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幫助廣大考生復習備考2014年審計師考試,小編特整理了企業財務會計精講,希望對大家的復習備考能有所幫助。
貨幣政策工具
典型市場經濟條件下對貨幣供給進行控制的工具----公開市場業務、調整法定準備金率、再貼現政策。另外,利率政策、直接信用控制和間接信用指導也是可供選擇的貨幣政策工具。
(一)公開市場業務
1.公開市場業務----指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買賣政府債券來控制貨幣供給和利率的政策行為,是目前多數發達國家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給量的重要和常用的工具。
(1)在經濟過熱-----減少貨幣供給量,對經濟產生收縮的作用;
(2)在經濟蕭條-----把貨幣投入市場,從而增加貨幣量,對經濟產生擴張的作用。
2.公開市場業務優點:
第一,公開市場業務是按中央銀行的主觀意愿進行的,中央銀行始終處于主動地位;
第二,中央銀行能以這項政策影響商業銀行準備金情況;
第三,公開市場操作的規模可大可小,交易方式和步驟也可以自主安排;
第四,公開市場操作可以逐日進行,如有需要,可以迅速進行反方向操作。
但是,由于金融市場上其他民間債券增加,減輕了公開市場業務的影響力。這一貨幣政策工具對商業銀行強制影響力和對公眾預期影響力較弱。
(二)調整法定準備金率
1.法定存款準備金----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資金,金融機構按規定向中央銀行繳納的存款準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
就是法定準備金率。
2.按照現代貨幣理論,在市場貨幣供應量中,一部分稱作基礎貨幣。包括居民持有的現金、商業銀行自己保有的存款準備金及其在中央銀行的準備金存款;另一部分稱作商業銀行的派生存款所創造的貨幣。
3.中央銀行通過調整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可以控制流通中的貨幣供應量,從而實現對宏觀經濟的調節。
(1)在經濟過熱的時候,中央銀行調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交存的存款自然就會增加,而用于放貸的資金相應減少,實際上就減少了貨幣供應量,從而對經濟產生收縮的作用;
(2)在經濟蕭條的時候,中央銀行調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根據上面所說的原理,實際上增加了貨幣供應量,從而對經濟產生擴張的作用。
(三)再貼現政策
再貼現即中央銀行再貸款
1.再貼現率----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的放款利率。
2.再貼現政策----指中央銀行通過制定或調整再貼現率來干預和影響市場利率及貨幣市場的資金供應量和需求量,從而調節貨幣供應量的一種政策工具。
1)再貼現政策一般包括兩方面的內容:
一是再貼現率的調整----主要著眼于短期,即中央銀行根據市場的資金供求狀況,隨時調低或調高再貼現率,以影響商業銀行借入資金的成本,刺激或抑制資金需求,從而調節貨幣供應量;
二是規定向中央銀行申請再貼現的資格----著眼于長期,對要再貼現的票據種類和申請機構加以規定,可起抑制或扶持的作用,改變資金流向。中央銀行通過調高或調低再貼現率,同樣可以控制商業銀行能夠用于放貸的資金量,由此使流通中的貨幣供應量產生增減變化,最終實現對宏觀經濟的調節作用。
2)調整再貼現率的政策效果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再貼現率的變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銀行的政策意向,有一種告示效應。如再貼現率升高,意味著國家判斷市場過熱,有緊縮意向;反之,則意味著有擴張意向,這對短期市場利率常起導向作用。
二是通過影響商業銀行的資金成本來影響商業銀行的融資決策。
5.與公開市場業務相比,調整再貼現率作為一種貨幣政策工具有一定的缺陷。
第一,從對貨幣供應量的控制來說,由于提高或降低再貼現率只能產生間接的效果,其最終效果取決于商業銀行的反應,因而并不是一個良好的政策工具;
第二,從對利率的影響來看,調整再貼現率只能影響利率的總水平,而無法影響利率的結構;
第三,就伸縮性來看,調整再貼現率常引起利率的變動,若隨時調整,會令公眾及商業銀行無所適從,在正常情況下不宜隨時變動,使其伸縮性受到影響;
相關文章:
更多關注:2014年審計師考試報名 考試教材 免費短信提醒
(責任編輯:中原茶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