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 | ||
以德配天 明德慎罰 |
德 | 敬天、敬祖、保民 |
明德慎罰 | 實施德教,用刑寬緩 | |
出禮入刑的禮刑關系 | 親親 | 要求在家庭的范圍內,按自己的身份行事,不能以下凌 ,以疏壓親。 |
尊尊 | 要在社會范圍內,尊敬應當尊敬的人,君臣、上下、貴賤應恪守名分。 | |
五禮 | 吉禮、兇禮、軍禮、賓禮、嘉禮 | |
禮與刑的關系 | 出禮入刑、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 |
買賣契約 | 質 | 買賣奴隸、牛馬所使用的較長的契券 |
劑 | 買賣兵器、珍異之物所使用的較短的契券 | |
借貸契約 | 傅 | 把債的標的和雙方的權利義務等寫在契券上; |
別 | 是在簡札中間寫字,然后一分為二,雙方各執一半,札上的字為半文。 | |
婚姻 | 三大原則 | 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父母之命。 |
六禮 | 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 | |
七出 | 不順父母、無子、淫、妒、惡疾、多言、盜竊 | |
三不去 | 有所娶而無所歸、與更三年喪、前貧賤后富貴 | |
繼承 | 嫡長子繼承制 | 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
鑄刑書 | 公元前536年 | 鄭國子產,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動。 |
竹刑 | 公元前530年 | 鄭國鄧析 |
鑄刑鼎 | 公元前513年 | 晉國趙鞅,中國歷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動。 |
法經 | 地位 | 魏國李悝,法經是中國歷史第一部比較系統的封建成文法典。 |
內容 | 法經共六篇,盜法財產、賊法人身、網法、捕法、雜法、具法 雜法中規定了六禁:淫禁、狡禁、嬉禁賭博、徒禁集會、金禁受賄等 | |
特征 | 維護封建專制政權、保護地主的私有財產和奴隸制,并且貫徹了法家輕罪重刑的法治理論。法經的內容及特點充分反映了新興地主階級的意志與利益。 | |
商鞅變法 | 主要內容 | 改法為律,擴充法律內容 運用法律手法推行富國強兵的措施 用法律手法剝奪舊貴族的特權 全面貫徹法家以法治國和明法重刑的主張。 |
訴訟制度 | 訟 | 審理民事案件為聽訟。 |
獄 | 審理刑事案件為斷獄 | |
五聽 | 辭聽、色聽、氣聽、耳聽、目聽 | |
五過 | 惟官、惟反、惟內、惟貨、惟來 | |
三刺 | 群臣討論、交官吏們討論、交所有國人討論 | |
秦 | ||
罪名 | 危害皇權罪 侵犯財產和人身罪 瀆職罪 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破壞婚姻家庭秩序罪 | |
刑罰 | 笞刑、徒刑、流放刑、肉刑、死刑、羞辱刑、經濟刑、株連刑 | |
刑罰適用原則 | 刑事責任能力,秦以身高確定是否成年,大約六尺五寸為成年身高。 區分故意與過失的原則 盜竊按贓值定罪的原則 共犯罪與集團犯罪加重外罰的原則 累犯加重處罰的原則 教唆犯罪加重處罰的原則 自首減輕處罰的原則 誣告反坐原則 | |
公室告 非公室告 |
官府必須受理 官府不受理 | |
漢代 | ||
文景帝廢肉刑 | 結束奴隸制肉刑制度,建立封建刑罰制度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 |
漢律的儒家化 | 上請 恤刑 親親得相首匿 | |
春秋決獄 | 以<春秋>中提倡的精神原則來審案。 | |
秋冬行刑 | ||
魏晉 | ||
法典結構與法律形式的變化 | 魏律 曹魏律 |
將法經中的具法改為刑名 將八議制度正式列入法典 進一步調整法典的結構與內容,使中國封建法典在系統和科學上進了一大步。 |
