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91麻豆免费免费国产在线_男女福利视频_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小向美奈子_在教室里和同桌做校园h文

首頁 >> 資格類 >> 教師招聘 >> 小學教師招聘 >> 歷年試題 >> 正文

2017年安徽省教師招聘考試真題試卷 《教育綜合知識—中學》

發表時間:2018/7/4 15:51:01 來源:互聯網 點擊關注微信:關注中大網校微信

2017年安徽省教師招聘考試真題試卷《教育綜合知識·中學》

(滿分120分時間120分鐘)

一、單項選擇題(下列每題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符合題意,將其選出并把其標號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不得分。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1.《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

A.傳統文化教育

B.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C.中華傳統文化教育

D.多元傳統文化教育

【答案】B

【解析】根據《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的規定,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要立是中國國情,具有世界眼光,面向全體學生,促進人人成才。

2.“了解中學生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與特點”屬于《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基本內容“專業知識”中的()

A.教育知識

B.學科知識

C.學科教學知識

D.通識性知識

【答案】A

【解析】“了解中學生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與特點”屬于《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基本內容“專業知識”中的教育知識。

3.教育與其他社會活動的根本區別集中體現在()

A.為人類社會所特有

B.培養人

C.具有歷史性

D.起源于勞動

【答案】B

【解析】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培養人劃分了教育活動和其他社會活動的區別。

4.我國1922年頒布的“壬戌學制”實行的是()

A.四四四制

B.五四三制

C.六三三制

D.八四制

【答案】C

【解析】壬戌學制以美國學制為藍本,采用美國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即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又稱“新學制”或“六三三學制”。

5.制約教育的性質、領導權和受教育權的根本因素是()(易混)

A. 政治經濟制度

B.社會生產力

C.人口數量與質量

D.文化習俗

【答案】A

【解析】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發展的影響和制約:(1)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領導權;(2)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決定受教育權;(3)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目的;(4)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內容的取舍;(5)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體制;(6)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制約教育的改革與發展;(7)教育相對獨立于社會政治經濟制度。

6.對人的身心發展起主導作用的是()

A.遺傳素質

B.學校教育

C.家庭條件

D.社會環境

【答案】B

【解析】在影響人的發展的因素中,教育對人的發展特別是對年青一代的發展起著主導作用和促進作用。

7.按呈現狀態,課講課程分為()(常考)

A.分科課程和綜合課程

B.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

C.校內課程和校外課程

D.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

【答案】D

【解析】從課程的呈現狀態或對學生的影響方式來看,課程可以分為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

8.認為“學校的教學應以活動為核心”的課程論是()

A.學科中心課程論

B.社會中心課程論

C.教師中心課程論

D.學生中心課程論

【答案】D

【解析】題干的描述體現了兒童中心課程論的觀點。兒童中心課程論,也稱學生中心課程論。

9.學生將所學知識內化并創新,進而解決實際問題,這屬于加涅目標分類理論的()

A.動作技能

B.情感技能

C.言語技能

D.智力技能

【答案】D

【解析】智慧技能指運用符號或概念與環境交互作用的能力的學習。智慧技能又可分為五個小類:‘辨別學習、具體概念學習、定義性概念學習、規則學習、高級規則學習毛題干所述屬于高級規則的學習。

10.以綱要形式編制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是()

A.課程計劃

B.課程標準

C.課程教案

D.課本

【答案】B

【解析】題干的描述體現了課程標準的內涵。

11.根據著名課程理論家拉爾夫·泰勒的觀點,課程開發的四個環節包括()

A.確定課程目標一選擇課程內容一組織教育經驗一完善實施方案

B.確定課程目標一組織教育經驗一實施教育活動一完善實施方案

C.確定課程目標一選擇課程內容一組織教育經驗一評價實施效果

D.確定課程目標一組織教育經驗一實施教育活動一評價實施效果

【答案】C

【解析】泰勒提出了關于課程編制的“目標模式”,即泰勒原理。泰勒原理可概括為:目標、內容、方法、評價,即:確定課程目標、根據目標選擇課程內容(經驗)、根據目標組織課程內容(經驗)、根據目標評價課程。泰勒認為一個完整的課程編制過程應包括這四項活動。

