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執業醫師考試微生物學知識點精講
為了幫助考生系統的復習2012年臨床執業醫師考試課程全面的了解臨床執業醫師考試教材的相關重點,小編特編輯匯總了2012年臨床執業醫師考試輔導資料,希望對您參加本次考試有所幫助!
第九節 病原性球菌 重點章節
大綱要求:
1.葡萄球菌屬:(1)形態、染色和分類;(2)致病物質的種類和所致疾病;(3)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鑒別要點。
2.鏈球菌屬:(1)形態、染色和分類;(2)致病物質的種類和所致疾病;(3)鏈球菌溶血素和臨床檢測的關系。
3.肺炎鏈球菌:(1)形態和染色;(2)主要致病物質與所致疾病
4.腦膜炎奈瑟菌:(1)生物學性狀;(2)主要致病物質與所致疾病;(3)標本采集和分離鑒定。
5.淋病奈瑟菌:(1)形態、染色、致病物質和所致疾病;(2)防治原則。
講義內容:病原性球菌主要引起化膿性炎癥,故又稱為化膿性球菌。主要包括葡萄球菌屬
鏈球菌屬和奈瑟菌屬。
一 葡萄球菌屬
1. 形態、染色和分類:
(1) 形態:革蘭氏陽性球菌,直徑約1mm,無鞭毛和莢膜,不形成芽孢, 光鏡下葡萄狀排列。
(2) 種類: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
(3) 凝固酶反應:金葡菌陽性,多屬于致病菌;其余兩種陰性,屬于非致病菌或機會致病。
2. 致病物質和所致疾病:
致病物質:
(1) 凝固酶:可使加入抗凝劑的人或兔血漿凝固。是判斷葡萄球菌有無致病性的重要指標,陽性菌多致病,但不絕對。
(2) 葡萄球菌溶素(葡萄球菌溶血素): 破壞多種細胞,又稱溶細胞素。
(3) 殺白細胞素:攻擊中性粒和巨噬細胞。
(4) 腸毒素:直接或間接刺激嘔吐中樞,引起嘔吐癥狀
(5) 表皮剝脫素:裂解表皮組織的棘狀顆粒層,使真皮與表皮脫離,引起燙傷樣皮膚綜合征。
(6) 毒性休克綜合癥毒素-1(tsst-1):外毒素,機體發熱,增強對內毒素的敏感性,增加毛細血管通透性,低血壓休克。
所致疾病:對應上述致病物質
(1) 侵襲性疾病(化膿性炎癥):以局部膿腫為主,如皮膚傷口化膿感染、毛囊炎、癤、癰;各種器官化膿性感染,如氣管炎、肺炎、膿胸、腦膜炎、心內膜炎、骨髓炎及中耳炎;全身感染,局部感染或器官感染擴散,引起敗血癥及膿毒血癥。
(2) 毒素性疾病:外毒素引起的,如腸毒素性食物中毒、燙傷樣皮膚綜合征、毒性休克綜合征等。
(3) 葡萄球菌性結腸炎(假膜性腸炎),長期使用光譜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調,耐藥性金葡菌引起腸粘膜剝脫,腹瀉大量蛋花樣水樣便。
3. 致病菌鑒別要點
(1) 鏡鑒 形態染色 葡萄型
(2) 菌落色素金黃色,有透明溶血環
(3) 甘露醇發酵 陽性
(4) 血漿凝固酶 陽性
(5) 耐熱核酸酶 陽性
(6) 專業實驗室,腸毒素鑒定強毒性菌株
二 、 鏈球菌屬
二 鏈球菌屬
1.
