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匯率的決定與變動
(一)匯率的決定基礎
1.金本位制下匯率的決定基礎
在金本位制下,各國以金幣作為本位貨幣,黃金是價值的“天然實體”,單位金幣都有含金量,黃金可以自由輸出和輸入。這種貨幣制度下匯率的決定基礎。從本質上是各國單位貨幣所具有的價值量;從現象上看是各國單位貨幣的含金量。
匯率的標準是鑄幣平價,即一國貨幣的含金量與另一國貨幣的含金量之比。市場匯率受供求關系變動的影啊而圍繞鑄幣平價波動,波動的范圍被限制在由黃金輸出點和黃金輸入點構成的黃金輸送點內。
2.紙幣制度下匯率的決定基礎
在紙幣制度下,各國以紙幣作為本位貨幣,紙幣是本身沒有價值的價值符號,單位紙幣所代表的價值量往往以國家規定的法定含金量來表示。這種貨幣制度下匯率的決定基礎,從本質上來說是各國單位貨幣所代表的價值量;從現象上看是各國單位貨幣的法定含金量或購買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建立的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下,按照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的要求,均衡匯率就是法定平價,即一國貨幣的法定含金量與另一國貨幣的法定含金量之比。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均衡匯率就是購買力平價。市場匯率的波動在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下受制于由國際貨幣基金協定規定的上下限,而在該貨幣體系崩潰以后則沒有統一的限界。
(二)匯率變動的形式
1.法定升值(Revaluation)與法定貶值(Devaluation):官方匯率的變動
法定升值是指一國官方貨幣當局以法令的形式,公開宣布提高本國貨幣的法定含金量或幣值,降低外匯匯率。
法定貶值是指一國官方貨幣當局以法令的形式,公開宣布降低本國貨幣的法定含金量或幣值,提高外匯匯率。
2.升值(Appreciation)與貶值(Depreciation):市場匯率的變動
升值是指在外匯市場上,一定量的一國貨幣可以兌換到比以前更多的外匯,相應是外匯匯率下跌。
貶值是指在外匯市場上,一定量的一國貨幣只能兌換到比以前少的外匯,相應是外匯匯率上漲。
(三)匯率變動的決定因素
1.物價的相對變動
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反映貨幣購買力的物價水平變動是決定匯率長期變動的根本因素。如果一國的物價水平與其他國家的物價水平相比相對上漲,即該國相對通貨膨脹,則該國貨幣對其他國家貨幣貶值;反之,如果一國的物價水平與其他國家的物價水平相比相對下跌,即該國相對通貨緊縮,則該國貨幣對其他國家貨幣升值。
在長期中,物價水平變動最終導致匯率變動是通過國際商品和勞務的套購機制實現的,通過國際收支中經常項目收支變化傳導的。
2.國際收支差額的變化
市場匯率的變動是直接由外匯市場上的外匯供求變動所決定的。如果外匯供過于求,則外匯匯率上升,本幣貶值;反之,如果外匯供不應求,則外匯匯率下跌,本幣升值。
外匯市場上的外匯供求關系基本是由國際收支決定的,國際收支差額的變動決定外匯供求的變動。如果國際收支逆差,則外匯供不應求,外匯匯率上升;反之,如果國際收支順差,則外匯供過于求,外匯匯率下跌。
進一步說來,國際收支又是由物價、國民收入、利率等因素決定的。如果一國與其他國家相比,物價水平相對上漲,則會限制出口,刺激進口;國民收入相對增長,則會擴大進口;利率水平相對下降,則會刺激資本流出,阻礙資本流入。這些都是導致該國國際收支出現逆差,從而造成外匯供不應求,外匯匯率上升的原因。反之,如果一國與其他國家相比,物價水平相對下降,則會刺激出口,限制進口;國民收入相對萎縮,則會減少進口;利率水平相對上升,則會限制資本流出,刺激資本流人。這些都是導致該國國際收支出現順差,從而造成外匯供過于求,外匯匯率下跌的原因。
3.市場預期韻變化
市場預期變化是導致市場匯率短期變動的主要因素。市場預期變化決定市場匯率變動的基本機理是:如果人們預期未來本幣貶值,就會在外匯市場上拋售本幣,導致本幣現在的實際貶值;反之,如果人們預期未來本幣升值,就會在外匯市場上搶購本幣,導致本幣現在的實際升值。
市場預期是建立在對經濟運行的基本面分析、經濟政策走勢分析和風險分析之上的,因此便形成了經濟變量預期、經濟政策預期和風險預期。預期本幣貶值,來源于經濟變量預期中的預期本國物價水平相對上漲、本國國民收入水平相對下降和本國利率水平相對下跌;來源于經濟政策預期中的預期本國要采取松的財政政策、松的貨幣政策和本幣貶值的匯率政策;來源于風險預期中的本國政策性風險、政治性風險和社會性風險增大。反之,預期本幣升值,會是因為在經濟變量預期牛預期到本國物價水平相對下降、本國國民收入水平相對上升和本國利率水平相對提高;會是因為在經濟政策預期中預期到本國要采取緊的財政政策、緊的貨幣政策和本幣升值的匯率政策;會是因為在風險預期中預期到本國的政策性風險、政治性風險和社會性風險降低。
4.政府干預匯率