12.根據美國教育家杜威的教學理論,教學過程可分為()(易錯)

A.模仿、理論、練習三個階段

B.明了、聯想、系統、方法四個階段

C.困難、問題、假設、驗證、結論五個階段

D.激發、感知、理解、鞏固、運用、檢查六個階段

【答案】C

【解析】杜威將思維活動過程分為五個階段,這五個階段被概括為:困難、問題、假設、驗證、結論,又稱五步教學法。

13.教學組織形式的發展趨勢為()

A.多樣化、個性化、小班化

B.多樣化、綜合化、個性化

C.小班化、綜合化、同一化

D.大班化、綜合化、個性化

【答案】B

【解析】當代教學組織形式的發展趨勢表現為:(1)教學組織形式的多元化;(2)教學組織形式的綜合化;(3)教學組織形式的個別化。

14.不容易發生課堂行為問題的是()

A.開始上課時

B.教學活動轉換時

C.正常上課時

D.上課即將結束時

【答案】C

【解析】課堂問題行為的高發期有:(1)在由一種活動轉向另一種活動的時候。這主要包括三種情況:①開始上課的時候;②從某一類課程轉換到另一類課程的時候;③在上課過程中從一種活動轉換到另一種活動的時候。(2)課中超出學生耐久力,以及教師分配和解釋任務的時候。(3)教師結束一堂課的講授時。

15.根據評價所運用的方法和標準來劃分,選拔性考試屬于()

A.絕對性評價

B.相對性評價

C.目標參照性評價

D.個體內差異評價

【答案】B

【解析】相對性評價主要依據學生個人的學習成績在該班學生成績序列或常模中所處的位置來評價和決定他的成績的優劣,而不考慮是否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具有甄選性強的特點,可以作為選拔人才、分類排隊的依據。故選拔性考試屬于相對性評價的內涵。

16.以傳授系統知識和培養基本技能為目標的教學模式是()

A.傳遞一接受模式

B.自學一輔導模式

C.引導一探究模式

D.情境一陶冶模式

【答案】A

【解析】題干的描述體現了傳遞一接受式教學模式的內涵。

17.科爾伯格的“三水平六階段”道德發展理論從德育模式上歸類,屬于()

A.認知模式

B.價值澄清模式

C.體諒模式

D.社會學習模式

【答案】A

【解析】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屬于道德教育的認知模式,它是由瑞士學者皮亞杰提出,而后由科爾伯格進一步深化的。

18.“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訥于言而敏于行”,孑L子的這些話體現的德育原則是()

A.理論和生活相結合原則

B.長善救失原則

C.因材施教原則

D.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

【答案】A

【解析】“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的意思是:君子認為說得多而做得少是可恥的。“訥于言而敏于行”的意思是(君子)說話要謹慎,做事要勤快。這說明孔子對實踐的重視,體現了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19.班主任有效開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是()

A.抓好班級管理

B.了解和研究學生

C.組織班級活動

D.指導班委會工作

【答案】B

【解析】了解和研究學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是做好各項班級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斑級教育過程中有效開展各項工作必不可少的基本環節。

20.學習缺乏主動性、易受外部影響和干擾的認知方式是()

A.沉思型

B.抽象型

C.場獨立型

D.場依存型

【答案】D

【解析】場依存型的學生對客觀事物的判斷常以外部線索為依據,其態度和自我認知易受周圍環境或背景(尤其是權威人士)的影響,往往不易獨立地對事物做出判斷,而是人云亦云,從他人處獲得標準;行為常以社會為定向,社會敏感性強,愛好社交活動。

