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華東版數學第一冊第四章《角的概念與表示》的第1課時。
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生情況、教學目標、活動設計、教學過程、教學設計說明幾個方面談談對本節課的理解。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是初中幾何教學的開篇,在此之前,學生習慣于數字運算,從本章開始由轉到空間形式,從具體運算轉到逐步進行演繹推理的學習。
2 教學重點
重點是角的概念及兩個定義和角的表示法
3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探究創新的能力數學與實際的相互轉化
二 學生情況
初一學生年齡較小,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轉變的階段,也正是由代數運算向幾何推理過渡的較好時期。在小學學習的有關圖形知識的基礎上系統學習幾何知識的條件已經具備,因此從本節開始進行幾何演繹推理的學習教學是切實可行的。
我所任教的班級學生已經初步具有自學能力和分組討論的經驗,這為我本節課的教學提供了保障。
三 教學目標
初一幾何課的教學,是培養學生良好思維素質的關鍵,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運用現代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把傳授知識和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結合起來,為創造性人才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本節課中能力目標與情感目標的貫徹更為關鍵。因此,結合本節教材,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實際生活中對角的,建立起幾何中角的概念,并能角的兩個定義方法.
2、使學生角的各種表示方法。
3、通過角的第二定義的教學,學生進一步幾何圖形中的運動、變化的情況。
4、使學生平角、周角和直角的概念.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識和創新能力;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的能力。初步會用運動、變化的觀點看待幾何圖形,初步形成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創新的精神;增強學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增強學生學習。
四 活動設計
為了使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更好的得到貫徹,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根據創新教育、主體教育、成功教育等教學觀,采用自學、討論、精講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在學生發現、思維受阻、缺乏勇氣時進行引導。
五 教學過程設計
1、教學設計的主要指導思想是:
(1)讓學生了解第一章的總體知識結構,具體講,就是在學習了直線、射線和線段性質的基礎上,由它們組成新的幾何圖形,從而使學生:幾何圖形是由簡單到復雜的組合過程.
(2)借講角的第二定義之機,用運動的觀點研究幾何圖形,初步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3)加強數學的實踐性,養成學生聯系實際的好習慣,他們解決實際的能力.
(4)通過角的不同表示法,使學生看到解決一個有多種方法的好處,為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打下基礎.
2、本教案對課本的順序進行了一定的更改,將直角的定義與平角、周角的一起給出,這樣了知識的系統性,更有利于學生知識的結構.
3、在作業中,將有些以后常用的幾何圖形,如矩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兩個三角形的特殊位置關系等,都讓學生見一見,為將來的學習打下基礎.
4、角的各種表示法的教學一定要重視,要反復練習,尤其是從一個頂點出發的角有兩個以上時,一定讓學生寫對,并告訴學生在沒有特殊要求的情況下,最好用數字表示角,這樣既簡便又
六 設計說明
1、板書設計
(一) 角的概念
(二) 平角、周角和直角的概念
(三) 角的表示法
(四) 角的單位
例1計算:
⑴1.45°多少分? 多少秒?
⑵1800″多少分? 多少度?
2、每個學生都具備創新的幼芽,關鍵在于要不斷扶植和鞏固學生想成為發現者的愿,并借助于一定方法來實現他們的愿。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基礎,提出不同要求,為每一個學生創造發揮自己才能的空間。
3、在教學中,加強幾何教學與信息技術教育的整合,利用計算機等多媒體教學手段,向學生展示豐富多彩的幾何世界,也有利于激發學習幾何的。
以上使我對本節課的理解,不足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指正。
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