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會計職稱考試中級財務管理考試大綱(第六章)收益與分配管理
[基本要求]
(一)掌握銷售預測的方法和銷售定價管理
(二)掌握成本歸口分級管理,成本性態分析,標準成本、責任成本及作業成本管理
(三)熟悉股利政策及其影響因素、股利支付形式、股票回購
(四)了解收益分配管理的意義、內容
[考試內容]
第一節 收益及分配管理的主要內容
企業通過經營活動取得收入后,要按照補償成本、繳納所得稅、提取公積金、向投資者分配利潤等順序進行收益分配。收益與分配管理作為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對于維護企業與各相關利益主體的財務關系、提升企業價值具有重要意義。收益分配集中體現了企業所有者、經營者與勞動者之間的利益關系;收益分配是企業再生產妁條件以及優化資本結構的重要措施;收益分配是國家建設資金的重要來源之一。
一、收益分配的原則
收益分配作為一項重要的財務活動,應當遵循以下原則進行:依法分配原則;分配與積累并重原則;兼顧各方利益原則;投資與收益對等原則。
二、收益與分配管理的內容
收益及分配的主要內容包括收入的取得、成本費用的發生以及利潤的形成與分配。因此,收益分配管理包括了收入管理、成本費用管理和利潤分配管理三個部分。
(一)收入管理
收入管理包括銷售預測分析與銷售定價管理。
(二)成本費用管理
成本費用管理對于提高經營效率、增加企業收益具有重要意義,成本費用管理的主要模式包括歸IZl分級管理、成本性態分析、標準成本管理、作業成本管理、責任成本管理等。
(三)利潤分配管理
利潤分配關系著國家、企業及所有者等各方面的利益,必須嚴格按照國家的法令和制度執行。公司凈利潤的分配應根據我國公司法及相關法律制度的規定進行。
第二節 收入管理
一、銷售預測分析
銷售預測分析是指通過市場調查,以有關的歷史資料和各種信息為基礎,運用科學的預測方法或管理人員的實際經驗,對企業產品在計劃期間的銷售量或銷售額作出預計或估量的過程。
(一)銷售預測的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即非數量分析法,是指由專業人員根據實際經驗,對預測對象的未來情況及發展趨勢作出預測的一種分析方法。它一般適用于預測對象的歷史資料不完備或無法進行定量分析時,主要包括推銷員判斷法、專家判斷法和產品壽命周期分析法。
(二)銷售預測的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也稱數量分析法,是指在預測對象有關資料完備的基礎上,運用一定的數學方法,建立預測模型,作出預測。它一般包括趨勢預測分析法和因果預測分析法兩大類。
二、銷售定價管理
正確制定銷售定價策略,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加強銷售定價管理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
(一)銷售定價管理的含義
銷售定價管理是指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選用合適的產品定價方法,為銷售的產品制定最為恰當的售價,并根據具體情況運用不同價格策略,以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的過程。
(二)影響產品價格的因素
影響產品價格的因素非常復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價值因素;成本因素;市場供求因素;競爭因素;政策法規因素。
(三)產品定價方法
產品定價方法主要包括以成本為基礎的定價方法和以市場需求為基礎的定價方法兩大類。
(四)價格運用策略
主要的價格運用策略包括:折讓定價策略;心理定價策略;組合定價策略;壽命周期定價策略。
第三節 成本費用管理
一、成本歸口分級管理
成本歸口分級管理,又稱成本管理責任制,它是在企業總部(如廠部)的集中領導下,按照費用發生的情況,將成本計劃指標進行分解,并分別下達到有關部門、車間(或分部)和班組,以便明確責任,把成本管理納入崗位責任制。其目的是要進行全過程、全員性的成本費用管理,使成本費用管理人員監測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成本消耗,同時,使生產技術人員參與企業的成本費用管理。
(一)廠部的成本費用管理
廠部主要是負責全廠的成本費用指標,并將其分解歸I:1到有關部門,隨時進行調節和控制。廠部對成本費用的管理是在廠長(經理)領導下,通過財務部門進行的。同時,要按照各職能部門的分工和生產費用的發生地點,分解、落實各職能部門歸口管理的成本指標,并在此基礎上確定各分管部門的責任、權限和管理內容。
(二)車間的成本費用管理
車間的成本管理處于企業成本與費用管理的中心環節,是成本控制的重點。其主要工作有:根據廠部下達的成本計劃或費用指標,編制車間成本或節約措施計劃;根據廠部批準的車間成本計劃,向各班組下達有關消耗指標和費用指標;組織車間成本核算,按計劃控制車間生產費用;檢查和分析車間成本計劃和班組有關指標的完成情況,不斷提高車間成本管理水平。
(三)班組的成本費用管理
班組是車間具體活動的執行者,在成本費用管理上主要遵循“干什么,用什么,就管什么”的原則,調動直接生產人員來參與成本費用的控制,從加工的工序或工藝過程中節約費用消耗,達到有效控制成本費用的目的。
