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
2、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是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
3、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4、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
5、數學教學活動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
6、評價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7、評價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法)的有力手段。
8、評價的手段和形式應(多樣化)、應以(過程評價)為主。
9、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10、教師要善于利用(評價)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適時(調整)和(改善)教學過程。
11、數學學習過程充滿著(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
二、選擇題(30道)
1、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d)。
a、基礎性b、普及性c、發展性d、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
2、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d)。
a、組織者b、引導者c、傳授者d、合作者
3、這次課程改革采取九年一貫整體設置義務教育階段課程的方式,構建(d)結構。
a、文科課程b、理科課程c、綜合課程d、分析課程與綜合課程
4、結合數學教育的特點,《標準》從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a)等四個方面做出了進一步的闡述。
a、情感與態度b、合作與交流c、經歷與體驗d、技能與操作
5、評價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b)、多樣化的評價體系。
a、評價過程系統化b、評價方法多元化
c、評價過程簡單化d、評價方法優化法
6、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c)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a、數據與整理b、推理和證明c、方法和語言d、計算與估算
7、在各個學科中,《標準》安排了“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a)四個學習領域。
a、實踐與綜合應用b、分析與綜合應用
c、推理與綜合應用d、操作與綜合應用
8、推理能力主要表現在通過觀察、(b)、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
a、技能b、試驗c、操作d、交流
9、課程的總體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系的有機整體,包括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c)四個方面。
a、技能與技巧b、方法與過程c、情感與態度d、合作與交流
10、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必要的運算(包括估算)技能,是(a)學段中的目標要求。
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
11、第一學段中數與代數的主要內容包括:數的認識、數的運算、常見的量、(d)
a、式與方程b、數與式c、圖形與位置d、探索規律
12、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a)、引導者與合作者。
a、組織者b、傳授者c、探索者d、分析者
13、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c),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
a、生活習慣b、學習習慣c、生活經驗d、分析習慣
14、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a)與共同發展的過程。
a、交往互動b、學科之間c、分析思考d、合作交流
15、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b)。
a、重要途徑b、重要方式c、重要手段d、重要過程
16、評價結果的呈現用采用(a)的方式。
a、定性描述b、語言描述c、不定性描述d、開放性描述
17、(c)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基本線索,是實現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
a、教案b課標c、教材d、教具
18、教材編寫應以(c)為基本依據。
a、學生b、教師c《標準》d、師生
19、教材的編寫要有利于(b)進行觀察、實驗、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動。
a、教師b、學生c、家長d、師生
20、評價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學生的(c),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a、學習方法b、學習態度c、學習狀況d學習效果
21、建立成長記錄是學生開展自我評價的一個重要方式,他能反應出學生(a)的歷程。
a、發展與進步b、分析與應用c、成長與提高d、探索與創新
22、數學知識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教材應反應各部分內在之間的聯系與綜合,這將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的(c)。
a、整體提高b、整體進步c、整體認識d、整體發展
23、學生的個體差異表現為(c)的不同,以及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差異。
a、學習方式與思維方式b、分析方式與綜合能力
c、認知方式與思維策略d、探索方式與合作能力
24、在第二學段中,教學時應重視口算,加強估算,鼓勵(c)。
a、學法多樣化b、教法多樣化c、算法多樣化d、作業多樣化
25、學校可以開展課外數學小組活動,用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b),發展學生的個性與創新精神。
a、操作能力b、實踐能力c、應用能力d、分析能力
26、空間與圖形的學習,有助于促進學生(a)持續、和諧地發展。
a、全面b、片面c、能力d、智力
27、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適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發展的(d)。
a、教學方法b、分析過程c、評價過程d、教學過程
28、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更多地關注(a)、好玩、新奇的事物。
a、有趣b、直觀c、形象d、好奇
29、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著十分重要廣泛的應用,培養學生的(a),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a、估算意識b、計算意識c、筆算意識d、口算意識
30、教學過程促進了(d)本身的成長。
a、學生b、教育c、教學d教師 三、問答題
1、數學教學改革的特點是什么?
答:(1)、強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動參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多地是充當學生學習活動的促進者,學習環境的營造者。
(2)、充分注重學生的個別差異。
(3)、注重讓學生在多樣的學習活動中體驗數學。
(4)、注重計算器與計算機等先進技術的應用。
2、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1)、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2)、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
(3)、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3、教學時要注意那幾個問題?
答:(1)、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2)、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
(3)、鼓勵學生思考方法的多樣性。
(4)、對實踐與綜合應用學習活動的評價應該以質的評估為主。
4、數學教學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特點組織教學。
(2)、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3)、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4)、具體要求要適當。 四、分析題
1、數學課程改革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
答:(1)、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
(2)、設計和實施最有價值的數學。
(3)、重視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4)、提供現實而有吸引力的學習背景。
(5)、數學教學應注重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
(6)、數學學習評價目標的多元化與評價方法的多樣化。
(7)、充分重視現代信息技術在數學課程中的作用。
2、如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答:一、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一)、讓學生動手操作。動手操作是數學學習的一種手段,目的是更好地促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能用數學的語言、符號進行表達和交流。
(二)、促進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教學要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在討論的基礎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三)鼓勵學生合作交流。
(1)、合理分組。要考慮學生的能力、興趣、性別、背景等幾個方面的因素,保證每個小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開合作學習。
(2)、明確小組合作的目標。每次合作學習,教師都應明確提出合作的目標和合作的要求。
二、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興趣愛好以及不同的發展潛能。教學中應關注學生的這些個性差異,允許學生思維方式的多樣化和思維水平的不同層次。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必須改變“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以及大量演練習題的數學教學模式。教師依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使學生的創新精神的培養落到實處。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