21.教師通過捕捉教育情境的細微變化,積極主動采取應變措施,化不利因素為有利條件,保證教育活動順利開展。這句話體現了教師勞動的()

A.復雜性

B.創造性

C.示范性

D.長期性

【答案】B

【解析】題干的描述體現了教師勞動的創造性的特點。

22.游覽黃山時見到一塊石頭,導游提示其很像一只雄雞,此景點叫作“金雞叫天門,,,于是越看越像。這主要體現了知覺的()

A.整體性

B.恒常性

C.選擇性

D.理解性

【答案】D

【解析】知覺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識經驗為基礎對感知的事物加工處理,并用語詞加以概括賦予說明的加工過程。題干所述體現了知覺的理解性。

23.“默寫”屬于()

A.有意識記

B.無意識記

C.有意回憶

D.無意回憶

【答案】C

【解析】有意回憶是有回憶任務、并做一定的意志努力、自覺追憶以往經驗的回憶,其目的是要根據當前的需要而回憶起特定的記憶內容。默寫屬于有意回憶。

24.“咬定青山不放松”主要反映的意志品質是()

A.堅韌性

B.果斷性

C.自控性

D.自覺性

【答案】A

【解析】意志的堅韌性是一個人在行動中堅持決定,百折不撓地克服重重困難去達到行動目的的品質。“咬定青

山不放松”反映了意志的堅韌性。

25.依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說,下列屬于成長性需要的是()(常考)

A.安全需要

B.歸屬與愛的需要

C.尊重需要

D.自我實現的需要

【答案】D

【解析】位于需要層次底部的四種需要被稱為缺失需要,它們是個體生存所必需的,必須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后三種需要是成長需要,它雖不是我們生存所必需的,但對于我們適應社會來說卻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26·卡特爾基于人的先天稟賦,與神經系統的生理機能關聯更密切、較少受到后天文化教育影響的智力稱為()(易錯)

A.經驗智力

B.情境智力

C.晶體智力

D.流體智力

【答案】D

【解析】流體智力是一種以生理為基礎昀認知能力。它受先天遺傳因素的影響較大,主要表現為對新奇事物的快速辨認、記憶、理解等。

27.根據學習的定義,下列選項中屬于學習的是()

A.狗熊練習投籃動作

B.吃楊梅時唾液分泌增加

C.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D.服用興奮劑后比賽取得好成績

【答案】A

【解析】學習是個體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練習或反復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變化。B項屬于無條件反射,C項屬于感覺適應,D項屬于由于藥物引起的行為改變。

28.學生采用繪制網絡關系圖或編制提綱的方式進行學習的策略屬于()

A.復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組織策略

D.元認知策略

【答案】C

【解析】組織策略是指將經過精加工提煉出來的知識點加以構造,形成更高水平的知識結構的信息加工策略。繪制網絡關系圖和編制提綱屬于組織策略。

29.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在課程結構方面,強調要體現()

A.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B.均衡性、系統性和發展性

C.科學性、綜合性和發展性

D.科學性、系統性和選擇性

【答案】A

【解析】新課程改革的六項具體目標之一為: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30.“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屬于2008年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的()

A.愛國守法

B.關愛學生

C.教書育人

D.終身學習

【答案】C

【解析】2008年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關于“教書育人”方面所規定的具體職業行為要求有:(1)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2)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3)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4)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

二、多項選擇題(下列各題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正確答案.請選出正確答案并將其代碼填入題后的括號內。多選、少選、錯選均不得分。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3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的規定,教師應當履行的義務有()

A.為人師表

B.參加進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訓

C.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

D.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答案】ACD

【解析】B項為教師應該享有的權利。

32.下列關于班級授課制的運用,正確的說法有()(易混)

