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考生系統的復習2012年物業管理師考試課程,全面的了解物業管理師考試教材的相關重點,小編特編輯匯總了2012年物業管理師考試輔導資料,希望對您參加本次考試有所幫助!
第四節個性心理差異與管理
個性是個體帶有傾向性的、本質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其中包括氣質、性格、能力等;它是在個體生理素質的基礎上,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因此,個性是受周圍環境和社會關系所制約的,它所反映的是具體的、活生生的、行動著的人。每個人的個性都有它不同于別人的特點。在一定的條件下,這種特點又是可以改變的。
一、個性心理特征
個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氣質、性格和能力。
(一)個性的特點
個性一般是指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質。而人的個性,是指在一個人身上經常地、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的總和。現代心理學家認為,個性是指人的心理特征和品質的總和。個性的內部心理特征和品質是指人的性格、氣質、能力素質和動機等,也就是指一個人的性格、能力、興趣、氣質等心理狀態的總和。
(二)個性的形成
遺傳為個性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前提,提供了一個發展的可能性,但遺傳不起決定作用。一個人的個性向什么方向發展,發展到什么水平,不是由遺傳決定的,而是由后天環境決定的,特別是社會生活條件決定的。
一個人個性的形成和發展,大體都經歷三個時期:
(1)兒童時期
(2)學生時期
(3)走向社會
總之,個性就是處于社會關系中的個人所形成的個體心理特征的總和。也就是說,它是在先天遺傳素質的基礎上,通過后來的社會生活實踐的過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個體心理特征的總和。
二、人的氣質
(一)什么是氣質
氣質是人的個性心理特征之一,指某個人典型地表現于心理過程的強度、心理過程的速度和穩定性以及心理活動的指向性特點等動力方面的特點。所謂心理過程的強度,指情緒的強弱、意志努力的程度等;所謂心理過程的速度和穩定性,指知覺的速度,思維的靈活程度,注意集中時間的長短等;所謂心理活動的指向性特點,指有的人傾向于外部事物,從外界獲得新印象,有的人傾向于內部,經常體驗自己的情緒,分析自己的思想和印象。
每個人生來就具有一種氣質。一個人的氣質,具有極大的穩定性。
(二)氣質在管理實踐活動中的作用
1.氣質類型無好壞之分。
2.氣質不能決定一個人活動的社會價值和成就的高低。
3.氣質可以影響人的活動效率。
4.氣質可以影響人的情感和行動。
總之,氣質是影響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的動力特點,是人的穩定的心理特征之一。但人的心理和行為不是由氣質決定的,人的心理和行為是由社會生活條件和個人的具體生活狀態決定的。氣質同其他個性心理特征相比,它不是一個人精神世界最本質的特征,而只是具有從屬的意義。但由于它是構成人們各種個性品質的一個基礎,因此,它是一個必須充分重視的重要因素。
三、人的性格
(一)性格的概念及特征
性格,是指一個人表現在態度和行為方面的較穩定的心理特征,如寡斷、剛強、懦弱等,它是個性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的性格是受一定思想、意識、信仰、世界觀的影響和制約的。
性格是在一個人的生理素質的基礎上,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逐漸形成、發展和變化的,并具有一定的復雜性、獨特性、整體性和持續性。
將各種性格理論,按其主要內容的不同,大體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偏重于研究個人行為的發展與改進的理論;一類是偏重于研究個人生理與行為特性的理論。各種理論研究的側重面雖然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認為性格與行為有密切的關系。
性格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心理特征。它有著多個側面,包含著多種多樣的性格特征。這些特征在每一個個體身上都以一定的獨特性結合為有機的整體。
(1)對現實態度的性格特征
主要表現在處理各種社會關系方面的性格特征
(2)性格的意志特征
主要表現為行為活動的習慣方式,這是人對現實態度的另一種表現。
(3)性格的情緒特征
當情緒對人的活動的影響,或人對情緒的控制具有某種穩定的,經常表現的特點時,這些特點就構成性格的情緒特征。
(4)性格的理智特征
指人們表現在感知、記憶、想象和思維等認知方面的個體差異。
(二)性格與管理
為了加強管理,深入了解人的性格,還必須對人的性格進行鑒定。性格鑒定的方法很多,如觀察法、談話法、作品分析法、個案法、實驗法等。由于性格的復雜性,至今還沒有一種有效的鑒定性格的方法。為了使被鑒定的性格比較符合于實際情況,多采用綜合研究法。
綜合研究法,是把觀察談話、作品分析、個案調查等結合起來加以運用,有計劃地觀察一個人的各種外部表現,利用談話直接或間接地了解被鑒定者在各種情況下的態度和行為表現;通過搜集被鑒定者的作業,如書信、日記、自傳、文藝作品等,了解他對各種事物的態度與行為表現;同時通過對有關人員的訪問,了解他過去的情況。最后,把獲得的各種材料,系統地加以分析整理,找出貫穿于其言行與外貌中的性格特征和類型。
四、人的能力
(一)什么是能力
能力是與順利地完成某種活動有關的心理特征,通常是指個體從事一定社會實踐活動的本領。
對能力的含義,歷來有不同的解釋,其中一種解釋是,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能力的含義:一方面,是指個人到目前為止所具有的知識、技能,另一方面含有可造就性或潛力的意思。人的知覺或思維活動是在他所從事各種工作或操作中進行的。為了順利地、成功地完成這些活動,重要的心理前提是具備某些能力。
要成功地完成一項活動,僅靠某一方面的能力是十分不夠的,必須具有多種綜合能力才能獲得成功。2012年物業管理師報名時間
在完成某項任務時,所需要的各種能力的最完備的結合,能使人迅速地、創造性地完成任務。這時可以認為,這個人在完成這項任務時具有較高的能力。
(二)能力的分類
能力有一般和特殊之分。人在順利地完成某項任務時,必須既具有一般能力,又具有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在很多種基本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力,如觀察力、記憶力、抽象概括能力等。特殊能力是指出現在某些專業活動中的能力,如數學能力、音樂能力、專業技術能力等。一般能力與特殊能力在活動中的關系是辯證的統一。
(三)影響能力發展的因素
影響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以素質、知識和技能、教育、社會實踐、勤奮等對能力的影響最顯著。
1.素質
素質是有機體天生具有的某些解剖和生理的特征,主要是神經系統、腦的特性以及感官和運動器官的特性。素質是能力發展的自然前提,離開這個物質基礎就談不到能力的發展。
2.知識和技能
知識是能力形成的理論基礎,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實踐基礎。能力的發展是在掌握和運用知識、技能的過程中實現的;同時,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在知識、技能的掌握上可能取得的成就。
3.教育
教育是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具體途徑與方法。
4.社會實踐
能力是在人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活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勞動實踐對各種特殊能力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5.勤奮
勤奮是獲得成功的必由之路。要使能力獲得較快和較大的增長,沒有主觀的勤奮努力是根本不可能的。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