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痙攣為陣發性半側面肌的不自主抽動,通常情況下,僅限于一側面部,因而又稱半面痙攣,偶可見于兩側。開始多起于眼輪匝肌,逐漸向面頰乃至整個半側面部發展,逆向發展的較少見。可因疲勞、緊張而加劇,尤以講話、微笑時明顯,嚴重時可呈痙攣狀態。多在中年起病,最小的年齡報道為兩歲。以往認為女性好發,近幾年統計表明,發病與性別無關。HSF發展到最后,少數病例可出現輕度的面癱。
血管因素
1875年Schulitze等報道了一例HFS病人行尸檢時,發現其面神經部位存在有“櫻桃”大小的基底動脈瘤。目前已知大約有80%~90%的HFS是由于面神經出腦干區存在血管壓迫所致。臨床資料表明:在導致HFS的血管因素中以小腦前下動脈(AICA)及小腦后下動脈(PICA)為主,而小腦上動脈SCA)次之。已知SCA發自于基底動脈與大腦后動脈交界處,走行最為恒定,而PICA和AICA則相對變異較大,因而易形成血管襻或異位壓迫到面神經;另外迷路上動脈及其他變異的大動脈如椎動脈、基底動脈亦可能對面神經形成壓迫導致HFS.以往認為:HFS是由于動脈的搏動性壓迫所致,近幾年研究表明:單一靜脈血管壓迫面神經時亦可導致HFS,且上述血管可兩者或多者對面神經形成聯合壓迫,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HFS手術的預后。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