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考生更好的備考2014年翻譯資格考試,小編整理了翻譯資格考試輔導資料供大家參考學習,預祝您考試順利!
單句篇(四)
譯事三難:信、達、雅。求其信,已大難矣!故信矣,不達,雖譯,猶不譯也,則達上焉。...易曰:“修辭立誠。”子曰:“辭達而已!”又曰:“言而無文,行之不遠。”三者乃文章正軌,亦即為譯事楷模。故信、達而外,求其爾雅...——嚴復《天演論.譯立言》
1.
原文:They come out on to the village green and photograph each other in a stone armchair,said to be the throne of Artila.(Nancy Mitford:The Water Beetle)
譯文:踏上村中草地,看到一張石椅,聽說是匈奴王阿提拉的寶座,就要照相;一個個登上大位,你給我照,我給你照。(翁顯良譯)
賞析:名詞在英語中占優勢,英語句子傾向于多用名詞和介詞。現代漢語中動詞占優勢,一個句子不限于只用一個動詞,可以連續使用幾個動詞,即所謂的動詞連用,這是現代漢語句法的顯著特征之一。請看這里的原文和譯文,原文里只用了兩個動詞(過去分詞"said"這里不計),而譯文中確有六七個動詞之多,前面幾個動賓結構連用,中間不用任何連接詞,純靠動作發生的時間先后而產生語義上的關聯,讀來順暢、自然。“一個個登上大位,你給我照,我給你照”,頗能描情繪景:追名逐利,是人的天性,爭不到名利,能跟有名望的人沾點邊,也好像成了一大快事。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原文信息焦點在"photographeach other",如將原文后半部分譯為“互相在據說是匈奴王阿提拉的寶座的石椅上照相”,未免有些頭重腳輕之嫌,用“一個個登上大位,你給我照,我給你照”稍稍展開一下,既彌補了這種缺陷,又使敘述更加生動、形象。
2.
原文:Zorro:You'll kill no more,Colonel,no more.
譯文:佐羅:你惡貫滿盈了,上校。(電影《佐羅》)
賞析:如果讓蹩腳的譯者來譯這一句,恐怕只會在“再也沒有機會殺人了”這個意思上打轉轉,跳出這個圈子,想象自己就是仗劍走天下,為百姓除暴安良的俠客佐羅,細心去感受佐羅彼時彼地的心情,“惡貫滿盈”便會脫口而出了。演員演戲要投入角色中去,翻譯電影對白,同樣需要投入到角色中去。
3.
原文:Is it necessary to shout?
譯文:說話就說話,非得叫喚不可嗎?(呂叔湘譯)
賞析:簡簡單單、普普通通的英文句子,一到呂叔湘先生手里,他總能譯出特色。"It is necessary to shout"句子本很簡單,換作另一個人來譯,八九不離十是類似這樣的一句:“有必要大喊大叫嗎”或者更通俗一點“干嗎吵吵嚷嚷的”也可以說是“信、達、切”了,而呂先生卻并不甘心,為了譯出說話人含蓄、委婉的口氣,他將原句譯成“非得叫喚不可嗎”并在前面加上“說話就說話”這么一句,將說話人不愿或不敢張揚事態,想好言好語同聽話人交流的心理曲曲折折的傳達了出來。
4.
原文:This film is a dramatic treatment of a threatened stoppage in a factory.
譯文:本片用戲劇手法,表現一家工廠面臨罷工威脅的情況。
賞析:漢語句子多較短,結構較松散,所以英譯漢時常要進行拆句處理,即將原文中具有相對獨立意義的一個單詞或短語,拆譯成一個小句來表達。此處譯者就遵循了這一原則,將"dramatic treatment"這一具有相對獨立意義的短語抽出來,獨立成句,較好的避免了硬譯(“影片是對一家工廠的一場受到威脅的罷工的戲劇的處理”)的出現,受到了文從字順的好效果。
本期題目:翻譯下列句子
1."But where's thy gentleman,Tess?"(Thomas Hardy: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提示:注意句末標上的原文的出處,結合場景譯會更原汁原味。)
2.That Home is Home though it is never so Homely.
本期答案:
1.
譯文:“你那一口子哪,苔絲?”(張谷若譯)
賞析:知識分子之間也許會問“尊夫人呢”而像在學校里就和苔絲親密、沒有受過多少教育的鄉間女子恐怕那個怕只會用“你那口子呢”或“你那一口子在哪”這樣的表達方式。
小機靈補充:在鑒賞像《苔絲》這種文學作品時,不僅要會譯它原本的意思,要想譯得出色,在場景的關注上是一個關鍵,不能只以它的片面意思,還要懂得把原汁原味的小說意境表達出來,這樣,欣賞原汁原味的純文學才有了意義和樂趣。^O^
2.
譯文:家雖不佳仍是家。(劉炳善譯)
賞析:此處譯例出自劉炳善先生一篇談翻譯的文章,劉先生想用這個譯例說明翻譯時靈感思維的重要性,又是絕妙的譯句真可謂“千呼萬喚不出來,得來全不費功夫”。劉先生說他這個譯句是一剎那間在腦海中閃現的。本例的譯句確實讓人叫絕:原句中有"Home","Home","Homely"這三個形,音相同(相似)的詞,譯句中有“家”,“佳”,“家”這三個音同的字,原句中不可傳達的形美化成了譯句中的音美,以“創”補“失”,不失為一條思路。俗語云,“機遇只青睞有準備的頭腦”,想在翻譯實踐方面作出一定成就的人不可不在平時多做準備。
編輯推薦:
更多關注:2014年翻譯資格考試簡介 翻譯資格考試用書 口譯筆譯資料
(責任編輯: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