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考生更好地備考2013年教師資格考試考試科目,小編特搜集整理了2013年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心理學重點提示資料,以供大家訓練,希望對您有所幫助,祝您考試順利!
第四章 認知和社會發展與教育(上)
1、解釋下列概念
發展:是隨著生理年齡的推移,作為經驗和內部相互作用的結果而在個體的整個體系內產生的機能構造上的變化過程。
頭—尾梯度:發展的進行有若干基本的方向,尤其是身體運動的發展方向,具有同神經成熟的方向相一致的梯度。從控制靠近頭部的運動向著控制更遠的腳部,這一進展的方向稱為頭—尾梯度。
組織:皮亞杰認為,人從他過去的生物方面繼承的,促使過程系統化和組成連貫系統的傾向,稱為組織。
適應:皮亞杰認為,人從他過去的生物方面繼承的,調節環境的傾向,稱為適應。
平衡:是一個自我調節機制,有助于成長中兒童的世界概念趨于連貫而穩定,使經驗不一致成為可理解的東西。
同化:是兒童使新的感知事物或刺激事件與現有的行為模式一體化的過程。(皮亞杰)
2、簡述兒童心理發展的方向與順序
兒童心理發展的方向表現為兩種。
頭—尾梯度:發展的進行有若干基本的方向,尤其是身體運動的發展方向,具有同神經成熟的方向相一致的梯度。從控制靠近頭部的運動向著控制更遠的腳部,這一進展的方向稱為頭—尾梯度。
近末梢梯度:指從身體的中心部向末梢部進行的發展方向。
兒童智力發展順序為:首先是從感覺運動水平開始,向主觀的直觀的“前概念水平”的運算發展;接著,就可能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邏輯運算;更進一步,又發展到形式、抽象水平上的邏輯運算。
3、簡述兒童心理發展的一般趨勢
兒童心理發展的一般趨勢表現為:綜合的分化,發展的最本質的傾向表現為分化與整合的過程,這就是說,各部分相對獨立的特殊動作是從未分化的渾然一體的動作中分化出來的。平衡化:各個活動和認識彼此聯系整合成一個整體而系統化以后,個體的動作就逐漸地取得了相對穩定的平衡。概念化:隨著兒童的不斷發展,兒童的動作便逐漸地不受個別的具體狀況支配,能夠概括地、抽象地運算課題情境所包含的種種因素間的功能關系(動作表象、映象表象、象征表象:布魯納)。社會化;個性化。
4、簡述制約兒童心理發展的因素
制約兒童心理發展的因素:遺傳與環境;成熟與學習、社會環境因素、學校教育因素、主觀能動因素。其中學校教育對兒童心理發展起主導作用,表現為:學校教育能充分利用兒童的遺傳素質,對其心理發展施加積極影響;學校教育和社會生活環境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是有選擇性的;學校教育能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方向和水平。
5、簡述兒童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征
兒童心理年齡特征是在一定社會和教育條件下從每個年齡段中許多具體的、個別的兒童心理發展的事實中概括出來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質的心理特征。
兒童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征分為這樣幾個階段:乳兒期、嬰兒期、學齡前期、學齡初期、學齡中期、學齡晚期。
兒童心理年齡特征具有穩定性、可變性。可變性是絕對的,穩定性則是相對的。
6、簡述皮亞杰的兒童認知發展分期理論
皮亞杰認為,人的發展過程可以劃分為若干不同而相繼的階段,各階段都具有某些特點,這些特點,是在兒童成長中對環境里各種經驗進行組織和改編的方式中表現出來的。
感覺運動階段(出生至兩歲)兒童特征:從被動的反應到積極而有意的反應;從不見即無知進而到隨運動中的物體,以至了解所謂的物體長存;藉操縱物體本身以了解物體的屬性;從注意自己的身體到認識外界環境;能發現達到目的之新手段;缺乏以語言或抽象符號為物體命名或分類的能力
思維準備階段(二至七歲)兒童特征:逐漸能從記憶過去的經驗互想像未來;每一兒童所使用文字有其個人的私自意義;兒童分不出自己與外部世界的不同,以其直覺與感覺解釋其所見所聞;兒童不易為他人設想,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萬物皆有生命;兒童專心于他所一時注意的事物而忽略其余,兒童對質量的保存異常困難;兒童思考有不可逆性。
思維階段(七至11歲)特征:思考具有相當的彈性,此為準備思維期所缺乏;思考可以逆轉、矯正,甚至重新開始;兒童已能對一個以上的因素同時注意;對同一問題,接受不同的觀點;兒童雖然能了解原則或規則,但應用原則時經常“咬文嚼字”。
抽象思維階段(11至15歲)特征:思考為假設的與演繹的—將可能性化為假設并予以求證;思考為命題的思維—以句子代表命題,并發現命題間的關系;思考為組合性分析—將因素個別分析后予以綜合以解決問題。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