A.有利于增強教學的靈活性

B.有利于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C.有利于發展學生個性特長

D.有利于發揮班集體作用

【答案】BD

班級授課制的不足:(1)不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受到限制,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志趣、特長。(2)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創造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過于強調書本知識的學習,容易造成理論和實踐的脫節。(3)限制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不能很好地適應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多樣化。班級授課制中,無論用什么教學方法,都只能適應部分學生。(4)不利于因材施教,難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要。(5)不利學生之間真正的交流和啟發。在班級授課制中,課堂成為學生生活的基本空間,課堂教學成為學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學生的交往受到限制。(6)以“課”為基本的教學活動單位,某些情況下會割裂內容的整體性。故A、C項說法有誤。

33.與新教師相比,專家型教師在教學方面體現的優勢有()

A.豐富的教學策略

B.善于吸引學生的注意

C.教學預見性強

D.教學方法多樣化

【答案】ABCD

【解析】略。

34.引起無意注意的刺激物具有的特征包括()

A.對比關系

B.活動與變化

C.強度

D.新異性

【答案】ABCD

【解析】引起無意注意的客觀條件包括:(1)刺激物的強度;(2)刺激物之間顯著的對比關系;(3)刺激物的活動和變化;(4)刺激物的新異性。

35.下列能體現情緒情感在對立的兩極之間相互轉化的是()

A.樂極生悲

B.喜憂參半

C.愛屋及烏

D.破涕為笑

【答案】AD

【解析】情緒和情感的兩極性是指每一種情緒和情感都能找到與之對立的情緒和情感。“樂極生悲”“破涕為笑”“喜極而泣”等成語都體現了情緒情感的兩極性。

三、辨析題(判斷正誤并簡要說明理由。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5分,共15分)

36.學生在校的學習以間接經驗為基礎,以直接經驗為主。

【答案】略。

【解析】(1)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2)學生的學習以直接經驗為基礎,以間接經驗為主。①以間接經驗為主是教學活動的主要特點。學習間接經驗是學生認識客觀世界的基本途徑。人類的知識都產生于實踐,來自于直接經驗;雖然通過直接經驗也能不斷擴大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但由于個人的活動范圍、時間、精力十分有限,僅依靠直接經驗認識世界是不可能的,必須以學習間接經驗為主。②學生學習間接經驗要以直接經驗為基礎。書本知識,一般表現為概念、定理、原理等,這對學生來說是間接經驗。學生要把這些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必須以個人以往積累的或現時獲得的感性經驗為基礎,教師要根據教學需要充分利用和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

37.男性與女性的智力在總體水平上不存在顯著差異。

【答案】略。

【解析】(1)這種說法是正確的。(2)智力的性別差異表現在:①男女智力的總體水平大致相等,但男性智力分布的離散程度比女性大;②男女的智力結構存在差異,各自其有自己的優勢領域。男女在一般智力因素上沒有顯著差異,其性別差異主要反映在特殊智力因素中,主要包括數學能力、言語能力和空間能力。

38.過大過久的壓力會嚴重傷害人的身心健康,因此,學校、家庭和社會應共同為學生創建一個無壓力的學習環境(常考)

【答案】略。

【解析】(1)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2)心理學中目前對壓力比較普遍的看法是:個體面對具有威脅性的刺激情境時,伴有軀體機能以及心理活動改變的一種身心緊張狀態,也稱應激狀態。壓力引起的心理反應有警覺、注意力集中、思維敏捷、精神振奮,這是適度的心理反應,有助于個體應付環境。但是,過度的壓力會帶來負面反應,出現消極的情緒,使人思維狹窄、自我評價降低、自信心減弱、注意力分散、記憶力下降,表現消極被動。由此可知,適度的壓力是對個體有利的,過度的壓力才會傷害人體的身心健康,因此題干的說法是不正確的。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39.簡述教育的科技功能。

