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貨幣均衡
一、貨幣均衡的含義
(一)IS曲線與貨幣均衡
Is曲線上的點表示商品市場上總產出等于總需求量,故IS曲線上的點表示商品市場達到均衡的狀態。
商品市場的均衡要求資本的供求相等,即S=I。儲蓄(s)構成資本的供給,投資(,)構成資本的需求。由于儲蓄是收人(y)的增函數,投資是利率的減函數。所以,IS曲線表示在不同的利率與收人水平組合下,商品市場均衡(S=I)點的軌跡,如圖7-1所示。
對于給定的利率水平,IS曲線表明為使商品市場達到均衡總產出必須達到的水平。如果經濟活動位于IS曲線右邊的區域,說明存在超額的商品供給。例如在B點,總產出y1大于IS曲線上的均衡產出水平y3。這種商品的超額供應會導致非計劃的存貨增加,促使企業減少生產,這又會使產出下降到IS曲線上。如果經濟活動處于IS曲線左邊的區域,則說明存在超額的商品需求。如在點A,總產出Y3低于IS曲線上的均衡產出水平Yl。超額需求導致存貨非計劃地減少,促使企業增加生產,這又使產出回升至IS線上。以上分析表明,產出有向滿足經濟均衡條件的IS曲線上各點靠近的趨勢。
(二)LM曲線與貨幣均衡
LM曲線上的點表示貨幣的需求量(L)等于貨幣供應量(M),故LM曲線上的點表示貨幣市場達到均衡的狀態。
貨幣均衡(貨幣市場的均衡)要求貨幣的供求相等,即L=M。根據凱恩斯的流動性偏論,貨幣需求L取決:f y(總產出)和利率i,并且,貨幣需求與總產出正相關,與利率負相關。所以,LM曲線表示在不同的利率與收入水平組合下,貨幣均衡(L=M)點的軌跡。如圖7—2所示。
對于統一給定的總產出水平,LM曲線給出使貨幣市場達到均衡所必需的利率水平。如果經濟活動處于LM曲線的左邊區域,表示存在過度的貨幣供應。如在A點,總產出為Y1,利率水平為i3。由于利率超過均衡水平(i1),所以人們持有的貨幣超過意愿持有額。為減少超額貨幣余額,他們將購買債券,使債券價格上升,債券利率下降。反之,如果經濟活動位子LM曲線的右邊區域,說明存在超額貨幣需求。如在B點,利率i1低于均衡水平,人們的貨幣持有額低于意愿持有額。因此,他們將出售債券增持貨幣,從而降低了債券價格,提高了債券利率。以上分析表明,利率有向滿足貨幣均衡條件的LM曲線上各點靠近的趨勢。
(三)Is-LM曲線與兩大市場的同時均衡
如前所述,IS曲線表示經濟均衡;LM曲線表示貨幣均衡。由于兩大市場是同時存在的。并且都受利率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影響,因此,把兩條曲線放在同一直角坐標系內。兩條曲線的交點E必然同時滿足兩個條件:I=S,L=M ,如圖7—3所示。
在E點上,總產出等于總需求(Is),貨幣需求量等于貨幣供應量(LM)。在其他任何點上,兩個均衡條件至少有二個不滿足,從而市場力量必然促使經濟活動向共同均衡點E靠近。例如點A,點A雖然滿足了經濟均衡的條件,但由于利率(i2)高于均衡利率(i),故貨幣需求小于貨幣供應:由于人們貨幣持有額多于意愿持有額,所以,人們將購買債券,引起債券價格上漲,利率下降,這勢必增加計劃投資支出和總產出。于是經濟活動沿著IS曲線向下移動,直至利率降至i',總產出升至Y',使經濟處于均衡點E。再如點曰,點B表示貨幣需求等于貨幣供給,但產出(Y2)高于均衡水平Y',也超過總需求。由于企業無法售出所有產品,故非計劃存貨增加,企業必然削減生產,降低產出。產出的下降意味著對貨幣的需求減少,利率下降,于是,經濟沿LM曲線下移,直到均衡點E為止。從理論上講,E點決定了兩個市場同時均衡時的利率水平與國民收入水平。
Is-LM曲線沒有涉及對外貿易和外資,基本上是對封閉式經濟體系的闡述。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如果加入國際收支(BP)的內容,就發展成了IS-LM-BP模型。這也是分析開放經濟條件下國內外經濟均衡的一個重要的經濟模型,凡能影響匯率的因素(如利率、實際國民收入、價格水平等)都會使BP曲線移動。如果IS-LM和BP曲線相交于正點,表明國內商品市場、貨幣市場和外匯市場處于均衡。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