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課程評價
課程評價既是課程設計與實施的終點,又是其繼續向前發展的起點。
(一)課程評價的概念
課程評價是指檢查課程的目標、編訂和實施是否實現了教育目的,實現的速度如何,以判定課程設計的效果,并據此作出改進課程的決策。
(二)課程評價的主要模式
1、目標評價模式
這一評價模式是以目標為中心而展開的;是針對20世紀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參照測驗的不足而提出的,是在泰勒的“評價原理”和“課程原理”的基礎上形成的。評價原理可概括為七個步驟或階段;(1)確定教育計劃的目標;(2)根據行為和內容來界說每一個目標;(3)確定使用目標的情境;(4)設計呈現情境的方式;(5)設計獲取記錄的方式;(6)確定評定時使用的計分單位;(7)設計獲取代表性樣本的手段。
泰勒在這一評價原理的基礎上,結合課程編制實踐,提出了“課程原理”??筛爬樗膫€步驟或階段。
(1)確定課程目標;(2)根據目標選擇課程內容;(3)根據目標組織課程內容;(4)根據目標評價課程。
其中,確定目標是最為關鍵的一步,因為其他所有步驟都是圍繞目標而展開的。由于這一模式既便于操作又容易見效,所以在很長時間里在課程領域占主導地位。但由于它只關注預期的目標,忽視了其他方面的因素,因而遭到不少人的批評。
2、目的游離評價模式
該評價模式是由美國學者斯克里文針對目標評價模式的弊病而提出來的。即主張把評價的重點從“課程計劃預期的結果”轉向“課程計劃實際的結果”上來。
3、背景、輸入、過程、成果(CIPP)評價模式
該模式包括四個步驟:
第一,背景評價;第二,輸入評價;第三,過程評價;第四,成果評價。此模式考慮到影響課程計劃的種種因素,可以彌補其他模式的不足,相對來說比較全面,但操作過程較復雜,一般人難以掌握。
(三)課程評價的過程
1、課程評價過程中要涉及或需要解決的一些基本問題
(1)評價概念是否合適;(2)搜集和加工信息是否合適;(3)報告評價結果的信息是否合適。
2、課程評價的基本階段
在課程評價中,評價者通過要經歷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把焦點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課程現象上;第二步,搜集信息;第三步,組織材料;第四步,分析資料;第五步,報告結果。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