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資格綜合素質考點:素質教育觀的產生與發展
模塊一 職業理念——素質教育觀的產生與發展
一、素質教育觀的產生
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教育價值觀念,其初衷在于糾正“應試教育”現象:中小學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大學教育過分專業化等。應試教育把教育活動的評價環節作為教育目的所在,把人的素質的某個方面作為全部.教育活動本身和教育培養對象被嚴重扭曲。因此,應試教育不僅背離了我國的教育方針,也不利于培養社會進步與發展所需的人才。素質教育觀扭轉了應試教育觀.把教育目的重新指向人本身。指向人的整體的、全面的素質。
二、素質教育觀的發展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強調“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術和身體心理素質”。
1996年3月由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批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九屆人大一次會議和二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都強調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要“實施全面素質教育”。
1999年1月13日國務院批轉教育部發布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實施“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標志著素質教育觀已經形成了系統的思想。
2006年6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義務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這標志著素質教育已經上升到法律層面,成為國家意志。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