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91麻豆免费免费国产在线_男女福利视频_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小向美奈子_在教室里和同桌做校园h文

首頁 >> 資格類 >> 教師資格 >> 專項輔導 >> 中學教育 >> 中學心理學<

中學教育心理學識記與理解:第十章 態度與品德的形成

發表時間:2013/12/24 13:32:52 來源:互聯網 點擊關注微信:關注中大網校微信

為了幫助考生更好地備考2014年教師資格考試考試科目,小編特搜集整理了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心理學各章節的識記與理解知識,以供大家訓練,希望對您有所幫助,祝您考試順利!

第十章 態度與品德的形成

【評價目標】

1.識記態度與品德的實質及結構。

2.理解皮亞杰與柯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中學生品德發展的基本特征,態度與品德形成的基本過程。

3.結合實例說明影響態度與品德形成的基本條件;能根據實情況選擇和應用有效方法來促進態度與品德的形成。

【主要知識點與考核要求】

一、識記部分

1、態度的實質及結構

態度的實質:一般認為態度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影響個人的行為選擇的部準備狀態或反應的傾向性??梢詮南旅鎺讉€方面理解:第一,態度是一種內部準備狀態,而不是實際反應本身。第二,態度則決定個體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務,即決定行為的選擇。第三,態度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態度的結構:態度結構包含認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為成分。態度的情感成分是態度的核心成分。

2、品德的實質及結構

品德的實質:品德是道德品質的簡稱,是社會道德在個人身上的體現,是個體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行為規范行動時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和傾向。在理解這一定義時,應把握下面幾點:首先,品德反映了人的社會特性。其次,品德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再次,品德是在道德觀念的控制下,進行某種活動、參與某件事情或完成某個任務的自覺行為。

品德的結構:品德的心理結構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三個成分。道德認識是個體品德的核心部分。

3、態度與品德的關系:

二者實質是相同的、結構是一致的。但是,態度和品德這兩個概念也有區別:

第一,二者所涉及的范圍不同。只有涉及道德規范的那部分穩定的態度才能稱為品德。

第二,價值的內化程度不同。只有價值觀念經過組織且已成為個人性格的一部分時的穩定態度能被稱之為品德。

二、理解部分

1、皮亞杰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

皮亞杰認為兒童的道德發展大致分為兩個階段。

在10歲以前,兒童對道德行為的判斷主要是依據他人設定的外在標準,稱為他律道德。在該階段,道德判斷受外部的價值標準所支配和制約,表現出對外在權威的絕對尊敬和順從的愿望

在10歲以后,兒童的判斷主要是依據自己認可的內在標準,稱為自律道德。他們開始認識到規則不是絕對的、一成不變的,可以與他人合作,共同決定或修改規則,規則只是維護自己與他人的關系。兒童的思維已從自我中心解脫出來,能站在他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

皮亞杰認為,在從他律到自律的發展過程中,個體的認知能力和社會關系具有重大影響。道德教育的目標就是使兒童達到自律道德,使他們認識到道德規范是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礎上制定的。

2、柯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

柯爾伯格提出了人類道德發展的順序原則,并認為道德認知是可以通過教育過程加以培養的。

柯爾伯格研究道德發展的方法是兩難故事法。

柯爾伯格將道德判斷分為三個水平,每一水平又包括兩個階段,因此提出了三水平六階段的道德發展階段論,即前習俗水平(懲罰服從取向階段、相對功利取向階段)、習俗水平(尋求認可取向階段、遵守法則取向階段)、后習俗水平(社會契約取向階段、普遍倫理取向階段),他認為個體的道德認知是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的,而且年齡與道德發展階段有一定關系,但不完全對應。

3、中學生品德發展的基本特征

中學生品德發展的基本特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倫理道德發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形成道德信念與道德理想、自我意識增強、道德行為習慣逐步鞏固、品德結構更為完善。

(2)品德發展由動蕩向成熟過渡:初中階段品德發展具有動蕩性、高中階段品德發展趨向成熟。

4、態度與品德形成的基本過程

一般認為,態度與品德的形成過程經歷依從、認同與內化三階段。

(1)依從:包括從眾和服從兩種。依從階段的行為具有盲目性、被動性,不穩定,隨情境的變一而變化。處于依階段的態度與品德,其水平較低,但卻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階段,是態度與品德建立的開端環節。

(2)認同:是在思想、情感、態度和行為上主動接受他人的影響,使自己的態度和行為與他人相接近。認同實質上就是對榜樣的模仿,其出發點就是試圖與榜樣一致、行為有一定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穩定性等特點。

(3)內化:指在思想觀點上與他人的思想觀點一致,將自己所認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觀點、信念融為一體,構成一個完整的價值體系。在內化階段,個體的行為具有高度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并具有堅定性。此時,穩定的態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三、掌握部分

1、結合實例說明影響態度與品德形成的基本條件

(1)外部條件:包括家庭教養方式、社會風氣、同伴群體

(2)內部條件:包括認知失調、態度定勢、道德認知

此外,個體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齡等因素也對態度與品德的形成與改變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例略)

2、根據實情況選擇和應用有效方法來促進態度與品德的形成。

常用而有效的方法主要有:

(1)有效的說服(在說服的過程中,教師要向學生提供某些證據或信息,以支持或改變學生的態度。教師的說服不僅要以理服人,還要以情動人。)

(2)樹立良好的榜樣(強化不僅包括外部強化,還包括自我強化和替代強化。觀察者因到榜樣受到強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強化一樣,稱為替代強化,是一種間接的強化式。)

(3)利用群體約定

(4)價值辨析(經歷選擇階段、贊賞階段和行動階段三個階段)

(5)給予恰當的獎勵與懲罰

編輯推薦:

教師資格證專項輔導匯總

2014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心理學》識記與理解章節匯總

2014年教師資格考試輔導(兩學版)招生方案

2014年教師資格考試輔導(通用版)招生方案

更多關注:教師資格考試介紹 報名時間 教師資格考試培訓 掌上學習平臺 

教師資格證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

2頁,當前第1頁  第一頁  前一頁  下一頁

編輯推薦

 

教師資格證考試用書更多

教師資格證網絡課堂

最近更新

教師資格證考試動態更多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服務條款- 付款方式- 課件幫助- 網校聯盟- 誠邀加盟- 常見問題- 網站地圖- 合作伙伴- 誠聘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