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
發病特點
病因病機
診斷與鑒別診斷
辨證論治
西醫治療
預防與調護
發病特點
營養性缺鐵性貧血,是由于體內鐵缺乏 致使血紅蛋白合成減少 而引起的一種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本病屬于中醫學“血虛 ”范疇。
輕度貧血可無自覺癥狀,中度以上的貧血,可出現頭暈乏力、納呆、煩躁 等癥,并有不同程度的面色蒼白及指甲口唇和瞼結膜蒼白 。
診斷與鑒別診斷
診斷要點
有明確的缺鐵病史 ,如鐵供給不足、吸收障礙、需要增多或慢性失血等。
發病緩慢,皮膚黏膜逐漸蒼白或蒼黃 ,以口唇、口腔黏膜及甲床最為明顯,神疲乏力,食欲減退 。年長兒有頭暈等癥狀 。部分患兒可有肝脾腫大。
鑒別診斷
再生障礙性貧血(再障):又稱全血細胞減少癥 ,臨床以貧血、出血、感染 等為特征。外周血象檢查呈全血減低現象。骨髓象多部位增生減低。
營養性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維生素B 12 缺乏或/和葉酸缺乏為主要病因 ,臨床除貧血表現外,并有神經系統表現,重則出現震顫、肌無力等 。血象呈大細胞性貧血 。骨髓象增生明顯活躍,以紅細胞系統增生為主,各期幼紅細胞均出現巨幼變。
辨證論治
辨證要點
本病的辨證以氣血陰陽辨證與臟腑辨證相結合。
臟腑從脾心肝腎 分證。
治療原則
由于本病以虛證為主,因此,補其不足、培其脾腎、化生氣血 是治療本病的原則。
分證論治
脾胃虛弱證
證候:長期納食不振,神疲乏力,形體消瘦 ,面色蒼黃,唇淡甲白,大便不調,舌淡苔白,脈細無力,指紋淡紅。
治法:健運脾胃,益氣養血 。
代表方劑:六君子湯 。
心脾兩虛證
證候:面色萎黃或蒼白,唇淡甲白,發黃稀疏,時有頭暈目眩,心悸心慌,夜寐欠安 ,語聲不振甚至低微,氣短懶言,體倦乏力,食欲不振,舌淡紅,脈細弱,指紋淡紅。
治法:補脾養心,益氣生血 。
代表方劑:歸脾湯 。
肝腎陰虛證
證候:面色皮膚黏膜蒼白,爪甲色白易脆 ,發育遲緩,頭暈目澀,兩顴潮紅,潮熱盜汗,毛發枯黃,四肢震顫抽動 ,舌紅,苔少或光剝,脈弦數或細數。
治法:滋養肝腎,益精生血 。
代表方劑:左歸丸 。
脾腎陽虛證
證候:面色(白光)白,唇舌爪甲蒼白,精神委靡不振,納谷不馨,或有大便溏泄,發育遲緩 ,毛發稀疏,四肢不溫,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指紋淡。
治法:溫補脾腎,益陰養血 。
代表方劑:右歸丸 。
西醫治療
使用鐵劑治療 。一般用硫酸亞鐵口服 ,每次5~10mg/kg,1日2~3次,同時口服維生素C 有助吸收,服用至血紅蛋白達正常水平后2個月左右再停藥。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g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