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考生更好地備考2013年教師資格考試考試科目,小編特搜集整理了2013年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心理學各章考點詳解,以供大家訓練,希望對您有所幫助,祝您考試順利!
奧蘇伯爾的有意義接受學習論
美國著名認知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曾根據學習進行的方式把學習分為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又根據學習材料與學習者原有知識結構的關系把學習分為機械學習與意義學習,并認為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有意義的接受學習。也就是說,學生主要是把教師講授的內容整合進入自己的認知結構中,以便將來能夠提取或應用。他認為把接受學習等同于機械的,把發現學習等同于意義的都是錯誤的。學習是否有意義,不取決于學習的方式是發現的還是接受的,而是取決于意義學習的條件,只要符合條件就是意義學習。
(一)意義學習的實質和條件
1.意義學習的實質
所謂意義學習,奧蘇伯爾認為就是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系。例如,學生認知結構中已經有了“哺乳動物”的概念,再學習“鯨”這一新概念時,就與“哺乳動物”概念之間產生了邏輯上的關系,這種關系不是人為的,是符合一般與特殊的關系的。相反,如果學習者并未理解符號所代表的知識,只是依據字面上的聯系,記住某些符號的詞句或組合,則是~種死記硬背式的機械學習。所謂實質性的聯系,是指表達的語詞雖然不同,但卻是等值的,也就是說這種聯系是非字面的聯系。所謂非人為的聯系,是指有內在聯系而不是任意的聯想或聯系,指新知識與原有認知結構中有關的觀念建立在某種合理的或邏輯基礎上的聯系。
2.意義學習的條件
意義學習的產生既受學習材料本身性質(即客觀條件)的影響,也受學習者自身因素(即主觀條件)的影響。從客觀條件來看,意義學習的材料本身必須具有邏輯意義,在學習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學習能力范圍之內的。一般說來,學生所學的教科書或教材,是人類認識世界的概括,都是有邏輯意義的。
從主觀條件來看,首先,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必須具有能夠同化新知識的適當的認知結構。其次,學習者必須具有積極主動地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的適當知識加以聯系的傾向性。如果學習材料本身有邏輯意義,而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又具備了適當的知識基礎。那么,這種學習材料對學習者來說就構成了潛在的意義,即學習材料有了和學習者認知結構中的適當觀念建立聯系的可能性。最后,學習者必須積極主動地使這種具有潛在意義的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的有關舊知識發生相互作用,使認知結構或舊鰳識得到改善,使新知識獲得實際意義即心理意義。意義學習的目的,就是使符號代表的新知識獲得心理意義。上述條件缺一不可,否則就不能構成有意義的學習。
(二)接受學習的實質與技術
1.接受學習的實質
接受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習者接受事物意義的學習。接受學習也是概念同化的過程,是課堂學習的主要形式。奧蘇伯爾認為,接受學習適合于年齡較大、有較豐富的知識和經驗的人。在接受學習中,所學習的內容大多是現成的、已有定論的、科學的基礎知識,包括一些抽象的概念、命題、規則等,通過教科書或教師的講述,用定義的方式,直接向學習者呈現。這時不可能發現什么新知識,學習者只能接受這些已有的知識,掌握它的意義。學習者接受知識的心理過程表現為:首先在認知結構中找到能同化新知識的有關概念;然后找到新知識與有固定點作用的觀念的相同點;最后找到新舊知識的不同點,使新概念與原有概念之間有清晰的區別,并在積極思維活動中融會貫通,使知識不斷系統化。
2.先行組織者技術
奧蘇伯爾認為,影響接受學習的關鍵因素是認知結構中適當的起固定作用的觀念的可利用性。為此,他提出了“先行組織者”的教學策略。所謂“先行組織者”是先于學習任務本身呈現的一種引導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綜合水平高于學習任務,并且與認知結構中原有的觀念和新的學習任務相關聯。其目的是為新的學習任務提供觀念上的固著點,增加新舊知識之間的可辯別性,以促進學習的遷移。例如,奧蘇伯爾曾研究過先行組織者對學習有關“鋼的性質”材料的影響。實驗組學生在學習該材料之前,先學習了一個“先行組織者”,它強調了金屬和合金的異同、各自的利弊和冶煉合金的理由,!控制組學生在學習該材料之前,先學習一個有關煉鐵和煉鋼方法的歷史說明材料以提高學習興趣,但沒有提供可作為理解“鋼的性質”的觀念框架的概念。結果兩組學生在學習“鋼的性質”的材料之后,實驗組的平均成績明顯高于控制組。
事實上,接受學習是學習者掌握人類文化遺產及先進的科學技術知識的主要途徑。 在教師的講授和指導下,學習者可以盡快在較短時間內掌握大量的間接知識,而且所獲得的知識是系統的、完整的、精確的、便于貯存和鞏固的。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有意義接受學習理論的“組織者”技術很有價值,教師應靈活地運用這一技術,以促進知識酌學習和保持。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