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場雪說課稿
一、說教材:
《第一場雪》是六年制小語課本第十一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用優美、生動的語言為我們勾畫了一幅瑞雪圖:描述了膠東半島的第一場雪,雪前、雪中和雪后的美景,以及作者聯想到“瑞雪兆豐年”這一喜人景象。文中字里行間雖無直抒胸臆,但情溢言表,充分體現了作者由這場雪預見到明年糧食的豐收而無比喜悅之情。
本單元的教學任務主要是在理解課文思想內容的同時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的.本文層次清楚、條理明確、重點突出,采用了聯想、夸張的手法,語言生動優美、情景交融。因此,教學時,要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他們結合學過的讀寫項目體會本課在寫法上的特色。
據此,我確定了以下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雪中和雪后的美麗景色,體會作者的喜悅之情
2.學習作者是怎樣在描寫景物中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的。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背下來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了解下雪前氣候變化和雪天景色特點,并懂得“瑞雪兆 豐年”的道理。
2.學習本文抓住下雪前的天氣變化和下雪時、下雪后的景色特點進行記敘、描寫,并在描寫中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的寫作方法,體會作者的喜悅心情。
二、說教法:
《第一場雪》是一篇講讀課文,應該以講讀為主,憑借講讀訓練學生的閱讀基本功。因此,在講讀中,我準備采用“感情朗讀法”來教學本課。
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準備改變以往的平鋪直敘,采用“變序教學法”,根據學生意愿文中描寫最美的雪中、雪后兩段來講,使學生興趣高漲。不僅如此,教學過程中,我還鋪之以生動、極富感染的語言表述,緊扣重點詞、句細嚼慢咽,讓學生在緊張、極富感染的課堂氣氛中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
三、說學法:
根據課文內容的特點和我的教法,以及《大綱》對六年級學生的閱讀要求: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我教學生用“讀—思—議—讀”的方法學習本課,仔細品味重點段、句、詞,體會文中的情感。這種方法,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鍛煉了學生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第一步:運用多媒體,導入新課。
先說一個謎語,激起學生的興趣,然后多媒體演示下雪的情景。問:“下雪情景美嗎?”告訴學生這就是課文<<第一場雪>>中的景色,要想欣賞更多的景色我們來學課文.
第二步:問題引入,抓住要點。
要讓學生準確地把握文章里的思想感情,必須先抓住文章的重點。所以,接下來一步我是這樣設計的:課文同學已預習了,那么誰能用簡單的一句話概括一下課文內容?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按時間來分,文章可以分為幾段?在雪前、雪中、雪后和聯想這幾部分中,你最感興趣的是哪些內容?根據學生的認識特點:他們一定會指出是文中描寫的雪中和雪后這兩部分,而這兩部分之所以美,就是因為作者在文中深入了自己的情感,是文章的重點,所以這樣以來,我用學生對文章的感性認識抓住了文章要點!
第三步:精講細讀,體會情感
這一環節,是教學重點,我準備用感情朗讀法,引導學生體會文中情感。“既然大家對雪中和雪后的美景感興趣,我們就去看看雪是怎么下的?”我指導學生用“讀—思—議—讀”的方法學習:1、指名讀了解內容;2、思:這一段寫出了雪下得怎么樣?文中哪一句話突出“下得大”這一特點,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下雪的?3、議:根據上面問題,學生展開討論,解決問題。4、讀:哪些地方是作者看見的,誰來讀一下,看能不能讀出雪下得很大的那種氣勢!這樣在讀的過程中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描寫的!讀后我指導總結,在讀中怎樣才能把雪下大,哪些字應重讀!而后再讀,要求讀出雪下的大的特點,以此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并在反復朗讀中體會寫作特點。在此,我不忘強調:文中為什么要強調“一會兒就白了?”通過學生的回答,我即時總結:可見作者在描寫中注意處處抓特點。教學雪中聽到的這一部分,我依然讓學生朗讀并要從中體會出:這場雪下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山村的夜晚應是什么特點?如何才能讀出山村靜夜這一特點?指導朗讀技巧,要讀出文章的特色。
課文中“雪后美景”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點,是最能體會作者的情感所在。我依然用感情朗讀法教學這一部分,讓學生在朗讀中去體會:首先,我用這樣的導語引出:“大雪整整下了一夜,天晴了。那么我們去欣賞美麗的雪景好不好?”1、指名讀,“大家閉上眼聽,看看能不能把大家帶入畫中!”這一段要讀好,有一定的難度,所以這部分學生如讀不太好,教師可范讀。并反復讀出(嗬!好大的雪啊)體會作者的感情。找出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句子。從哪些句子品味出雪景的美?對于“雪后人歡笑”這一部分,我只抓住一個問題:孩子的笑真能把雪震下來嗎?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作者為什么要這么寫呢?根據上下文,學生自然明白:為了表達喜悅之情。這樣,老師講述不多,學生已從反復朗讀中體會出了文中的情感!
以這樣的方法教學“雪中”“雪后”,充分體現了朗讀教學的優越性,不但培養了學生讀的能力,也發展了學生思維能力。
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是作者的聯想,這一部分也是文章的重點,直接揭示了作者的寫作目的。但這一部分內容淺顯,情感易體會,所以我只需抓住中心句“瑞雪兆豐年”,引導學生來理解“瑞雪”是什么意思?“兆”是什么意思?“豐年”是指什么?這句話是說什么意思?為什么?這句話有科學根據嗎?
這一環節,使學生充分理解了文章的情感,并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發展了能力,完成了教學重點。
第四步:揭示背景,總結升華,領會內涵。
總結課文,我是這樣設計的:用揭示時代背景的方法,幫助學生體會。我用問題引入:一場大雪使得作者如此興奮和激動,這其中必有原因,大家想知道嗎?接著講述:本文作者峻青。文章寫于1962年,當時國家遭受連年的災害,農業得不到豐收,這一場大雪預示著來年的豐收,預示著我國將從三年自然災害中走出來,農業恢復發展。作者為此而高興。所以這第一場雪是第一個豐收年的信號,(強調“第一場”)如此:“瑞雪兆豐年”!作者能不高興?我們能不高興?
第五步:活動。
知道了本文的寫作背景,是不是覺得雪景更美了?我們用自己的話贊美它吧。
以上是我的教學活動安排,不足之處敬請大家指正。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