2. 形態、染色與分類
(1) 形態與染色: 革蘭氏染色陽性、 鏈狀排列,無鞭毛,不形成芽孢,幼齡菌有透明質酸形成的莢膜。
(2) 分類:有多種分類方法
ü 根據溶血現象:a:甲型溶血性鏈球菌 a溶血 草綠色,1-2mm寬溶血環,常機會致病b:乙型溶血性 b溶血 無色透明 2-4 mm寬溶血環,多致病(3)丙型 無溶血環,不致病。
ü 根據胞壁多糖抗原:a~h,k~v 20個群。對人類致病的90%屬于a群。
ü 根據對氧的需求:需氧、兼性厭氧和厭氧,前兩者為致病菌,后者可機會致病。
3. 致病物質和所致疾病
致病物質:細胞壁成分、外毒素和胞外酶,其中胞壁成分和胞外酶屬于侵襲力,見第七節。
(1) 細胞壁成分:a:黏附素,膜磷壁酸(lta)和菌毛蛋白(f蛋白),增強細菌粘附、定植與繁殖;b:m蛋白,抵抗吞噬及殺菌作用,誘發變態反應,如腎小球腎炎。
(2) 外毒素類:a:致熱外毒素(紅疹毒素),引起猩紅熱;b:鏈球菌溶血素,a群產生兩種,slo(對氧敏感的鏈球菌溶血素)和sls(對氧穩定的溶血素)。slo對中性粒細胞、血小板、巨噬細胞、神經細胞、心肌細胞有毒性;sls破壞白細胞和多種組織。
(3) 侵襲性酶:a群可產生多種,包括透明質酸酶 、鏈激酶sk、鏈道酶sd(dna酶), 利于擴散;sk和sd可用于液化膿液。
所致疾病:主要a群感染致病,包括
(1) 化膿性感染:淋巴管、淋巴結、蜂窩組織炎;癰、膿包瘡、扁桃腺炎…
(2) 中毒性疾病:猩紅熱
(3) 變態反應性:風濕熱、腎小球腎炎 m蛋白有關
(4) 豬鏈球菌:中毒性休克、腦膜炎
(5) 甲型溶血性鏈球菌 心內膜炎
4. slo與臨床的關系:抗slo實驗,即aso試驗,作為風濕熱的診斷方法,抗slo滴度1:400以上,有診斷意義。
例題一:風濕熱屬于
a.中毒性疾病b.超敏反應性疾病c.菌群失調癥d.化膿性感染e.潛伏感染
答案:b ,風濕熱屬于變態反應性疾病,及超敏反應,與m蛋白有關
例題二:使鏈球菌擴散的是
a.m蛋白b.脂磷壁酸c.透明質酸酶d.鏈球菌溶血素o e.致熱外毒素
答案:c,利于鏈球菌擴散的主要是胞外酶,透明質酸酶和sk、sd
三 肺炎鏈球菌
1. 形態與染色
(1) g+ ,矛頭狀成對排列, 無鞭毛,不形成芽孢,有毒株形成莢膜;
(2) a溶血 ,產生自溶酶,導致菌體自溶使菌落的中心下陷呈“臍”狀。膽汁激活自溶酶,加速菌體溶解;發酵菊糖 菊糖發酵試驗
(3) 膽汁溶菌試驗和菊糖發酵試驗與甲型溶血性鏈球菌相鑒別
2. 致病物質與所致疾病
致病物質:
(1) 莢膜: 有毒株, 抗吞噬, 主要毒力因子.
(2) 肺炎鏈球菌溶血素: 溶解紅細胞, 活化補體經典途徑, 引起炎癥反應
(3) 神經氨酸酶和透明質酸酶: 利于定植及擴散
(4) 紫癜形成因子:使實驗動物產生紫斑及皮膚出血
所致疾病:主要引起大葉性肺炎,其次為支氣管炎、化膿性腦膜炎
四 腦膜炎奈瑟氏菌
1. 生物學性狀
(1) 革蘭氏陰性球菌, 腎形成雙排列,無鞭毛,不形成芽孢, 大多有莢膜和菌毛
(2) 對營養要求較高,需血瓊脂培養基, 初次分離培養需5%-10% co2。 抵抗力較弱。
2. 主要致病物質
(1) 菌毛:增強細菌粘附于易感細胞的表面
(2) 莢膜:增強細菌抗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
(3) 脂寡糖(los):細菌裂解后外膜成分脂質a和核心寡糖,類似于lps, 內毒素作用,發熱及低血壓性休克
(4) iga1 酶:破壞粘膜表面iga1抗體
3. 所致疾病: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腦,人是唯一宿主
4. 標本采集及分離鑒定
(1) 腦脊液、血液或皮膚出血斑內容物或帶菌者的鼻咽拭子,常溫送檢,本菌含自溶酶,離體后和低溫下易死亡。
(2) 直接鏡檢:標本離心沉淀物或滲出液,涂片并革蘭氏染色,查胞外革蘭氏陰性雙球菌。
(3) 分離鑒定:腦脊液和血液增菌或直接接種巧克力平板,35-36℃ 24-44h 可疑菌落涂片鏡檢或者生化反應。
例題:腦膜炎奈瑟氏菌送檢需
a. 超低溫 b.低溫 c.常溫 d.高溫 e.超高溫
答案:c,腦膜炎奈瑟氏菌含自溶酶,低溫下或離體后易死亡,需常溫送檢。
五 淋病奈瑟氏菌
1. 形態與染色:革蘭氏陰性, 咖啡豆狀成雙排列, 多位于中性粒細胞內, 大多有菌毛,無鞭毛,不形芽孢,無莢膜,但有類似物。
2. 致病物質:
(1) 菌毛:增強細菌粘附于泌尿生殖道上皮細胞、精子、紅、白細胞的表面。
(2) los
(3) iga1 酶:破壞粘膜表面iga1抗體。
(4) 外膜蛋白 介導黏附、阻抑殺菌
3. 所致疾病:泌尿生殖系統感染(淋病)、淋菌性結膜炎
4. 防治原則:
(1) 加強性病知識的宣傳
(2) 足量青霉素治療
(3) 新生兒 1%硝酸銀 滴眼,防止淋球菌性結膜炎
例題:淋病奈瑟氏菌多位于何種細胞內
a. 尿道上皮細胞 b.生殖道上皮細胞c.中性粒細胞 d.紅細胞 e.精子
答案:c,淋球菌多在中性粒細胞內。
相關文章:
更多關注:臨床執業醫師考試試題 考試報考條件 考試培訓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