【答案】略。

【解析】(1)教育能完成科學知識再生產;(2)教育推進科學的體制化;(3)教育具有科學研究的功能;(4)教育促進科研技術成果的開發利用。

40.簡述讀書指導法及其運用的基本要求。

【答案】略。

【解析】(1)讀書指導法是指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和其他參考書,以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2)運用讀書指導法的基本要求:①教師要提出明確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題;②教會學生使用工具書;③幫助學生逐步學會閱讀的方法;④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閱讀。

41.簡述教育的鞏固性原則及其基本要求。(易混)

【答案】略。

【解析】(1)鞏固性原則是指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時候,能夠準確無誤地呈現出來,以利于知識技能的利用。(2)鞏固性原則的基本要求:①要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加強知識的鞏固;②組織好學生的復習工作,教會學生記憶的方法;③通過擴充、改組和運用知識的過程來鞏固知識。

42.簡述性格與能力的關系。

【答案】略。

【解析】(1)區別:性格與能力是個性心理特征中的兩個不同側面。①性格與能力不同,能力是決定心理活動的基本因素,活動能否進行,這與能力有關;②性格則表現為人的活動指向什么,采取什么態度,怎樣進行。(2)聯系:性格與能力是在一個人統一實踐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二者之間相互影響、相互聯系。①性格制約著能力的形成與發展。第一,性格影響能力的發展水平;第二,優良的性格特征往往能夠補償能力的某種缺陷,“笨鳥先飛早入林”“勤能補拙”就是說性格對能力的補償作用;②能力的形成與發展也會促使相應的性格特征隨之發展。③不良的性格特征,也會阻礙能力的發展,甚至使能力衰退。

五、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5分,共45分)

4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如果學生沒有真實的認識,缺少與外部環境的接觸,沒有在其中學習、探索和體驗的經歷,他們的身心發展會受到影響,容易變得孤獨、焦躁和易怒,易于形成不良習慣和出現不良行為,道德、審美、情感、智力的成長也會有所缺失。理查德·沃夫說過,學生就像需要睡眠和食物一樣,需要和自然的接觸。(摘自《世界博覽》2016年第21期,有改動)

(1)分析環境對學生身心發展的作用。(5分)

【答案】略。

【解析】(1)環境對學生身心發展的作用表現在:①社會環境為個體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可能,使遺傳提供的發展可能變成現實;②環境是推動人身心發展的動力;③環境不決定人的發展;④人對環境的反應是能動的。

(2)如何正確認識學生的全面發展?(5分)

【答案】略。

【解析】(2)全面發展教育主要包括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全面發展教育各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表現在:①“五育”在全面發展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在實際生活中,青少年德、智、體、美、勞諸方面的發展往往是不平衡的,有時需要針對某個帶有傾向性的問題強調某一方面。學校教育也常會因某一時期任務的不同,在某一方面有所側重。②“五育”各有其相對獨立性,有其特定的任務、內容和功能,對其他各育起著影響、促進的作用,各育不能相互代替。③“五育”之間具有內在聯系。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緊密相連,它們互為條件、互相促進、相輔相成,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它們的關系具有在活動中相互滲透的特征。

(3)教師在教學中應如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5分)

【答案】略。

【解析】(3)①轉變教育觀念,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②轉變學生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精神;③改革教育教學方法,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為。

4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班會上有同學說:“《西游記》里的孫悟空的‘順風耳’就是現在的無線通訊技術;千里眼,就是現在的天文望遠鏡;‘筋斗云’就是現在各式各樣的飛行器。有同學說:“《海底兩萬里》中在海底行走的船就是現在的潛艇,古人的想象力真豐富!有同學說:“我們現在想到的某種物體或者某種可能性,現在看還只是幻想,幾百年后說不定就變成現實了。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本身更重要’,所以我們現在要大膽地想象,哪怕是幻想。,有同學說:“想象固然與大膽敢想有關,但不能沒有知識積累。”

(l)什么是幻想?幻想與創造性活動有什么關系?(5分)

