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考生順利通過教師資格考試,小編特根據教師資格考試大綱為大家整理的教師資格考試備考重點,希望對您全面熟悉教師資格考試課程有所幫助!
4.學習動機的理論
(1)強化理論
學習動機的強化理論由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家提出來,一般說來,強化起著增進學習動機的作用。
(2)需要層次理論
馬斯洛認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種,它們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層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自我實現作為一種最高級的需要,包括認知、審美和創造的需要。自我實現是一種重要的學習動機。
(3)成就動機理論
成就動機是個體努力克服障礙、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決某一問題的愿望或趨勢。成就動機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認為,個體的成就動機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力求成功的動機,另一類是避免失敗的動機。
(4)成敗歸因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維納對行為結果的歸因分為三個維度:內部歸因和外部歸因,穩定性歸因和非穩定性歸因,可控制歸因和不可控制歸因。他又把人們活動成敗的原因即行為責任主要歸結為六個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務難易、運氣(機遇)好壞、身心狀態和外界環境。
(5)目我效能感理論
自我效能感指人們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地從事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班杜拉在他的動機理論中指出,人的行為受行為的結果因素與先行因素的影響。行為的結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說的強化。班杜拉把強化分為三種:一是直接強化,二是替代性強化,三是自我強化,所謂“期待”,包括結果期待和效能期待。
班杜拉指出,影響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個體自身行為的成敗經驗。成功經驗會提高效能期待,反復的失敗則會降低效能期待。同時,歸因方式也直接影響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5.學習動機的培養與激發
(1)學習動機的培養
①利用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互動關系培養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可以影響學習效果,學習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學習動機。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相互促進,從而形成學習上的良性循環。
②利用直接發生途徑和間接轉化途徑培養學習動機
新的學習需要可以通過兩條途徑來形成,一是直接發生途徑,即因原有學習需要不斷得到滿足而直接產生新的更穩定、更分化的學習需要;一是間接轉化途徑,即新的學習需要由原來滿足某種需要的手段或工具轉化而來。
利用直接發生途徑,主要應考慮如何使學生原有學習需要得到滿足。從問接途徑考慮,主要應通過各種活動,提供各種機會,滿足學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愛好。
(2)學習動機的激發
①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②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③充分利用反饋信息,妥善進行獎懲;④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學習。
編輯推薦:
更多關注:教師資格考試介紹 教師資格考試培訓 教師資格考試教材 掌上平臺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