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考生系統的復習教師資格考試,全面的了解教師資格考試的相關重點,小編特編輯匯總了2011年教師資格師考試復習的重點資料,希望對您參加本次考試有所幫助!
第二章教育與發展
教育與發展的關系,包括兩方面,即教育在人和社會的持續發展中都起著重要作用。
第一節教育與社會發展
一、教育與經濟
經濟對教育的決定作用:(1)生產力水平決定了教育發展的水平;(2)經濟基礎決定了教育發展的規模和速度;(3)經濟發展水平制約著教育的結構、內容與手段;(4)經濟體制決定著教育體制的基本模式。
社會形態與相應的教育特征
社會經濟發展的程度制約著教育普及的程度,決定了教育發展的速度。
經濟的發展會引發教育結構的變化,主要體現為: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的比例;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的比例;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專業類別和比例;高等教育的層次、招生比例和數量等。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經濟發展以擴大規模為主要任務,需培養大量技術工人,??茖W校和職業技術學校得到較大規模的發展;隨著我國經濟由粗放型轉向集約型,對人才要求不斷提高,各種類型的專業培訓形成一定規模,高等職業教育應運而生。
學校中傳授的知識必須反映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的水平,隨著經濟的發展,學校課程的門類需要不斷增減,課程結構需要不斷調整,教學內容需要不斷更新。
經濟發展決定了多種教育形式的產生,決定了先進手段在教育中運用的質與量。
教育基本的經濟功能是為經濟發展提供勞動力和專門人才,這就需要根據經濟的要求制定教育目標、確定教育內容、改善管理方式。
計劃經濟體制下,教育體制高度集中統一,不能充分地促進經濟的發展。
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指出,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科技體制相適應的教育新體制。分級管理、多元辦學體制、多渠道投資體制、政校分離的管理體制、新的招生和畢業分配體制等應運而生。
教育促進生產的發展和經濟的增長:(1)教育再生產勞動力;(2)教育積累、傳播、發展科學技術。
教育對人的勞動能力的發展具有全面的、有效的影響和作用。
教育是科學技術在生產中得以運用的中介和橋梁。
教育并不以創造社會物質財富為直接目的,經濟價值不過是教育的一個側面,不能妄加夸大。
二、教育與政治
政治對教育的決定性作用:(1)政治決定教育的領導權和受教育的權利;(2)政治決定教育目的的性質;(3)政治決定教育的內容。
國家有效控制教育的途徑:1通過國家所頒布的政策和法令;2通過規定辦學的宗旨和方針,并以強制的手段監督執行;3通過撥放教育經費;通過教科書的編寫和各種讀物的發行;4通過任免和派遣教育行政人員和教師。
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政治性質,決定了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政治的作用更為直接和明顯,規定了受教育者應具有什么樣的思想品德,為實現教育目的應進行什么樣的政治、道德的教育內容。
教育對政治有著積極的反作用:(1)教育培養政治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延續和發展政治制度;(3)教育民主化與教育平等。
根據一定社會政治的需要,培養符合一定價值標準的、本階級政治需要的政治人才,是實現、鞏固既有政治制度的關鍵。
教育通過傳播一定的政治觀點、意識形態,力圖使受教育者在思想意識和行為習慣上符合一定社會的政治規范,從而實現個人的政治社會化。(社會政治穩定的重要基礎,政治制度得以延續的重要保證)
在教育過程中,隨著知識的傳播和信息的廣泛交流,在學生中時??赡茏躺碌恼斡^念,有時會逐漸演化為政治行為,推動社會政治的民主化進程,從而使政治制度得到發展。(如“五四運動”)
教育民主化產生于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制度的斗爭中,并在人民大眾爭取政治上的民主與解放的斗爭中得到發展,二次世界大戰后,成為所有國家、所有與教育有關的人最關心的問題。
教育民主化應包括兩個方面:(1)把政治的民主擴展到教育領域;(2)把教育改造成民主的教育。
教育民主化要求使教育具有平等、民主、合作、能調動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積極性等特點。
教育民主化的主要內容包括:(1)取消教育等級制度,實現教育機會均等;(2)在學校中倡導民主精神;(3)在學校里尊重學生的個性。
教育民主的發展趨勢是:進一步改革教育制度和教育結構,不斷擴大選拔和培養人才的范圍,使人們能沿著終身教育的方向前進。
教育平等是教育民主化的關鍵,它是衡量一個社會程度的基本標準之一。其含義包括四方面:(1)人受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個體自由和諧地發展;(2)教育權利平等;(3)教育機會均等;(4)差別性對待原則。
三、教育與文化
文化對教育的制約作用:(1)文化傳統使教育呈現出不同的特點;(2)文化提供了教育內容。
廣義的文化包括三個層面:物質層面、制度層面和精神層面。狹義的文化指一定社會群體習得且共有的一切觀念和行為。對教育產生主要影響的,是狹義的文化。
儒家思想是中華民族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其影響,我國的教育傳統特色為:(1)重人與社會的協調,強調社會本位;(2)重人倫觀念,強調師道尊嚴;(3)重人文精神,強調教育的世俗性等。
發展水平和社會制度相同的國家和民族,由于文化傳統不同,其教育也呈現不同的特點,如德意志民族重理性思維,美利堅民族崇尚實際。
文化是教育的內容,教育則是文化傳遞和發展的手段。
在我國古代,在當時的社會觀和價值觀的支配下,學校教育不選擇作為形而下者的技術文化,而選擇文史文化作為正式的教育內容。
教育對文化的反作用:(1)教育使文化得以延續和傳播;(2)教育使文化得到整理、發展和創新;(3)教育創造了獨特的學校文化。
教育活動傳遞著文化中最重要的習慣、傳統和經驗,持續與文化發展的始終,包含著三項基本內容:(1)為生存所必需的活動訓練;(2)使社會成員接受為一定社會秩序和社會目的所必需的規則和儀式;(3)促使每個受教育者接受最基本的價值觀念。
教育過程實質上就是創造文化的過程。
學校文化指的是學校全體成員或部分成員習得并共同具有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其中最具有決定作用的是思想觀念,特別是價值觀念,它具有鮮明的特點:(1)社會組織文化的一種表現;(2)整合性較強;(3)多層面、多類型。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zhang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