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91麻豆免费免费国产在线_男女福利视频_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小向美奈子_在教室里和同桌做校园h文

首頁 >> 資格類 >> 教師資格 >> 專項輔導>> 正文

上海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學概論筆記講義1.2

分享到:
發表時間:2011年8月30日13:50:2 點擊關注微信:關注中大網校微信

為了幫助考生系統的復教師資格考試,全面的了解教師資格考試的相關重點,小編特編輯匯總了2011年教師資格師考試復習的重點資料,希望對您參加本次考試有所幫助!

第二節教育學的發展

教育學是一門以教育現象、教育問題為研究對象,探索教育規律的社會科學。

一、西方教育學的發展

蘇格拉底提出了“美德就是知識”的命題,主張教育就是為了發展人的智慧,使人的道德完善。他對教育的最大貢獻是倡導問答法,后人稱為“產婆術”。

柏拉圖是希臘學園的創始者,《理想國》是他的主要代表作,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有:(1)重視教育的作用。認為教育既是改變人性的手段,又是建立和鞏固“理想國”的工具,主張教育由國家管理,由國家規定統一學制;(2)強調早期教育。主張胎教,重視游戲在學前教育中的作用,主張讓兒童在做游戲、學唱歌、聽故事中受教育;(3)主張德、智、體、美和諧的教育;(4)提倡發展學生“探究事物本質”的能力。

亞里士多德的主要代表作為《政治學》,他重視教育的作用,主張教育應由國家負責,受國家控制,但反對女子受教育。在西方教育史上,亞里士多德最早提出教育應適應人的自然發展的思想,是教育史上第一位劃分教育年齡分期并提出相應教育主張的教育家,他把人從出生到21歲劃分為三個階段:(1)第一階段:從出生到7歲,為家庭教育,主要目的在于發展兒童的身體;(2)第二階段:從7歲到14歲,進入國家辦的學校,接受和諧的教育,以情感道德教育為主;(3)第三階段:從14歲到21歲,以智力教育為主,主要任務是發展學生的理智靈魂。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家主要有:意大利的維多利諾、荷蘭的伊拉斯謨、英國的莫爾、法國的拉伯雷、蒙田等,他們的主要思想有:(1)提倡以人為中心:(2)要求重視人的世俗生活和世俗享受的意義;(3)強調人的價值,歌頌人的偉大,要求維護“人的尊嚴”;(4)提倡人的“自由意志”,重視發展人的個性。人文主義思想家的教育思想有:(1)培養生氣勃勃、身體強健、知識豐富、智力發達、勇敢進取和積極參加現實生活的人;(2)主張打破學校的等級限制,擴大教育對象,興辦多種學校;(3)在教學內容上,大力提倡體育,重視培養兒童的審美能力和道德情操;(4)主張擴大學習內容,增加自然、物理、地理、歷史等;(5)在教學方法上,要求尊重兒童身心發展特征和個別差異,采用直觀教具,發揮學習積極性。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的著作《大教學論》被稱為是“西方第一部系統論述教育問題的專著”。

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被譽為“第一部具有學科形態的教育學”。

明確提出教育學的科學性問題,認為教育學作為一種科學,是以實踐哲學和心理學為基礎的(哲學的基礎上建立起了教育目的論,在心理學的基礎上建立起了教學理論,在倫理學的基礎上建立起了道德教育理論,從而奠定了科學教育學的基礎)。

他根據“統覺”學說,提出形式教學階段理論,將教學過程分為明了、聯想、系統和方法四個階段。后經他的學生萊因發展為五階段:預備、提示、聯想、總結和應用。凱洛夫又將其演變為“五步法”:復習、引入、講解、總結和練習,上世紀50年代,我國中小學曾廣泛采用這一教學模式。

20世紀初,赫爾巴特的教育思想經日本傳入中國,對當時中國教育觀念的變革和教育實踐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

赫爾巴特的“三中心”(即“教師中心、教科書中心和教室中心”)教育理論要點:(1)強調教師對學生的嚴格管理,學生的學習圍繞教師;(2)學生的知識主要來自于教科書和教師的講授;(3)課堂教學是主要的教學方式。

美國教育家杜威是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創始人,他的教育代表作《民主主義與教育》被稱為“進步教育運動最清楚明白、最全面的宣言”,是教育學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的主要標志。杜威以反對赫爾巴特教育理論的面目出現,他強調教育與生活、學校與社會的聯系,強調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重視實踐活動和實際經驗對獲得知識的重要性,主張“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教育即生長”,提出“兒童中心、經驗中心和活動中心”,主張在學校中,“兒童是起點,是中心,而且是目的”。

