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會計
第二十七章 會計概論
一、會計基本概念
(一)會計的概念
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采用專門的技術方法,對單位的全部資金運動進行核算和監督的一種經濟管理活動,它通過系統、客觀、及時地對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來為管理者提供決策信息。
適應社會生產的發展和經濟管理的要求,會計也在不斷發展和進步,管理會計的產生,標志著現代會計的形成。
現代會計以企業會計為核心,按照對外提供還是對內提供決策所需的信息分成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兩大分支。
財務會計是以會計準則為主要依據,通過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確認、計量企業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增減變動,記錄營業收入的取得、費用的發生和歸屬,以及收益的形成和分配,定期以財務報表的形式報告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并分析報表,評價企業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獲利能力等的一套信息處理系統。它主要是為滿足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及有關部門和與企業有利害關系的社會公眾等外部會計信息使用者及時準確地了解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情況,以便作出正確的決策,維護自身經濟利益的需要。財務會計主要是對企業已發生的經濟業務進行事后記錄和反映,提供的信息是對過去生產經營活動的客觀反映。
管理會計是從財務會計中分離出來的,它利用財務會計、統計及其他有關資料并通過對這些資料進行整理、計算、對比和分析,產生一系列新的信息,用于滿足企業內部管理人員編制計劃、作出決策、控制經濟活動等方面的信息需要,服務于企業加強內部經營管理、加強決策控制、提高經濟效益的需要的一套信息處理系統,管理會計主要包括預測分析、決策分析、全面預算、成本控制和責任會計等內容。
(二)會計的基本職能
會計的職能,是指會計在經濟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是會計本質的外在表現形式。會計具有核算和監督兩項基本職能。
1.會計的核算職能
會計的核算職能是指會計通過確認、計量、記錄、報告,運用一定的方法或程序,利用貨幣形式,從價值量方面反映企業已經發生或完成的客觀經濟活動情況,為經濟管理提供可靠的會計信息。核算職能是會計的最基本職能。會計不僅記錄已發生的經濟業務,還記錄正在發生的經濟業務,為各單位的經營決策和管理控制提供依據,有的還面向未來,預測企業的未來,對企業的發展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會計信息,以此作為對未來經濟活動的控制依據。會計核算具有完整性、連續性和系統性的特點。
2.會計的監督職能
會計的監督職能是指在經濟事項發生以前、經濟事項進行當中和經濟事項發生以后,會計利用預算、檢查、考核、分析等手段,對單位的會計核算及其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完整性、合規性和有效性進行檢查與控制。會計監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監督。
計的核算職能和監督職能是不可分割的。二者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對經濟活動進行會計核算的過程,也是實行會計監督的過程,核算是基本的、首要的,核算是監督的前提,沒有會計核算,會計監督就失去存在的基礎;同時,沒有會計監督來保證會計核算的正確性,會計核算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管理理論的完善,會計的內容和作用在不斷發展,會計的職能也在逐漸擴展。現代會計的職能還包括預測、決策、評價等。
(三)會計的對象
會計的對象即會計的客體,就是會計所核算和監督的內容。凡是特定對象能以貨幣表現的經濟活動,都是會計核算和監督的內容。企業中以貨幣表現的經濟活動一般又稱為價值運動或資金運動。
以工業企業為例,工業企業是從事工業產品生產和銷售的營利性經濟組織,其再生產過程是以生產過程為中心的供應、生產和銷售過程的統一。為了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企業必須擁有一定數量的資金,用于建造廠房、購買機器設備、購買原材料、支付職工工資、支付經營管理過程中各種必要的開支等,生產出的產品經過銷售后,收回的貨款還要補償生產經營過程中墊付的資金、償還有關債務、上繳稅金等等。
1.資金的投入