【答案】略。

【解析】(1)①幻想也是有意想象的一種特殊形式,是一種與生活愿望相結合并指向于未來的想象。②幻想是人類創造性活動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之一。人在創造性活動中,無論是制作一種新產品,還是編寫一篇新作品,或者是進行一種新試驗,都必須首先在頭腦中預見到活動的結果,形成活動的最終或中間產品的心理模型。幻想的形象是創造性發明的依據,是創造活動的“藍圖”。幻想是創造性活動的必要組成部分;幻想和思維活動的有機結合是構成創造性活動最重要的基礎;幻想是創造性活動順利開展的關鍵環節。

(2)什么是創造性想象,創造性想象產生的條件有哪些?(5分)

【答案】略。

【解析】(2)創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務,使用自己以往積累的表象,在頭腦中獨立地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創造想象產生的條件有:①強烈的創造愿望;②豐富的表象儲備;③積累必要的知識經驗;④原型啟發;⑤積極的思維活動;⑥靈感的作用。

(3)結合上述材料,談談中學教學中應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想象。(5分)

【答案】略。

【解析】(3)①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豐富學生的表象儲備。②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有利于打開想象力的大門。③引導學生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經驗以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④注意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想象是在語言的調節下進行的,并通過言語來表現的,因此,言語的發展與想象的發展關系密切。只有言語的發展達到一定的水平,學生昀想象才可能從形象水平提高到符號水平,使想象變得更加廣闊、深刻,更加概括且富有邏輯性。同時,教師在教學中重視用豐富、優美、清晰、生動、形象化的語言描繪事物,這不僅可以喚起學生的想象力,更為他們表現想象力做出榜樣,使他們學會如何使用言語來表現想象。這對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發展學生的想象力,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⑤結合學科教學,有目的地訓練學生的想象力。⑥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幻想。培養學生大膽幻想和善于幻想的能力也具有重要意義。對學生的幻想不應諷刺譏笑,應該珍視、鼓勵、引導,幫助他們把幻想轉變成理想,把幻想同創造想象結合起來。

4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科技的發展讓不少孩子從一出生就與互聯網相伴,他們常常看到自己的父母使用手機、電腦在網上購物、交流、娛樂和學習,身邊有些同學也成了“低頭族”。借助網絡的便利,以往難以完成的任務,一些很難克服的困難,如今只需要簡單操作便可解決,有許多企業還針對孩子們的學習需要,開發出先進的學習系統和工具,進行在線教育,諸如“名師學堂”“名校網絡課程” “MOOC課程”等的出現不僅為學習提供了豐富的資源,甚至還可以將課堂搬回家。日新月異的互聯網技術,已經給新時期的學校教育教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材料二:據中國教育官方微信2016年發起的一項調查顯示,互聯網時代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增多。52%的教師感到教學壓力增大;有30%的教師認為“教學思維仍然是傳統的”,還有20%認為“教育信息化技能亟待提升”,這讓自己備感壓力。

(1)分析網絡時代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5分)

【答案】略。

【解析】(1)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網絡時代的到來,中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由原先單一、被動和陳舊的學習方式,逐漸轉變為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中學生可以通過先進的學習系統和工具獲得豐富的學習資源,并且根據自己的需要,主動選擇各種網絡工具和資源來進行學習。

(2)在“互聯網+教育”時代,教師應如何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10分)

【答案】略。

【解析】(2)①在“互聯網+教育”時代,教師要學會把握信息技術,運用信息技術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②教師要從傳授學生知識轉變為教會學生學習,使學生具有適應社會的靈活性和競爭能力,形成終身學習的觀念和不斯創新的精神。

>>>更多小學教師招聘歷年真題

(責任編輯:hbz)

2頁,當前第1頁  第一頁  前一頁  下一頁

編輯推薦

教師招聘考試用書 更多

教師招聘報考指南 更多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服務條款- 付款方式- 課件幫助- 網校聯盟- 誠邀合作- 常見問題- 網站地圖- 合作伙伴- 誠聘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