二、成本性態分析
成本性態又稱成本習性,是指成本的變動與業務量(產量或銷售量)之間的依存關系。成本性態分析就是對成本與業務量之間的依存關系進行分析,從而在數量上具體掌握成本與業務量之間的規律性關系,以便為企業正確地進行最優管理決策和改善經營管理提供有價值的資料。
(一)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其總額在一定時期及一定產量范圍內,不直接受業務量變動的影響而保持固定不變的成本。固定成本總額不因業務量的變動而變動,但單位固定成本(單位業務量負擔的固定成本)會與業務量的增減呈反向變動。固定成本按其支出額是否可以在一定期間內改變而分為約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
(二)變動成本
變動成本是指在特定的業務量范圍內,其總額會隨業務量的變動而成正比例變動的成本。變動成本總額因業務量的變動而成正比例變動,但單位變動成本(單位業務量負擔的變動成本)不變。變動成本也可以區分為兩大類:技術變動成本和酌量性變動成本。
(三)混合成本
混合成本就是“混合”了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兩種不同性質的成本。一方面,它們要隨業務量的變化而變化;另一方面,它們的變化又不能與業務量的變化保持著純粹的正比例關系。混合成本兼有固定與變動兩種性質,可進一步將其細分為半變動成本、半固定成本、延期變動成本和曲線變動成本。
(四)根據成本性態建立總成本公式
在將混合成本按照一定的方法區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之后,根據成本性態,企業的總成本公式就可以表示為:
總成本=固定成本總額+變動成本總額=固定成本總額+(單位變動成本×業務量)
這個公式在變動成本計算、本量利分析、正確制定經營決策和評價各部門工作業績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其中,變動成本著重于單位成本水平的管理和控制,固定成本著重于總額水平的管理和控制。
三、標準成本管理
(一)標準成本管理的內容
標準成本是指通過調查分析、運用技術測定等方法制定的,在有效經營條件下所能達到的目標成本。標準成本主要用來控制成本開支,衡量實際工作效率。
標準成本管理又稱標準成本控制,是以標準成本為基礎,將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進行對比,揭示成本差異形成的原因和責任,進而采取措施,對成本進行有效控制的管理方法。標準成本管理以標準成本的確定作為起點,通過差異的計算、分析等得出結論性報告,然后據以采取有效措施,鞏固成績或克服不足。
(二)標準成本的確定
企業在確定標準成本時,可以根據自身的技術條件和經營水平,在以下類型中進行選擇:一是理想標準成本,這是一種理論標準,它是指在現有條件下所能達到的最優成本水平。二是正常標準成本,是指在正常情況下,企業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成本標準。
產品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三個項目組成。
(三)成本差異的計算及分析
在標準成本管理模式下,成本差異是指一定時期生產一定數量的產品所發生的實際成本與相關的標準成本之間的差額。
差異分析應該從用量差異和價格差異這兩個方面進行。
四、作業成本管理
作業成本計算法,最開始只是作為一種產品成本的計算方法,其對傳統成本計算方法的改進,主要表現在采用多重分配標準分配制造費用的技術變革上。隨著成本計算方法的完善,它也開始兼顧對制造費用和銷售費用的分析,以及對價值鏈成本的分析,并將成本分析的結果應用到戰略管理中,從而形成了作業成本管理。
(一)作業成本計算法
所謂作業,是指在一個組織內為了某一目的而進行的耗費資源的工作,它是作業成本計算系統中最小的成本歸集單元。作業貫穿產品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從產品設計、原料采購、生產加工,直至產品的發運銷售。在這一過程中,每個環節、每道工序都可以視為一項作業。
(二)作業成本管理
作業成本管理是以提高客戶價值、增加企業利潤為目的,基于作業成本法的新型集中化管理方法。它通過對作業及作業成本的確認、計量,最終計算產品成本,同時將成本計算深入到作業層次,對企業所有作業活動進行追蹤并動態反映。此外還要進行成本鏈分析,包括動因分析、作業分析等,從而為企業決策提供準確的信息,指導企業有效地執行必要的作業,消除和精簡不能創造價值的作業,以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作業成本管理是一種符合戰略管理思想要求的現代成本計算和管理模式,它既是精確的成本計算系統,也是改進業績的工具。
(三)流程價值分析
流程價值分析關心的是作業的責任,包括成本動因分析、作業分析和業績考核三個部分。其基本思想是:以作業來識別資源,將作業分為增值作業和非增值作業,并把作業和流程聯系起來,確認流程的成本動因,計量流程的業績,從而促進流程的持續改進。
五、責任成本管理
(一)責任成本管理的內容
