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考生更好地備考2013年教師資格考試考試科目,小編特搜集整理了2013年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心理學各章考點詳解,以供大家訓練,希望對您有所幫助,祝您考試順利!
第三節 認知學習理論
認知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在外部環境的支配下被動地形成刺激一反應聯結,而是主動地在頭腦內部構造認知結構;學習不是通過練習與強化形成反應習慣,而是通過頓悟與理解獲得期待;有機體當前的學習依賴于他原有的認知結構和當前的刺激情境,學習受主體的預期所引導,而不受習慣所支配??晾盏耐晷我活D悟說、布魯納的認知一結構學習論以及奧蘇伯爾的有意義接受學習論是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的主要代表。
苛勒的完形一頓悟說
(一)苛勒的經典實驗
德國心理學家苛勒曾在1913—1917年間,對黑猩猩的問題解決行為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研究,從而提出了與嘗試一錯誤學習理論相對立的完形一頓悟說。
苛勒的實驗主要有兩個系列:箱子問題與棒子問題。在單箱情境中,將香蕉懸掛于黑猩猩籠子的頂板,使它夠不著,但籠子中有一箱子可利用。在識別箱子與香蕉的關系后,饑餓的黑猩猩將箱子移近香蕉,爬上箱子,摘下香蕉。在更復雜的疊箱情境中,黑猩猩把握了箱子之間的重疊及其穩固關系后,也解決了這一較復雜的問題??晾赵诹硪粋€實驗中,把黑猩猩置于籠內,籠外放有食物,食物與籠子之間放有木棒。對于簡單的問題,黑猩猩只要使用一根木棒便可獲取食物,復雜的問題則需要黑猩猩將兩根木棒接在一起(一根木棒可以插入另一根木棒),方能獲取食物。在復雜的棒子問題情境中,最初只見黑猩猩一會兒用小竹竿,一會兒用大竹竿來回試著撥香蕉,但怎么也撥不著。它只得把兩根竹竿拉在手里飛舞著,突然之間,它無意地把小竹竿的末端插入了竹竿,使兩根竹竿連成了一根長竹竿,并馬上用它撥到了香蕉。黑猩猩為自己的這一“創造發明”而高興,并不斷地重復這一接棒撥香蕉的動作。在第二天重復這一實驗時,苛勒發現黑猩猩很快就能把兩根竹竿連起來取得香蕉,而沒有漫無目的的嘗試。
(二)完形一頓悟說的基本內容
1.學習是通過頓悟過程實現的 苛勒認為,學習是個體利用本身的智慧與理解力對情境及情境與自身關系的頓悟,而不是動作的累積或盲目的嘗試。頓悟雖然常常出現在若干嘗試一錯誤的學習之后,但不是桑代克所說的那種盲目的、胡亂的沖撞,而是在作出外顯反應之前,在頭腦中要進行一番類似于“驗證假說”的思索。動物解決問題的過程似乎是在提出一些“假說”,然后檢驗一些“假說”,并拋棄一些錯誤的“假說”。而建立和驗證“假說”,必須依賴以往的有關經驗,因此學習包括知覺經驗中舊有結構的逐步改組和新結構的豁然形成,頓悟是以對整個問題情境的突然領悟為前提的。動物只有在清楚地認識到整個問題情境中各種成分之間的關系時,頓悟才會出現。換言之,頓悟是對目標和達到目標的手段、途徑之間關系的理解。
2.學習的實質是在主體內部構造完形
完形是一種心理結構,它是在機能上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整體結構,是對事物的關系的認知??晾照J為,學習過程中問題的解決,都是由于對情境中事物關系的理解而構成一種“完形”來實現的。例如,在黑猩猩接棒取物的實驗中,黑猩猩不是因為偶然看到棒子,拿起來玩耍,偶然得到籠外的食物;而是往往先看一看目的物,考慮到所要達到的目的,再開始接棒取物的。它的行為是針對食物(目標),而不僅是針對棒子(手段和工具)的。這就意味著,動物領會了食物(目標)和棒子(工具)之間的關系,在視野中構成了食物與棒子的完形,才發生了接棒取物的動作。由此可見,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地進行結構重組、不斷地構建完形的過程。
完形一頓悟說作為最早的一個認知性學習理論,肯定了主體的能動作用,強調了心理所具有的組織功能,把學習視為個體主動構造完形的過程,強調觀察、頓悟和理解等認知功能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這對反對當時行為主義學習論的機械性和片面性具有重要意義。但是,苛勒的頓悟學習與桑代克的嘗試一錯誤學習并不是互相排斥和絕對對立的。嘗試一錯誤往往是頓悟的前奏,頓悟則是練習到某種程度時出現的結果。嘗試一錯誤和頓悟在人類學習中均極為常見,它們是兩種不同方式、不同階段或不同水平的學習類型。一般說來,解決簡單的、主體已有經驗可循的問題時,往往不需要進行反復的嘗試一錯誤;而對于復雜的、創造性的問題解決,大多需要經過嘗試一錯誤的過程,方能產生頓悟。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