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說課稿
教材簡析:
《安塞腰鼓》是我國當代作家劉成章寫的一篇抒情散文,安排在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民風民俗”這一主題中。課文為我們描述了安塞腰鼓這一獨特的民間舞蹈藝術。共20個自然段,按“鼓響之前——腰鼓表演——鼓聲止息”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呈現出“靜——鬧——靜”的表演過程。通過表現安塞腰鼓強健的舞姿,沉重的響聲、震撼人心的力量等來贊美黃土高原人粗獷、豪邁、開放的性格?!栋踩摹芬晃模渥畲筇攸c是文本本身所具有的那種大氣磅礴、豪情萬丈、氣吞山河的陽剛美。學習《安塞腰鼓》,絕不是為了記住“安塞腰鼓是怎樣一種鼓?這種鼓怎么打的?姿勢怎樣?”等這些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作者劉成章如何抓住關鍵詞句來描繪安塞腰鼓的,如何將情感用恰當的言語表現出來的,如何將黃土高原上男兒的激情淋漓盡致的宣泄出來,如何組織文章的結構等,從而懂得這樣運用語言的所以然,掌握滲透著思想感情的、生動活潑的語言文字。
針對課文的特點,我在教案中作了以下安排?!?/P>
教學重點:
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教會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讀,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并在朗讀中,逐步理清課文脈絡。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聯系生活,讀出自己特有的感受,產生獨特的體驗,并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P>
教學策略:
1.構建對安塞腰鼓“生命之勁”的追索主線,奠定教學的情感基調,引領學生一步步深入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2.“讀”貫穿教學的全過程。這是一篇詩化的散文,有著雄渾奇偉的畫面,更有著與畫面風格一致的氣勢磅礴的語言。我借助各種形式的朗讀,意在教會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讀,讀出自己特有的感受,產生獨特的體驗,感悟到文章語言的魅力?!?/P>
教學過程:
結合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讀、說、寫等能力的特點,我抓住“好”字,組織學生和課文展開對話,以“生命之勁”為情感主線,設計了“感好鼓”“品好句”“讀好文”“寫好詞”四個教學環節。
“看好鼓”環節是一個課前與課上相融貫通的部分,由于生活中學生對安塞腰鼓缺乏基本的感知,因此,我首先在課前以國慶60周年慶典上安塞腰鼓舞蹈畫面和熱烈的音樂,在視覺上感知安塞腰鼓的火烈、豪放、壯闊,再在回憶課文內容——(
)的安塞腰鼓中,讀一讀帶“勁”兒的詞中,初步形成情感基調:安塞腰鼓強盛的“生命之勁”。
“品好句”環節,則主要借助范讀、自由讀、輕聲讀、默讀、分聲部讀、理解后讀等各種方式的朗讀,給學生設計了一系列去文本中尋找“生命之勁”的活動步驟:找一找帶“勁”兒的句段、品一品帶“勁”兒的文章結構。不動筆墨不讀書,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畫出富于感染力的語句,并采用多種方式反復誦讀,感受排比、反復的作用。第六自然段“驟雨一樣,是……”,句式極為特別,我設計了一處小練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這種排比中含比喻句子,被描寫對象顯得形象生動、句式特別整齊有力的特點。借助反復,讓學生進一步感知作者對安塞腰鼓的贊美及對黃土地上的人們的贊美。議一議難句環節,則嘗試提升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和效果,
“讀好文”環節,師生合作朗讀演練,更是對文本進行全面把握并充分表現安塞腰鼓“生命之勁”的本色演繹?!?/P>
最后的“寫好詞”,則是在訓練并檢驗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歸納、情感的把握、文本語言的運用情況。解說現場的真實再現,讓學生有一種親歷其中的興奮,對安塞腰鼓“生命之勁”巨大感染力的體驗也能更加真切。再輔以“從《安塞腰鼓》中,我讀到了……”為話題交流閱讀感受或體驗”等作業,讓這一環節成為既是對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的一個考驗,更是對作家劉成章散文《安塞腰鼓》文本體驗之旅的又一次升華。
基于種種原因,感覺自己對文本及教學的把握還不是特別到位,不當之處,歡迎大家批評指出。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