世界各國政府都賦予貨幣當局主要是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穩定匯率的職責。有的國家為此還專門設立了“外匯平準基金”。當外匯市場上因外匯供不應求、外匯匯率上漲的幅度超出規定的限界或心理大關時,貨幣當局就會向外匯市場投放外匯,收購本幣,使外匯匯率回調;當外匯市場上因外匯供過于求、外匯匯率下跌的幅度超出規定的限界或心理大關時,貨幣當局就會向外匯市場投放本幣,收購外匯,使外匯匯率反彈。
在某些非常情況下,當通過干預外匯市場的措施難以達到預期目的時,如果認為必要,貨幣當局還會采取外匯管制等行政手段直接管制匯率,促成匯率的穩定。
(四)匯率變動的經濟影響
1.匯率變動的直接經濟影響
匯率變動產生的直接經濟影響體現在三個方面。
(1)匯率變動影響國際收支。首先,匯率變動會直接影響經常項目收支。當本幣貶值以后,以外幣計價的本國出口尚品與勞務的價格下降,而以本幣計價的本國進口商品與勞務的價格上漲,從而刺激出口,限制進口,增加經常項目收入,減少經常項目支出。反之,當本幣升值時,則影響正好相反,最終會減少經常項目收入,增加經常項目支出。
其次,匯率變動會直接影響資本與金融項目收支。如果本幣貶值,會加重償還外債的本幣負擔,減輕外國債務人償還本幣債務的負擔,從而減少借貸資本流入,增加借貸資本流出;會提高國外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的本幣利潤,降低外國在本國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的外國貨幣利潤,從而刺激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項下的資本流出,限制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項下的資本流人。反之,如果本幣升值,則其影響正好相反。
(2)匯率變動影響外匯儲備。匯率變動對外匯儲備的影響,集中在對外匯儲備價值影響的評價上,需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如果匯率變動發生在本幣與外幣之間,匯率變動不會影響通常以外幣計值的外匯儲備價值。只有當外匯儲備被國家以某種機制或形式結成本幣,用于國內時,本幣升值,用外匯儲備結成本幣的金額會減少,折射出外匯儲備價值縮水。
如果匯率變動發生在不同儲備貨幣之間,例如美元與歐元之間,由于通常以美元計量外匯儲備價值,則在美元對歐元升值時,歐元外匯儲備的美元價值會縮水;反之,在美元對歐元貶值時,歐元外匯儲備的美元價值膨脹。
(3)匯率變動形成匯率風險。匯率變動形成匯率風險,是匯率變動微觀經濟影響的范疇,見“第十章”的闡述。
2.匯率變動的間接經濟影響
匯率變動產生的間接經濟影響主要是通過國際收支傳導的,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匯率變動影響經濟增長。在本幣貶值時,由于刺激了商品和勞務的出口,限制了商品和勞務的進口,在推動出口部門和進口替代部門經濟增長的同時,還會通過“外貿乘數”作用帶動所有經濟部門的增長。本幣升值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正好與此相反,是負面的。在本幣升值時,由于刺激了借貸資本、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的流人,限制了這些資本的流出,如果宏觀管理和金融監管得當,則會推動實體經濟和金融經濟的增長。而本幣貶值對實體經濟和金融經濟的影響則恰好相反,是負面的。
(2)匯率變動影響產業競爭力和產業結構。由于本幣貶值首先刺激了出口部門和進口替代部門的經濟增長,也就提升了這兩類產業部門的產業競爭力;國內其他產業部門的增長會滯后于這兩類產業部門的增長,產業競爭力的提升也會相應滯后和落后。因此,這兩類產業部門在整個產業中的占比和地位就得到有力提升,使產業結構發生變化。
(五)匯率理論
匯率理論是說明匯率決定及變動的理論,起源并發展于西方國家,主要包括國際借貸說、購買力平價說、匯兌心理說、利率平價說和資產市場說。
1. 國際借貸說
國際借貸說是以國際借貸來說明匯率的決定及變動的匯率學說。其基本思想是:匯率決定于外匯的供求,外匯供求又決定于國際借貸,因此,國際借貸是決定匯率的最主要因素。
國際借貸又分為固定借貸和流動借貸,前者是指尚未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借貸,后者是指已經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借貸,而只有流動借貸才對外匯供求產生影響。流動借貸、外匯供求和外匯匯率之間的關系表現為三方面:①流動借貸相等,外匯供求相等,外匯匯率不變;②流動債權多于流動債務,外匯供大于求,外匯匯率下跌;③流動債務多于流動債權,外匯供不應求,外匯匯率上漲。
盡管物價水平、黃金存量、信用狀況和利率水平也影響外匯匯率,但它們都屬于次要因素,國際借貸是最主要的因素。
2.購買力平價說
購買力平價說是以各國貨幣的購買力來說明匯率的決定及變動的匯率學說。其基本思想是:匯率由各國貨幣的購買力之比決定,即絕對購買力平價;匯率的變動由各國貨幣購買力之比的變動決定,即相對購買力平價;只有使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