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及其治理
一、造成通貨膨脹的原因是什么?
造成通貨膨脹的最直接原因就是貨幣供應量過多。貨幣供應量與貨幣需求量相適應,是貨幣流通規律的要求。一旦違背了這一經濟規律,過多發行貨幣,就會導致貨幣貶值,物價水平持續上漲,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的深層原因則主要有需求拉上、成本推動、結構因素以及供給不足、預期不當、體制制約等。
需求拉上。這是指經濟運行中社會消費支出和投資支出激增,總需求過度增加,超過了即定價格水平下商品和勞務等方面的供給,從而引起貨幣貶值、物價總水平上漲,形成通貨膨脹。
成本推動。這是指由于生產成本上升引起的物價持續上漲的現象。成本提高的原因主要是工會力量要求提高工資和壟斷行業和壟斷大公司為追求壟斷利潤而制定的壟斷價格。所以有把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分為工資推進型通貨膨脹和利潤推進性通貨膨脹。
結構因素。除了總量因素之外,即便總需求和總供給處于平衡狀態時,由于經濟結構方面的問題,也會使物價水平持續上漲,導致通貨膨脹。對于這類通貨膨脹的分析主要有兩種模型。一種是以北歐一些開放經濟的小國為對象的北歐模型。由于小國是世界市場上的價格接受者,世界通貨膨脹從小國的開放經濟部門傳遞到不開放經濟部門,從而導致全面通貨膨脹。另一種模型是以傳統農業部門和現代工業部門并存的發展中國家為對象的二元經濟結構模型。在二元經濟中資本短缺、市場化程度低、貨幣化程度低等結構因素的制約下,要發展經濟,往往要靠赤字預算、多發貨幣來積累資金,從而帶動物價全面上漲,引發通貨膨脹。
如果以消費物價總水平變動作為通貨膨脹的代表性指標,那么我國近年來的通貨膨脹主要是需求拉上性的,但是成本推進、結構失調、制度變革以及微觀經濟主體的不合理提價行為等因素也形成了促使物價全面上升的強大合力,所以,應該說我國近年來的通貨膨脹的原因是多種因素混合的。
二、通貨膨脹對經濟的影響
1.通貨膨脹對生產的影響
通貨膨脹對生產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通貨膨脹破壞社會再生產的正常進行。在通貨膨脹期間,由于物價上漲的不平衡造成各生產部門和企業利潤分配的不平衡使經濟中的一些稀有資源轉移到非生產領域,造成資源浪費,妨礙社會再生產的正常進行。同時,通貨膨脹妨礙貨幣職能的正常發揮,由于幣值不穩和易變貨幣不能知識表現價值,市場價格信號紊亂,不利于再生產的進行。其次,通貨膨脹使生產性投資減少,不利于生產的長期穩定發展。預期的物價上漲回促使社會消費增加、社會儲蓄減少,從而縮減了社會投資、制約生產的發展。
2.通貨膨脹對 流通的影響
通貨膨脹打破了流通領域原有的平衡,使正常的流通受阻。通貨膨脹會鼓勵企業大量囤積商品,人為加劇市場的供求矛盾。而且由于幣值的降低,潛在的貨幣購買力就會轉化為實際的貨幣購買力,加快貨幣流通速度,也進一步加劇通貨膨脹。
3.通貨膨脹對分配的影響。
通貨膨脹改變了原有的收入分配的比例和原有的財富占有比例。依靠固定收入的人群在整體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例變小了。以貨幣形式持有財富的人也受到損害。通貨膨脹哈影響到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環節。通貨膨脹通過“強制儲蓄效應”把居民、企業持有的一部分收入轉移到發行貨幣的政府部門。貨幣供應總量增加使社會總名義收入增加,社會實際總收入不會增加。不同的階層有不同的消費支出傾向,必然回引起國民收入再分配的變化。
4.通貨膨脹對消費的影響
通貨膨脹使居民的實際收入減少,這意味這居民消費水平的下降,物價上漲的不平衡性和市場上囤積居奇和投機活動的盛行使一般消費著受到的損失更大。
三、如何治理通貨膨脹?
由于通貨膨脹對于經濟的正常發展有相當的不利影響,所以許多國家都十分重視平抑通貨膨脹。主要的治理措施有:
1.控制貨幣供應量。
由于通貨膨脹作為紙幣流通條件下的一種貨幣現象,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流通中的貨幣量過多,所以各國在治理通貨膨脹時所采取的一個重要對策就是控制貨幣供應量,使之與貨幣需求量相適應,減輕貨幣貶值和通貨膨脹的壓力。
2.調節和控制社會總需求。
對于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調節和控制社會總需求是個關鍵。這主要通過實施正確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來實現。在財政政策方面,就是通過緊縮財政支出,增加稅收,謀求預算平衡、減少財政赤字來實現。在貨幣政策方面,主要是緊縮信貸,控制貨幣投放,減少貨幣供應量。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想配合綜合治理通貨膨脹,其重要途徑就是通過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控制消費基金過快增長來實現控制社會總需求的目的。
3.增加商品有效 供給,調整經濟結構。
治理通貨膨脹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增加有效商品供給,主要的手段有降低成本,減少消耗,提高經濟效益,提高投入產出的比例,同時,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支持短缺商品的生產。
4.其他政策。
治理通貨膨脹的其他政策還包括限價、減稅、指數化等。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