晉律 泰始律 |
在刑名律后增加法例律,豐富了刑法總則的內容。同時對刑律分則部分重新編排,向刑寬、禁簡的方向進了一大步。張斐、杜預為之作注。 | |
北魏律 | 官當的出現 | |
北齊律 | 將刑名與法例律合為名例律。北齊律在中國封建法律史上起著承先啟后的作用,對封建后世的立法影響深遠。 | |
法律形式變化 | 律、令、科、比、格、式 | |
法典內容變化 | 八議 | 議親、議故、議賢、議能、議功、議貴、議勤、議賓 |
官當 | 允許官吏以官職折抵徒刑的特權制度。它正式出現在北魏律與陳律中。 | |
重罪十條 | 北齊律中首次規定。 反逆、大逆、判、降、惡逆、不道、不敬、不孝、不義、內亂 | |
刑罰改革 | 規定絞、斬等死刑制度。 規定流刑。把流刑作為死刑的一種寬貸措施。 規定鞭刑、杖刑。 廢除宮刑。 | |
準五服制罪 | 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 | |
死刑復奏制度 | ||
唐代 | ||
武德律 | 唐代首部法典 | |
貞觀律 | 增設加役流,縮小連坐處死的范圍,確定了五刑、十惡、八議以及類推等原則與制度。基本上確定了唐律主要內容和風格,對后來的<永徽律>及其他法典有深遠的影響。 | |
永徽律疏 唐律疏議 |
永徽律疏的完成標志著中國古代立法達到了最高水平。作為中國封建法制的最高成就,永徽律疏全面體現了中國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風格和基本特征,成為中華法系的代表性法典。永徽律疏成為中國歷史上迄今保存下來的最完整、最早、最具有社會影響的古代成文法典。 | |
十惡 | 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 | |
六殺 | 謀殺、故殺、斗殺、誤殺、過失殺、戲殺 | |
六贓 | 受財枉法、受財不枉法、受所監臨、強盜、竊盜、坐贓 | |
保辜 | 指對傷人罪的后果不是立即顯露的,規定加害方在一定期限內對被害方傷情變化負責的一項特別制度。 | |
五刑 | 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 | |
唐律刑罰原則 | 區分公私罪的原則 自首原則自新原則 類推原則 化外人原則 | |
唐律特點 | 禮法合一的特點 科條簡要與寬簡適中的特點 立法技術完善的特點 唐律是中國傳統法典的楷模與中華法系形成的標志。 | |
宋 | ||
宋刑統 | 歷史上第一部刊印頒行的法典。全稱<宋建隆詳定刑統> | |
宋刑統特點 | 與永徽律疏的篇目、內容大體相同 將性質相同或相近的律條及有關敕、令、格、式、起請等條文作為一門 收錄了五代時通行的部分敕、令、格、式,形成一種律令合編的法典結構 刪去永徽律疏每篇前的歷史淵源部分,對個別字也有改動。 | |
編敕 | 是將一個個單行的敕令整理成冊,上升為一般法律形式的一種立法過程。 | |
刑罰變化 | 折杖法、配役、凌遲(在<慶元條法事類>中,正式作為法定死刑的一種) | |
契約 | 買賣契約(絕賣、活賣、賒賣) 租賃契約 租佃契約 典賣契約 借貸契約(把不付息的使用借貸稱為負債,把付息的消費借貸稱出舉) | |
婚姻 | 姑舅兩姨兄弟姐妹結婚并不禁止。 | |
戶絕與繼承 | 允許在室女,享受部分繼承財產權。 承認遺腹子與親生子享有同樣的繼承權。 絕戶指家無男子承繼。 | |
元代 | ||
四等人 | 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 | |
明朝 | ||
大明律 | 七篇,名例、吏、戶、禮、兵、刑、工 | |
明大誥 | 集中體現了朱元璋“重典治世”的思想。 | |
清朝 | ||
大清律例 | 中國歷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成文法典。 | |
例 | 清代最重要的法律形式。 條例、 則例、事例、成例 | |
明清會典 | <大明會典>、<大清會典>,行政法 | |
