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兒童階段
1、兒童階段的生理、心理及社會性發展特征
兒童階段是3-12歲左右,其中3-6歲一般也稱為兒童早期,7-12歲被稱為兒童中期。這一階段的生理特征是動作技能進一步發展、活動范圍擴大;在心理方面,智力發展迅速,思維能力提高。同時,兒童的社會性增強,家庭生活、朋輩群體游戲成為重要的社會化環境。
(1)生理發展
到6-7歲時兒童的腦重量接近于成年人的水平,這為兒童智能的迅速增長以及接受教育奠定了基礎。3-6歲時,兒童的肌肉技能已有良好發展,之后動作的熟練程度與協調能力日益增長。此時的環境因素影響很大。
(2)認知與心理發展
6歲到性成熟前的階段,兒童的自我中心主義開始減弱,語言和記憶功能有所增強。到11-12歲左右,兒童的思維及推理能力增強。
兒童早期詞匯發展迅猛,口語表達能力不斷增強,開始掌握書面語。兒童中期口頭語言、書面語言進一步發展。
(3)社會性發展
自我與人格的發展:
兒童早期,兒童可以被訓練自己做游戲,從而發展其創造力和主動性。在與他人交往與分享的過程中自尊感、利他與幫助行為開始出現。兒童中期之后,強調人格特征的自我概念形成,兒童開始嘗試從他人的視角來看待問題,朋輩群體成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兒童的社會化
兒童早期,主要由家庭承擔教化任務,家庭功能正常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兒童各項能力的正常發展。到兒童中期,學校和朋友開始成為兒童的主要活動領域和交往對象。
2、任務與挑戰
艾里克森認為,兒童早期面臨主動性或內疚的沖突。如果父母鼓勵兒童的獨創行為和想象力,那兒童自主性會得到發展;如果他們遭到嘲笑與粗暴地對待,則會喪失自信,在以后的行動中很容易產生內疚感。在兒童中期,如果兒童在學習的過程中屢屢受挫,那么就會形成自卑感,成功解決危機后,兒童會形成"有能力"的美德。
這一階段的主要問題是:因家庭管教不當兒童性格出現偏差;因學校教育不當或兒童學習失敗而形成消極性格,影響后來的發展。作為應對,要大力落實兒童權益保護法;要教育為人父母者與子女建立積極的親子關系,保護和引導兒童成長;要改進學校的教育方式,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
五、青少年階段
1、青少年階段的生理、心理及社會性發展特征
青少年階段由青春期開始到20歲左右,是個體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由于性發育成熟,青少年主要發展特征有:進入青春期,身體成長迅速,比較留意異性,智力發展達到高峰,重視朋輩團體規范,生理、心理不穩定但開始走向成熟,人生觀開始形成等。
(1)生理發展
青春期的起始一般以女性初潮與男性夢遺為主要標志,青少年在性成熟后,生長迅速,生理機能逐步加強,出現第二性征并開始具有生殖能力。然而由于青少年在生理與心理發展方面并不平衡,他們對行為后果沒有很深的認識,因此往往在嘗試了性行為后對自己造成傷害。
(2)心理發展
青少年期是人一生中智力發展的高峰期。在這個階段,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了更加整合的水平。從性成熟到17歲被稱為青少年前期,他們擁有想象能力,好爭辯,期望不受權威人士管制,由于其能力與期望存在差異,他們要求獨立卻心有余而力不足,從而導致內心矛盾。18-20歲左右被稱為青少年后期,青少年開始逐漸獨立于父母,其心理和經驗發展使得他們已經逐步能夠控制情緒,行為比較穩定成熟,解決問題的手法逐步老練。
(3)社會性發展
在這一時期,青少年自我意識繼續發展,并努力尋求自我的身份,在某些時候會出現個人的認同危機。如果認同失敗,個體則會陷入角色混亂之中。這是大多數人成長的必經之路,也只有這樣,青少年才能發展出一個多元化的身份認同,形成"忠貞"的美德與積極進取的人生目標。青少年時期的家庭、學校、同伴和社會等方面呈現出各自特征。一般而言,越軌少年多出現在家庭管教不當的家庭。
2、青少年階段面臨的主要問題
