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保險+期貨”:期貨行業精準扶貧重要抓手
“在當今這個新時代,金融機構的社會責任被賦予了更多新的內容。金融機構應響應黨中央的號召,這是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中國期貨業協會會長王明偉日前在第14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精準扶貧與踐行社會責任分論壇上表示。
期貨機構的社會責任
作為金融機構中的一員,期貨機構的社會責任體現在何處?
王明偉認為,這主要體現在三方面:首先,要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期貨公司作為連接市場和投資者的中介,要始終堅持依法合規經營,也是要高度重視的社會責任。第二,要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的號召,服務脫貧攻堅戰略。第三,服務實體經濟。期貨市場真正的價值就在于服務實體經濟,因此,服務好實體經濟是期貨公司的使命和追求。
對于期貨行業扶貧工作來說,除了著力精準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突出專業性,其影響力和效果體現在各個交易所支持下開展的“保險+期貨”模式,且這種模式連續三年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
業內人士表示,“保險+期貨”模式不僅是金融市場探索出支持三農發展和服務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創新模式,也是期貨行業服務國家攻堅戰略、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抓手。
“保險+期貨”獲多方認可
以東北為例,黑龍江樺川縣是國家級貧困縣,農業總產值占全縣GDP的40%以上,糧食農作物播種面積210萬畝,其中水田占70%,玉米占20%。魯證期貨與樺川縣在2016年12月簽訂了幫扶協議,這兩年一直為當地的脫貧攻堅、保障農民收益等問題做了大量工作,特別是在2018年,樺川縣與魯證期貨一起將“保險+期貨”玉米試點擴散到了全縣,成為全國“保險+期貨”整縣推進的先進區縣,在全面推進“保險+期貨”上提供了示范效益。
“多年來,農業、農產品價格波動給農業生產帶來了困擾。而且,市場化程度越深入,對農民來說,價格風險相對自然風險的影響比重就越大,也就越突出。”魯證期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方表示。
從全球范圍來看,目前解決這個問題主要有三類辦法:其一,政府補貼;第二,農業保險,比如美國采取的方式就是收入險方式,一邊給農民補貼保費,一邊給金融機構補貼費用;其三,農業主體直接進入到衍生品市場,利用期貨、期權對沖面臨的風險。
“對于我國來說,隨著農業改革逐步深入,已經到了從價格干預到價格風險管理轉變的階段。”陳方表示,過去扶持農業發展基本上完全靠補貼,但這種行政辦法會干預市場價格形成機制,而且這個風險同樣需要規避,因此要轉變成管理風險。中央一號文件連續多年強調農業保險,盡管每年表述重點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問題就是要解決農業保險問題。
隨著這幾年來全行業不斷探索和努力,“保險+期貨”模式不斷擴大,內涵也不斷地豐富和拓展,得到了越來越多地方政府的認可和支持。遼寧證監局局長柳磊指出,近兩年,在遼寧證監局協調支持下,多家期貨公司“保險+期貨”項目落地遼寧各區域。其中,支持、引導魯證期貨落地了鐵嶺縣玉米收入保險以及盤山縣玉米價格險兩個試點項目,而且盤山縣項目基本覆蓋全縣玉米產量,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陳方結合自身在樺川縣專業扶貧工作談了親身感受,他認為:“期貨行業所服務的內容就應該是急國家和人民之所急,做國家和人民之所需,有義務、有責任盡全力去做好。”
(責任編輯:liushengb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