責任成本管理是指將企業內部劃分成不同的責任中心,明確責任成本,并根據各責任中心的權、責、利關系,來考核其工作業績的一種成本管理模式。
(二)責任中心及其考核
按照企業內部責任中心的權責范圍以及業務活動的不同特點,責任中心一般可以劃分為成本中心、利潤中心和投資中心三類。每一類責任中心均對應著不同的決策權力及不同的業績評價指標。
(三)內部轉移價格的制定
內部轉移價格是指企業內部有關責任單位之間提供產品或勞務的結算價格。內部轉移價格直接關系到不同責任中心的獲利水平,其制定可以有效地防止成本轉移引起的責任中心之間的責任轉嫁,使每個責任中心都能夠作為單獨的組織單位進行業績評價,并且可以作為一種價格信號引導下級采取正確決策,保證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的一致。內部轉移價格的制定,可以參照以下幾種類型:市場價格;協商價格;雙重價格。
第四節 利潤分配管理
一、股利政策與企業價值
股利政策是指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企業是否發放股利、發放多少股利以及何時發
放股利的方針及對策。股利政策的最終日標是使公司價值最大化。
(一)股利分配理論
企業的股利分配方案既取決于企業的股利政策,又取決于決策者對股利分配的理解與認識,即股利分配理論。股利分配理論是指人們對股利分配的客觀規律的科學認識與總結,其核心問題是股利政策與公司價值的關系問題。主要有以下兩種較流行的觀點:股利無關論;股利相關理論。
(二)股利政策
股利政策由企業在不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根據本企業具體情況制定。股利政策既要保持相對穩定,又要符合公司財務目標和發展目標。通常有以下幾種股利政策可供選擇:剩余股利政策;固定或穩定增長的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低正常股利加額外股利政策。
二、利潤分配制約因素
企業的利潤分配涉及企業相關各方的切身利益,受眾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在確定分配政策時,應當考慮各種相關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法律、公司、股東及其他因素:
(一)法律因素
為了保護債權人和股東的利益,法律法規就公司的利潤分配作出了如下規定:資本保全約束;資本積累約束;超額累積利潤約束;償債能力約束。
(二)公司因素
公司基于短期經營和長期發展的考慮,在確定利潤分配政策時,需要關注以下因素:現金流量;資產的流動性;盈余的穩定性;投資機會;籌資因素;其他因素。
(三)股東因素
股東在控制權、收入和稅負方面的考慮也會對公司的利潤分配政策產生影響。包括控制權、穩定的收人、避稅。
(四)其他因素
其他因素包括債務契約和通貨膨脹。
三、股利支付形式與程序
(一)股利支付形式
股利支付形式可以分為不同的種類,主要有現金股利、財產股利、負債股利、股票股利。
(二)股利支付程序
公司股利的發放必須遵守相關的要求,按照日程安排來進行。一般情況下,先由董事會提出分配預案,然后提交股東大會決議通過才能進行分配。股東大會決議通過分配預案后,要向股東宣布發放股利的方案,并確定股權登記日、除息日和股利發放日。
四、股票分割與股票回購
(一)股票分割
股票分割又稱拆股,即將一股股票拆分成多股股票的行為。股票分割一般只會增加發行在外的股票總數,但不會對公司的資本結構產生任何影響。股票分割的作用表現為:降低股票價格;向市場和投資者傳遞“公司發展前景良好”的信號,有助于提高投資者對公司股檠的信心。
如果公司認為其股票價格過低,不利于其在市場上的聲譽和未來的再籌資時,為提高股票的價格,會采取反分割措施。反分割又稱股票合并或逆向分割,是指將多股股票合并為一股股票的行為。反分割顯然會降低股票的流通性,提高公司股票投資的門檻,它向市場傳遞的信息通常都是不利的。
(二)股票回購
股票回購是指上市公司出資將其發行在外的普通股以一定價格購買回來予以注銷或作為庫存股的一種資本運作方式。
股票回購的方式主要包括公開市場回購、要約回購和協議回購三種。股票回購的動機主要有以下幾點:現金股利的替代;改變公司的資本結構;傳遞公司信息;基于控制權的考慮。股票回購對上市公司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股票回購需要大量資金支付回購成本,容易造成資金緊張,降低資產流動性,影響公司的后續發展;股票回購無異于股東退股和公司資本的減少,也可能會使公司的發起人股東更注重創業利潤的實現,從而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對債權人利益的保護,而且忽視了公司的長遠發展,損害了公司的根本利益;股票回購容易導致公司操縱股價。
公司回購自己的股票容易導致其利用內幕消息進行炒作,加劇公司行為的非規范化,損害投資者的利益。
相關推薦:
(責任編輯:xll)
近期直播
免費章節課
課程推薦
中級會計職稱
[協議護航班-不過退費]
7大模塊 準題庫資料 協議退費校方服務
中級會計職稱
[沖關暢學班]
5大模塊 準題庫資料 不過續學校方服務
中級會計職稱
[精品樂學班]
3大模塊 準題庫自主練習校方服務精品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