尚不完備,對食品進貨來源把關不嚴,不合格食品顯而易見。餐飲店許多從業人員健康證不全,有的廚房臨街而設,沒有防塵設施,菜及作料露天擺放,沒有按衛生許可要求在店內設立封閉的操作間,有的沒有消毒柜等設施,有的有消毒柜但沒有啟用。鄉鎮農貿市場雖然與城市無多大差異,但沒有檢測設施,檢測主要靠縣級機構下鄉鎮不定時檢測,但次數很少。不少學校食堂房屋陳舊,有的加工作坊加工機器生銹,原材料堆放場所的墻上有蜘蛛網,地上灰塵較多,食品生產者衛生意識不強。農村活躍著一批流動作業的整酒服務隊伍,炒菜的廚師普遍沒有健康證。
三、申論要求
1.用不超過150字的篇幅概括所給材料反映的主要內容。(20分)
2.根據材料中反應的食品安全問題,談談國家監督機構在工作實踐中應如何履行自身的職責?要求:條例清楚,概述全面,語言流暢,不超過200字。(20分)
3.請根據材料1、2、3、分析這三個材料對食品安全工作的開展提供了那些重要啟示。要求;分析簡明扼要,條理清楚,字數200字左右。(20分)
4.就給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問題,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選角度、自擬題目、進行論述。要求中心明確,內容充實,論述深刻。(40分)
相關內容: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