這一階段的主要問題是:少年經不住不良環境影響會出現行為偏差,或成為"問題少年";學業上的失敗會導致多重負面影響;對異性的好奇和社會責任感的缺乏可能會導致不良性行為或性罪錯。作為應對,家庭與學校要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幫助青少年成長;要鞏固家庭,防止對青少年的不利影響;要正確地進行性教育,引導和保護青少年度過"危險期";要凈化文化環境,減少對青少年的不利影響。
六、成年階段
1、成年階段的生理、心理及社會性發展特征
結束校園生活、開始工作并在經濟上獨立、離家獨立生活、結婚與為人父母是進入成年期的主要標志。本階段的主要特征是:生理技能達到高峰后逐步衰退,進入更年期,人生經驗豐富,社會角色豐富,家庭和社會責任沉重等。
(1)生理發展
人的身體發育一般在22歲左右基本完成,之后生理器官狀況良好、功能優良,是生理發展的黃金時期。40歲之后,生理狀況從高峰衰退。進入更年期后,兩性的性功能都有所下降。與此同時,身體疾病也日益增多。更年期綜合癥是本年齡階段人士的特有體驗。
(2)心理發展
40歲前,成人嘗試了多個角色的轉型。通過學習和訓練,他們的認識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上升,心智功能活躍,個人特長在工作中得以體現。40歲后,由于長期的學習、反思和積累,能熟練處理各種社會關系,解決問題更加充滿智慧。
(3)社會性發展
成年人開始真正承擔公民的責任和義務,并體現出符合其身份的社會行為。這是人生任務的最重的時期。40歲后,成年人的諸多方面發生了變化:其一,情感趨于深沉穩定。其二,婚姻更加務實?;橐鲋胸熑我殉角楦?,成為維系夫妻和家庭穩定的關鍵因素。其三,本階段是事業成敗的關鍵期。如果在生活與工作中的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則可能會陷入"中年危機"。
2、成人階段面臨的主要問題
成年早期的主要沖突是親密對孤獨。而那些沒有形成有效工作與親密能力的人會離群索居,回避與別人交往,從而形成了孤獨感。成功解決危機后個體會形成"愛"的美德。成年中期的主要沖突是繁殖對停滯。成功者在養育后代和事業上都有成就,否則會產生停滯感。如果成功解決了危機,個體會形成"關懷"的美德。
在這一階段面臨的主要是婚姻問題(包括結婚與婚姻穩定)、精神健康問題和就業方面的問題。作為應對,社會要發展各種服務給中年人以多種支持。
七、老年階段
1、老年階段的生理、心理及社會性發展特征
65歲后人進入老年期。這一階段的主要特征有:生理功能和認知能力有較大退化,容易回憶過去,社會角色減少,開始退出社會生活的中心等。
(1)生理發展
進入老年期后,各項生理功能和認知能力發射功能較大退化。毛發脫落、脊椎彎曲、骨質疏松、記憶力下降,各類老年疾病開始出現,身體逐漸依賴他人。
(2)心理發展
進入老年期后,人們的思維內容偏重對往昔生活的回憶,及對角色轉變和發揮余熱的認知。懷舊是老年人將意義賦予生活過程的一部分,在向下一代講述過去生活的時候,懷舊同時也充當了一種社會化的工具。
(3)社會性發展
老人會經歷退休、兒女離家、喪偶、喪親等重大人生事件,雖然退休使得閑暇時間增加,但是,對數人對此有失落感,心理上抗拒退休,他們的社會參與減少并越來越封閉,從而導致社會地位下降。
2、老年階段面臨的主要問題
艾里克森認為,自我整合與絕望是該時期要處理的主要心理危機,如果處理不當就無法擺脫對死亡的恐懼與焦慮;而危機成功解決后則會形成"智慧"的美德。這一階段的主要問題有:推出就業領域可能產生無用感,經濟收入減少會發生生活上的困難,退出社會生活的主要領域會使人際關系淡化,進而產生孤獨感;各類疾病增加,受到疾病的折磨。作為應對,政府要進一步完善各項老人社會保障政策,確保其基本生活和健康,維護其各項合法權利與生活尊嚴,推動其積極的社會參與,并適時對條例加以修訂,保證老人能同步享受社會發展的成果。社會工作應該維護老人權益、促進老人實現其社會功能,并強化老人的自我權能。
相關文章:
本周熱門:
(責任編輯: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