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將財政資金或者其他公款私存私放的行為及其法律責任
將財政資金或者其他公款私存私放的行為,是指未將資金收入、支出等經濟活動納入法定賬目進行記載和核算,致使資金的運行完全脫離財務的統一核算和職能部門監管,具體包括以下十類:
(1) 將各項收入全部或部分截留在法定賬目外,在賬外核算、使用;
(2) 私設賬外賬;
(3) 以虛列支出、重復列支等方式將財政資金等公款違規轉出私存、私放;
(4) 將代收的財政收入私自截留,私存、私放;
(5) 騙取財政資金等公款轉入擅自設立的賬目,私存、私放;
(6) 利用假發票或者私自購買發票等手段套取現金,私存、私放;
(7) 企業和個人與機關相互勾結,套取現金,私存、私放;
(8) 篡改會計賬目,將資金轉移出法定賬目,私存、私放;
(9) 將財政資金或者其他公款以定期存單的形式私存、私放;
(10) 企業和個人在國內外投資收益不入賬,轉為賬外資產。
上述十類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分別為:① 單位和個人有上述違反財務管理規定,私存私放財政資金或其他公款的,責令改正,調整有關會計賬目,追回私存私放的資金,沒收違法所得。對單位處3 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② 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2 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屬于國家公務員的,還應當給予記大過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
(四) 財政執法主體
1. 財政執法主體的概念
財政執法主體,是指依法擁有財政執法權力、承擔財政執法職責的組織。財政執法主體只能是組織,即有關財政執法機關,不是個人。財政執法機關的工作人員履行財政執法職責時,是職務行為,不是以個人名義。
2. 財政執法主體的種類
根據《條例》的規定,財政執法主體包括以下三類:
(1)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及審計機關;
(2)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的派出機構,審計機關的派出機構;
(3) 監察機關及其派出機構。
(五) 財政執法權限和責任
1. 財政執法權限的依據
(1) 財政部門、審計機關根據《憲法》和《預算法》、《稅收征收管理法》、《會計法》、《政府采購法》等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享有相應的財政執法權限。
(2) 財政部門、審計機關的派出機構根據上述有關法律及其實施條例、其他配套規章的規定,享有相應的權限。
(3) 監察機關及其派出機構根據《行政監察法》、《行政監察法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享有相應的財政執法權限。
2. 財政執法權限
(1) 調查、檢查權。財政執法主體依法進行調查或者檢查時,執法對象應當予以配合,如實反映情況,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經法定程序,可以查詢被調查、檢查單位銀行存款。在有關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法定程序,可以先行登記保存證據。
(2) 處理、處分、處罰權。主要包括:① 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對被調查、檢查單位或者個人正在進行的財政違法行為,財政執法主體有權責令停止。② 停撥財政款項。拒不執行的,財政部門可以依程序暫停財政撥款或者停止撥付與財政違法行為直接有關的款項;已經撥付的,責令其暫停使用。審計機關可以通知財政部門或者其他有關主管部門暫停財政撥款或者停止撥付與財政違法行為直接有關的款項,已經撥付的,責令其暫停使用,財政部門和其他有關主管部門應當將結果書面告知審計機關。③ 違法行為公告權。財政執法主體可以公告單位和個人的財政違法行為及處理、處罰、處分決定。④ 榮譽稱號撤銷權。對存在財政違法行為的單位和個人,弄虛作假騙取榮譽稱號及其他有關獎勵的,應當撤銷其榮譽稱號并收回有關獎勵。
3. 財政執法權限的協調
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財政執法主體應當配合協調:(1) 不得重復檢查和調查。(2) 對于不屬于其職權范圍的事項,應當依法移送;受移送機關應當及時處理,并將結果書面告知移送機關。(3) 財政部門和監察機關共同立案查處的財政違法違紀案件,應當由兩個單位組成聯合調查組,按照各自的職權開展調查。
4. 財政執法主體的法律責任
根據有關法律和《條例》的規定,財政部門、審計機關、監察機關的工作人員應當依法履行職責,對于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執法主體違反規定,給被檢查人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六) 財政執法程序
1. 財政執法程序的概念
財政執法程序,是指財政執法主體進行調查、檢查和對違法行為進行處理、處分和處罰過程中,依法應當遵循的步驟、方式、方法等行為規范。財政執法程序制度包括財政部門、審計機關、監察機關的財政執法程序。財政執法,應當遵循合法、客觀、公正、公開的原則,《條例》和《財政檢查工作辦法》(財政部令第32號)及其他法律、法規和規章,對財政檢查的步驟、方法等程序作了詳細規定。限于篇幅,下面主要介紹財政部門的財政執法程序。
2. 財政檢查程序
(1) 財政檢查準備程序。包括:① 制訂財政檢查計劃和方案。② 依照權限和回避等規定組成檢查組。③ 按照規定的時限、程序和方式送達財政檢查通知書。
(2) 財政檢查實施程序。包括:① 按照規定的方法實施財政檢查。比如,檢查人員不得少于兩人,并應當向被檢查人出示證件。詢問應當制作筆錄,并由被檢查人簽字或蓋章。經財政部門負責人批準,檢查人員可以向與被檢查人有經濟業務往來的單位查詢有關情況。實施財政檢查時,檢查人員在有關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可以依據《財政部門證據先行登記保存辦法》進行證據先行登記保存。② 財政檢查報告。檢查組應于檢查結束10個工作日內,向財政部門提交書面財政檢查報告;特殊情況下,經批準可以延長但最長不得超過30日。③ 財政檢查復核。
(3) 財政處理處罰程序。① 檢查組提出處理處罰意見。② 財政部門對檢查組提交的財政檢查報告和復核意見進行審定后,應當根據不同情況作出不同處理:第一,對未發現有財政違法行為的被檢查人作出檢查結論;第二,對有財政違法行為的被檢查人依法作出行政處理、處罰決定;第三,對不屬于部門職權范圍的事項依法移送。③ 復核和補充調查。財政檢查報告與復核意見存在重大分歧的,財政部門應當責成檢查組進一步核實、補正有關情況或者材料;必要時,應當另行派出檢查組,重新實施財政檢查。④ 決定之前的告知、陳述與聽證。財政部門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的事實、理由及依據,并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當事人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對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證據,應當進行檢查;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或者證據成立的,財政部門應當采納。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⑤ 制作和送達處理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理、處罰決定書自送達之日起生效。⑥ 公告及立卷歸檔。被檢查人有財政違法行為時,財政部門可以公告其財政違法行為及行政處理、處罰、處分決定。財政檢查工作結束后,財政檢查工作相關材料應及時立卷歸檔。
(4) 財政檢查救濟程序。當事人對行政處理、處罰不服的,依照《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的規定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相關文章:
關注:初級會計師考試試題 中級會計師考試試題 準考證打印時間匯總 報考指南
(責任編輯:xll)
近期直播
免費章節課
課程推薦
中級會計職稱
[協議護航班-不過退費]
7大模塊 準題庫資料 協議退費校方服務
中級會計職稱
[沖關暢學班]
5大模塊 準題庫資料 不過續學校方服務
中級會計職稱
[精品樂學班]
3大模塊 準題庫自主練習校方服務精品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