清末 | ||
預備立憲 | ||
欽定憲法大綱 | 1908年8月,憲政編查館。 性質: 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憲法性文件。 內容:分君上大權與臣民權利義務兩部分 特點:皇帝專權,人民無權 實質:給封建君主專制披上“憲法”的外衣,以法律形式確認君主的絕對權力。 | |
十九信條 | 1911年,資政院(中央咨詢機構)。 內容:形式上被迫縮小皇帝的權力,相對擴大了議會和總理的權力,但仍強調皇權至上,且對人民權利只字未提,更暴露其本性。 | |
大清現行刑律 | 1910年5月15日,改律名為“刑律”,取消了六律總目,將法典名條按性質分30門,對屬于民事性質的條款不再科刑,廢除了一些殘酷的刑罰手法(凌遲),增加了一些新罪名(妨害國交罪)。 | |
大清新刑律 | 1911年1月25日,公布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近代意義上的專門刑法典。 大清新刑律分總則和分則兩篇。 拋棄了舊律“諸法合體”的編纂形式。 采用罪刑法定原則和緩刑制度。 | |
大清商律草案 | 1904年1月,<欽定大清商律>,是清朝第一部商律。 | |
大清民律草案 | 1911年8月,<大清民律草案>,共分總則、債、物權、親屬、繼承五編。 | |
大清刑事訴訟律草案 | 六編,仿德國訴訟法而成。 | |
大清民事訴訟律草案 | 四編,仿德國訴訟法而成。 | |
大理院編制法 | 1906年制定關于大理寺和京師審判組織的單行法規。 | |
各級審判廳試辦章程 | 1907年頒行的關于審級、管轄、審判制度等訴訟體制和規則的一部過渡性法。 | |
法院編制法 | 1910年仿效日本制定的關于法院組織的法規,吸收了公開審判等一系列新的司法原則,但并未真正實施。 | |
清末司法體制變化 | 改刑部為法部 改大理寺為大理院 實行四級三審制 領事裁判權、觀審、會審公廨 | |
民國時期 | ||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 1912年3月11日公布的一部重要的憲法文件,是中國歷史上最初的資產階級憲法性文件。 臨時憲法的性質 1)以孫中山民權主義學說為指導思想。 2)確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國家制度。 3)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政治體制和組織原則。 4)體現了資產階級憲法中一般民主自由原則,規定人民享有人身、財產、居住 、信教等項自由和選舉、被選舉、考試、請愿、訴訟等權利。 5)確保了保護私有財產的原則。 臨時約法的主要特點 :對袁世凱加以限制和防范 1)在國家政權體制上,改總統制為責任內閣制。 2)在權力關系規定上,擴大參議院的權力。 3)在程序性條款上,規定特別修改程序以制約袁世凱。 意義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共和國性質的憲法文件。 | |
天壇憲草 | 1913年,北洋政府時期第一部憲法草案。 采用資產階級三權分立的原則,確認民主共和制度。 | |
袁記約法 | 1914年,<中華民國約法>,與<臨時約法>有著根本性的區別,是軍閥專制全面確定的標志。 | |
中華民國憲法 | 1923年,北洋政府,中國近代史上首部正式頒行的憲法。 特點:企圖掩蓋軍閥專制的本質;為平均大小各派軍閥的關系,鞏固中央大權,對國權和地方制度作了專門規定。 | |
中華民國憲法 (1947) |
南京國民政府 特點:表面上的民有、民治、民享,和實質上的個人獨裁; 政權體制不倫不類。 羅列人民各項民主自由權利,比以往任何憲法性文件都充分。但又加以否定。 以平均地權、節制資本之名,行保護封建剝削,加強官僚壟斷經濟之實。 |
(責任編輯:liushengb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