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抗生素
第一節 β-內酰胺類抗生素
分類:青霉素及半合成青霉素類、頭孢菌素及半合成頭孢菌素類、β-內酰胺酶抑制劑類、非經典β-內酰胺抗生素類。
基本結構特征
(1)含四元β-內酰胺環,與另一個含硫雜環環拼合(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
(2)2位含有羧基,可成鹽,提高穩定性
兩類均有可與?;〈纬甚0返牟被?。青霉素類的基本結構是6氨基青霉烷酸(6-APA),頭孢菌素是7-氨基頭孢霉烷酸(7-ACA)。酰胺基側鏈的引入,可調節抗菌譜、作用強度和理化性質
作用機制:
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作用是抑制粘肽轉肽酶,阻礙細菌細胞壁的形成。細胞壁是細菌細胞所特有的,哺乳動物細胞無細胞壁,因而β-內酰胺類抗生素對哺乳動物無影響,其作用具有較高的選擇性。
革蘭陽性菌的細胞壁粘肽含量比革蘭陰性菌高,因此青霉素一般對革蘭陽性菌的活性比較高,也造成其抗菌譜比較窄的問題
一、青霉素及半合成青霉素類
(一)青霉素鈉
母核上3個手性碳2S,5R,6R
內酰胺環不穩定
酸、堿、β-內酰胺酶導致破壞
(1)不耐酸 不能口服
(2)堿性分解及酶解
(3)半衰期短
解決辦法有三種:
①排泄快,與丙磺舒合用
②羧基酯化,緩慢釋放
③與胺成鹽延長時間
(4)過敏反應
生產過程中引入雜質青霉噻唑等高聚物是過敏原
過敏原的抗原決定簇:青霉噻唑基
交叉過敏,皮試后使用!
青霉素的缺點:①不耐酸,不能口服 ②不耐酶,引起耐藥性③抗菌譜窄
3、發展半合成青霉素(詞干西林):
(1)耐酸青霉素6位側鏈具有吸電子基團
(2)耐酶青霉素
側鏈引入體積大的基團,阻止酶的進攻
(3)廣譜青霉素
側鏈引入極性大的基團,如氨基
半合成青霉素
(二)氨芐西林
4個手性碳,
臨床用右旋體
(1)性質同青霉素,可發生各種分解
半合成青霉素
(2)含游離氨基,極易生成聚合物(共性)
(3)具α-氨基酸性質,與茚三酮作用顯紫色,具肽鍵,可發生雙縮脲反應
第一個廣譜青霉素
(三)阿莫西林
1、結構類似氨芐西林
苯環4位羥基取代
2、同氨芐西林,四個手性碳,R右旋體
3、性質同氨芐西林,可發生分解和聚合,聚合速度快
4、同氨芐西林,會發生分子內成環反應,生成2,5-吡嗪二酮
(四)哌拉西林
1、是氨芐西林的4-乙基哌嗪甲酰胺衍生物
2、在氨基上引入極性大基團,改變抗菌譜,可抗假單孢菌
(五)替莫西林
6位有甲氧基,對β-內酰胺酶空間位阻,具耐酶活性
二、頭孢菌素及半合成頭孢菌素類
比青霉素類穩定、酸穩定、可口服、毒性小
1、頭孢氨芐
堿性下迅速被破壞
3-甲基穩定性好、可口服
2、頭孢羥氨芐
3、頭孢克洛
3位取代基為氯、(甲基、乙烯),提高穩定性提高,改善藥代動力學性質等
4、頭孢呋辛
5、頭孢克肟
6、頭孢曲松
7、頭孢哌酮鈉
3位甲基上引入硫雜環,提高活性、顯示良好藥代動力學性質
8、硫酸頭孢匹羅
三、β-內酰胺酶抑制劑
經典的β-內酰胺類抗生素
非經典的β-內酰胺類:碳青霉烯類、青霉烯、氧青霉烷類、單環β-內酰胺類
針對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耐藥機制,解決耐藥性
按結構分兩類:
1、氧青霉烷類--克拉維酸鉀
結構:氫化異噁唑、乙烯基醚、6位無酰胺側鏈
(1)第一個β-內酰胺酶抑制劑
(2)作用機制特點:自殺性機制的酶抑制劑,不可逆
(3)單獨使用無效,與β-內酰胺類抗生素聯合使用,如與阿莫西林的復方制劑
2、青霉烷砜類
舒巴坦鈉
(1)青霉烷酸,S氧化成砜
(2)作用特點:不可逆競爭性β-內酰胺酶抑制劑
(3)口服吸收少,與氨芐西林1:2混合
他唑巴坦
四、非經典的β-內酰胺類抗生素
1、碳青霉烯類
亞胺培南
特點:單獨使用時,受腎肽酶代謝分解失活,需和酶抑制劑西司他丁合用
美羅培南
2、單環β-內酰胺類
氨曲南
(1)第一個全合成的單環β-內酰胺抗生素
(2)N上連有強吸電子磺酸基
(3)2位甲基,增加對酶穩定性
(4)副作用小,不發生交叉過敏
相關文章:
更多關注:執業中藥師考試歷年真題 執業西藥師歷年真題 2013年執業藥師考試招生方案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