二、中國教育學的發展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教育思想集中體現在《論語》中。

孔子認為“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賦素質相近,個性差異主要是因為后天教育與社會環境的影響。

孔子提倡“有教無類”,創辦私學,廣招學生,打破了奴隸主貴族對學校教育的壟斷,把受教育的范圍擴大到平民,順應了當時社會發展的趨勢。

孔子主張“學而優則仕”,把“學而優”作為入仕的必備條件。

孔子強調學校教育必須將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內容是“禮”(道德規范)和“仁”(最高道德準則),“禮”是“仁”的形式,“仁”是“禮”的內容,有了“仁”的精神,“禮”才真正充實。

孔子的教學主導思想是“學而知之”,強調學習與思考相結合(“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強調“學以致用”。孔子最早提出啟發式教學(“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在教學實踐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

《學記》是中國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一篇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論著,是《禮記》中的一篇,是儒家思孟學派的作品。被稱為“教育學的雛形”,是中國古代教育思想開始從其他學科中獨立出來的一個重要標志。

《學記》在中國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教學相長”的思想。

《學記》提出了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四大原則:(1)預防性原則(“禁于未發之謂預”);(2)及時施教原則(“當其可之謂時”);(3)循序漸進原則(“不陵節而施之謂孫”);(4)學習觀摩原則(“相觀而善之謂摩”)。

《學記》主張尊師,認為尊師才能重道,重道后人才會愛學好學(“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

《大學》是《禮記》中的一篇,是儒家學者有關大學教育的一篇專論,是一篇道德教育的專論,對道德教育的目的、內容和步驟等重要問題作了論述,被稱為“我國第一本較系統的德育原理教科書”,提出了道德教育較為完整的體系,包括所謂的三綱領和八條目。

三綱領指“明明德”、“親民”和“止于至善”。

八條目指“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前五條為修己,后三條為治人;修己的目的是為了治人,治人又必須以修己為前提;無論是修己還是治人,“皆以修身為本”。

《顏氏家訓》是我國封建社會第一部系統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書,被稱為我國“家訓之祖”,其中最重要的是關于兒童教育思想:(1)重視兒童早期教育,應抓住時機及早進行教育,越早越好,主張應實施胎教;(2)在家庭中對兒童進行教育,應當嚴與慈相結合,反對溺愛和放任;(3)對子女應一律平等,切忌偏寵;(4)兒童語言學習時應注意規范,不應強調方言;(5)重視道德教育,對兒童進行道德教育時,應采用“風化”的方式。

《師說》是中國古代闡述教師問題的名篇,作者韓愈,《師說》的貢獻主要表現為三方面:(1)簡明扼要地概括教師的三項職責,即傳授道理、教授學生和解除疑難(“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2)提出以“道”為擇師的標準(“道之所存,師之所存”);(3)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

清末,西方教育理論借道日本大規模地傳入中國,形成近代西方教育理論輸入的第一個高潮,其特點為:(1)以日本教育理論書籍為主要載體,以譯書為主要方式,以留學生和來華日本教習為主要力量;(2)以赫爾巴特的教育理論為主體;(3)對中國教育產生了積極作用。

由日本文學士花銑三郎講述、王國維翻譯的《教育學》是第一部從日文翻譯過來的教育學理論著作。

辛亥革命之后,直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中國教育以美國教育為學習藍本,尤以20世紀20年代為高潮。

受邀來華講學、訪問的美國教育學專家有: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教育史專家孟祿、教育測量專家麥柯爾、道爾頓制創始者柏克赫司特、設計教學法倡導者克伯屈、文納特卡制創始人華虛朋等。

陶行知、陳鶴琴在借鑒實用主義教育理論的同時,根據中國社會和教育的實際情況,創立了生活教育理論、活教育理論,在學習外國教育理論結合本國國情這一重大問題上,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建國初期,我國在教育上積極學習蘇聯的經驗,影響最大的是凱洛夫主編的《教育學》,該書作為師范院校教育學教科書,力圖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闡述教育問題,研究社會主義教育規律;主張培養全面發展的建設者,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重視課堂教學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1929年莊澤宣明確提出“新教育中國化”問題,認為新教育中國化必須符

(責任編輯:zhangyu)

2頁,當前第1頁  第一頁  前一頁  下一頁

編輯推薦

教師資格證考試培訓課程更多

教師資格證考試用書更多

教師資格證網絡課堂

教師資格證報考指南更多

最近更新

教師資格證考試動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