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介紹2012年中級經濟師考試金融專業知識與實務第四章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第三節商業銀行管理中資產負債管理的歸納筆記,希望本文能夠幫助您更好的全面了解2012年經濟師考試的相關重點!!
第三節 商業銀行管理
一、資產負債管理
(一)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論
資產負債管理是商業銀行對其資金運用和資金來源的綜合管理。
1.資產管理理論
以商業銀行資產的安全性和流動性為重點。其核心認為商行的利潤主要來源于資產業務,而商業銀行只能被動地接受負債。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重點是資產業務。
資產管理理論的基礎是:商業性貸款理論、轉移理論、預期收入理論。
2.負債管理理論
以負債為經營重點來保證流動性的經營管理理論。
該理論認為商業銀行在保持流動性方面,沒有必要完全依賴建立分層次的流動性儲備資產,一旦需要資金,可以向外舉借,只要能借到資金,就可大膽放款爭取盈利——主動負債
除傳統存款業務以外,商業銀行可以發行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的方式來彌補活期存款的局限性,從而保持資金的流動性。
3.資產負債管理理論
該理論認為商行的經營管理中,不能偏重資產和負債的某一方,高效的銀行應該是資產與負債管理雙方并重。
資產負債管理理論在20世紀70年代后半期產生
資產負債管理理論是目前現代商業銀行最為流行的經營管理理論
(二)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的基本原理與內容
1.資產負債管理的基本原理(重點掌握)
(1)規模對稱原理
規模對稱原理指從總體上管理銀行資產運用的規模必須與負債來源的規模相對稱。
不是簡單的對等,而是一種建立在合理經濟增長基礎上的動態平衡。
(2)結構對稱原理:資產和負債的償還期及利率結構對稱,浮動和固定的對稱等
與規模對稱原理一樣,是一種動態資產結構與負債結構的相互對稱和統一平衡。
(3)速度對稱原理
資產平均到期日/負債平均到期日=平均流動率
若平均流動率>1,資產運用過度;或平均流動率<1,表示資產運用不足。
(4)目標互補原理:銀行經營目標中的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三方面是可以相互補充的。
(5)利率管理原理
差額管理就是固定利率負債大于固定利率資產的差額,與變動利率負債利率小于變動利率資產的差額的相適應,從而不斷保持銀行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的均衡,
利率靈敏性資產與負債管理是指由于市場利率的頻繁變動可能會對商行造成損失,所以商行就要在利率靈敏性的資產和負債兩方面進行比較,根據對市場利率變動的預測,相應的地靈敏性資產和負債進行調整,以取得較多的盈利。
(6)比例管理原理
比例指標一般分為三類:安全性指標、流動性指標、盈利性指標
2.資產負債管理的內容
(1)資產管理:包括準備金管理(按性質分為存款準備金管理、資本準備金管理和貸款準備金管理)、貸款管理和證券投資管理。
(2)負債管理:包括資本管理、存款管理和借入款管理。
資本管理的核心是確定資本需要量以及各種形式的資本占總資本的比重。目前比較通行的是依據“巴塞爾協議”的規定,按資本與風險資產總額的比例計算,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
存款管理主要內容有三個方面:一是對吸收存款方式的管理,一是對存款利率的管理,一是對存款保險的管理。
借入款的管理主要內容是:嚴格控制特定目的的借入款;分散借入款的償還期限和償還金額,以減輕流動性過于集中的壓力;控制適當的規模和比例,并以增加短期債券為主,增強流動性;努力擴大借入款的渠道或后備渠道,以保證必要時能擴大資金來源。
(三)我國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
1.我國銀行資產負債管理制度的建立。
1994年,國有商行、農村信用社,按人行的要求開始全面推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制度,即以比例加限額控制的辦法,對商業銀行資產負債實行綜合管理。
1998年1月1日起,人行取消了對國有商業銀行貸款增加量管理的指令性計劃,改為指導性計劃,在逐步推行資產比例管理和風險管理基礎上,實行“計劃指導、自我平衡、比例管理、間接控制”的信貸資金管理體制。
2.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的指標體系
2005年,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風險監管核心指標》。分三層:風險水平,風險遷徙和風險抵補。反映在資產負債比例方面的指標主要體現在風險水平這一層上。風險水平類指標包括:流動性風險指標,信用風險指標,市場風險指標和操作風險指標,以時點數據為基礎,屬于靜態指標。具體:
(1)流動性風險監管指標衡量商業銀行流動性狀況及其波動性,包括流動性比率、超額備付金比率、核心負債比率和流動性缺口比率,按照本幣和外幣分別計算。
(2)信用風險監管指標包括不良資產率和不良貸款率、單一集團客戶授信集中度、單一客戶貸款率集中度、全部關聯度等幾項指標。
(3)市場風險類指標衡量商業銀行因匯率和利率變化而面臨的風險,包括累計外匯敞口頭寸比率和市場敏感性比率。
相關文章:
關注:經濟師考試報名條件 考試教材 考試報名常見問題 短信提醒
輕松通過經濟師職稱評審,可同時參與中大網校舉辦的職稱英語網絡輔導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