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的推進,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開始出現。2008年1月,某市300多輛公交車停運,致使全市70多萬市民出行困難。造成停運的原因在于公交民營化運轉不良。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在原建設部文件出臺后,很多地方政府就開始賣水廠,要么是跟外資合作,要么干脆一賣了之。他認為,公交線路、水廠賣出去,本身沒有錯,但基礎分析工作沒有做透,只想到有人買,政府還能有些收入,賣完后卻沒有人管,這樣一來,損失的是國家,傷害的是消費者。很多地方在打開市政公用設施投資大門之前并沒有做好充分準備。這位人士說,特許經營,就是在市政公用行業中,由政府授予企業在一定時間和范圍內對某項市政公用產品或服務進行經營的權利,政府通過合同協議或其他方式,明確政府與獲得特許權企業之間的權利和義務。國外開展這類經營一般先要立法,而我國則跳過了這樣的程序,而且政策法規、標準、管理措施、管理能力都不配套。公用事業中有一部分注定是沒有效益的,這就不能打包全賣出去,而需要政府投入才能搞起來。不能都交給社會資本經營,更不能放任其賺錢,不對其進行管理。
3.2009年7月31日,L市舉行“城市供水價格改革調整聽證會”,參會的18名聽證代表中,17名代表同意水價調整,只有1人提出“最好不要提價”。消息一出,社會嘩然。有網站展開了“如何看待L市水價上漲”的調查,超過80%的網友投出了反對票。8月4日,L市通過政府網站發布消息,邀請網民參加一場“關于供水價格改革調整”的座談會。會上,L市發改委拿出了2套水價調整方案,但無論是哪一套,基本水價的上漲幅度都超過了40%,這讓很多人感到接受不了。有的市民說:“L市不缺水,為什么還要漲這么高?6年不調價不代表可以隨意上調40%?!?/p>
記者進行了統計,實際到會的網民代表59人,在長達3個多小時的討論中,39人發言。其中9人鮮明地反對漲價。與網絡調查超過80%反對水價上漲形成反差的是,現場有16人明確表示贊成有條件地調整水價。反對漲價的主要理由,一是認為L市不缺水,沒有漲價的必要;二是認為水務集團的賬目不夠透明。L市水務集團負責人建議政府以后建立新的價格監審機制。他說,一些用水大戶會由于水價上漲減少水的用量。那么這一次水價上漲會如何影響居民生活呢?
記者來到一個普通的居民小區,訪問了74歲的盧奶奶和她的老伴兒。
記者:“盧奶奶,你家里一共用多少水?”
盧:“用4噸、3噸?!?/p>
記者:“幾口人?”
盧:“5口人”
相關鏈接:2014年警察招選考試教材 在線???/span> 考試指南 考試知道
(責任編輯:f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