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際儲備的管理
(一)國際儲備偽總量管理
國際儲備總量管理的目標是使國際儲備總量適度,既不能少也不能多。如果國際儲備少,會在動用國際儲備實現其功能時捉襟見肘,力不從心;如臬國際儲備多,會造成資源閑置,產生機會成本。
在確定國際儲備總量時應依據的因素是:①是否是儲備貨幣發行國。如果是,則對國際儲備需求少,反之則多。②經濟規模與對外開放程度。該因素與國際儲備需求量成正比。③國際支出的流量。該因素與國際儲備需求量正相關。④外債規模。該因素也與國際儲備需求量正相關。⑤短期國際融資能力。在國際收支逆差時,如果在國際上獲得短缺融資的能力強,則可以不動用或少動用國際儲備,從而對國際儲備的需求就少;反之則多。⑥其他國際收支調節政策和措施的可用性與有效性。在國際收支逆差時,如果可供選擇的其他國際收支調節政策和措施較多,實施后見效的時滯短,效果好,則可以不動用或少動用國際儲備,從而對國際儲備的需求就少;反之則多。⑦匯率制度。如果實行固定匯率制度或其他彈性低的匯率制度,則對干預外匯市場、穩定匯率所需要的國際儲備就多;反之則少。
在實踐中,測度國際儲備總量是否適度的經驗指標是:①國際儲備額與國民生產總值之比,一般為10%。②國際儲備額與外債總額之比,一般在30%一50%。③國際儲備額與進口額之比,一般為25%;如果以月來計量,國際儲備額應能滿足3個月的進口需求。
(二)圍際儲備的結構管理
國際儲備結構管理的目標是使國際儲備結構最優,在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之間找到最佳均衡點。
國際儲備結構管理的內容是:①國際儲備資產結構的優化。由于在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和特別提款權的數量是由基金組織給定的,因此,國際儲備資產結構的優化集中在黃金儲備和外匯儲備結構的優化上。要根據黃金和外匯在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上的不同特征及其變化,在黃金儲備與外匯儲備之間動態地建立最佳比例。②外匯儲備貨幣結構的優化。不同儲備貨幣的安全性(與匯率風險相對應)和盈利性(與升值和貶值相對應)是不同的。因此,為了追求安全性,需要將外匯儲備的貨幣結構與未來外匯支出的貨幣結構相匹配,從而在未來的外匯支出中,將不同儲備貨幣之間的兌換降低到最低程度;為了追求盈利性,需要盡量提高儲備貨幣中硬幣的比重,降低儲備貨幣中軟幣的比重。③外匯儲備資產結構的優化。在活期存款、支付憑證和有價證券等三種資產形式上,外匯儲備的流動性和盈利性是不同的。需要根據先滿足即時支付需要,再實現保值增值需要的優先順序,對三種資產結構作出統籌安排和最佳安排。
(三)外匯儲備的管理模式
外匯儲備管理有兩種模式,即傳統的外匯儲備管理和積極的外匯儲備管理。傳統的外匯儲備管理模式強調外匯儲備資產的安全性和流動性,忽視或不強調外匯儲備資產的盈利性。積極的外匯儲備管理模式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在滿足安全性和流動性的前提下,更為突出盈利性,側重對超過安全性和流動性需要的外匯儲備部分進行高盈利性的投資。
積極的外匯儲備管理模式的實現路徑主要有兩種:①貨幣當局本身的外匯管理轉型,由傳統的外匯儲備管理轉向積極的外匯儲備管理,將超額的外匯儲備置于貨幣當局建立的投資組合之中,通過投資風險相對較高的金融資產,獲取較高的投資回報。例如,挪威中央銀行通過下設挪威銀行投資管理部來管理外匯儲備,就是這種情況。②由國家成立專門的投資公司或部門,將超額的外匯儲備轉給其進行市場化運作和管理,通過多元化的資產配置,分散風險,延長投資期限,提高投資回報。韓國投資公司和我國的中國投資公司,就屬于這種性質。
與積極的外匯儲備管理模式同時問世的范疇是“主權財富基金”。國際貨幣基金將主權財富基金定義為由政府創建或擁有的特殊投資基金,為長期目的而持有的外國資產。美國財政部將主權投資基金定義為使用外匯資產設立的政府投資工具,這些外匯資產同貨幣當局(中央銀行或財政部的相關部門)掌控的官方外匯儲備分離開來。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