資金的投入包括企業所有者投人的資金和債權人投人的資金兩部分,前者屬于企業所有者權益,后者屬于企業債權人權益(即企業的負債)。投人企業的資金一部分構成流動資產(如貨幣資金、原材料等),另一部分構成非流動資產(如廠房、機器設備等)。資金的投入是企業資金運動的起點。
2.資金的循環與周轉
企業將資金運用于生產經營過程,就形成了資金的循環與周轉。它又分為供應過程、生產過程、銷售過程三個階段。
(1)供應過程。它是生產的準備過程。在這個階段,為了保證生產的正常進行,企業需要用貨幣資金購買并儲備愿材料等勞動對象,要發生材料買價、運輸費、裝卸費等材料采購成本,與供應單位發生貨款的結算關系。隨著采購活動的進行,企業韻資金從貨幣資金形態轉化為儲備資金形態。
(2)生產過程。它既是產品的制造過程,又是資產的耗費過程。在這個階段,勞動者借助于勞動手段將勞動對象加工成特定的產品,企業要發生原材料等勞動對象的消耗、勞動力的消耗和固定資產等勞動手段的消耗等,構成了產品的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統一體。同時,隨著勞動對象的消耗,資金從儲備資金形態轉化為生產資金形態;隨著勞動力的消耗,企業向勞動者支付工資、獎金等勞動報酬,資金從貨幣資金形態轉化為生產資金形態;隨著固定資產等勞動手段的消耗,固定資產和其他勞動手段的價值通過折舊或攤銷的形式部分地轉化為生產資金形態。當產品制成后,資金又從生產資金形態轉化為成品資金形態。
(3)銷售過程。它是產品價值的實現過程。在這個階段,企業將生產的產品銷售出去,取得銷售收入,發生貨款結算等業務活動,資金從成品資金形態轉化為貨幣資金形態。
由此可見,隨著生產經營活動的進行,企業的資金從貨幣資金形態開始,依次經過供應過程、生產過程和銷售過程三個階段,分別表現為儲備資金、生產資金、成品資金等不同的存在形態,最后又回到貨幣資金形態,這種運動過程稱為資金的循環。資金周而復始地不斷循環,稱為資金周轉。
3.資金的退出
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為社會創造了一部分新價值,因此,企業收回的貨幣資金一般要大于投入的資金,這部分增加額就是企業的利潤。企業實現的利潤,按規定應以稅金的形式上繳一部分給國家,還要按照有關合同或協議償還各項債務,另外,還要按照企業章程或董事會決議向投資者分配股利或利潤。這樣,企業收回的貨幣資金中,用于繳納稅金、償還債務和向投資者分配股利或利潤的這部分資金就退出了企業的資金循環與周轉,剩余的資金則留在企業,繼續用于企業的再生產過程。
(四)會計核算的具體內容
凡是特定主體能夠以貨幣表現的經濟活動,都是會計核算的內容。凡是以貨幣表現的經濟活動通常又稱為資金運動。資金運動是指以貨幣表現的一個單位所擁有的各項財產物資的形態變化和位置移動。
通常將單位在日常生產經營和業務活動中的資金運動稱為經濟業務事項。經濟業務又稱經濟交易,是指單位與其他單位和個人之間發生的各種經濟利益的交換,如購買固定資產、銷售商品、上繳稅收等。經濟事項是指在單位內部發生的具有經濟影響的各類事項,如支付職工工資、報銷差旅費、計提折舊等。這些經濟業務事項就是會計核算的具體內容。
根據《會計法》第十條規定,下列經濟業務事項,應當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
1.款項和有價證券的收付
款項是作為支付手段的貨幣資金,主要包括現金、銀行存款以及其他視同現金和銀行存款的銀行匯票存款、銀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證存款,有價證券是指表示一定財產擁有權或支配權的證券,如國庫券、股票、企業債券等。款項和有價證券是流動性最強的資產。
2.財物的收發、增減和使用
財物是財產、物資的簡稱,企業的財產、物資是企業用以進行生產經營活動且具有實物形態的經濟資源,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在產品、庫存商品等流動資產以及房屋、建筑物、機器、設備、設施、運輸工具等固定資產。
由于財物本身就是一種資產,而且大多數都是企業組織生產經營活動所必需的生產設備和生產資料等,價值一般比較大,在企業資產總額中占有較大比重,因此,企業對財物的收發、使用、增減變化等情況必須及時進行會計核算,全面反映企業財物的收發、結存和使用情況,發揮會計在控制和降低成本、保證財物安全完整、防止資產流失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維護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
3.債權、債務的發生和結算
債權是企業收取款項的權利,一般包括各種應收和預付款項等,如單位銷售商品、對外提供勞務等應向購物方或者接受勞務方收取的價稅款,單位采購材料物資按規定預付給供貨單位的賬款等,即應收賬款、應收票據、其他應收款、預付賬款。
債務是企業承擔的需要償付的現時義務,一般包括各項借款、應付和預收款以及應交款項等,如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賬款、應付職工薪酬、應交稅費、應付利潤、其他應付款、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等。債權債務的發生和結算,涉及企業和其他企業的經濟利益,關系企業自身資金周轉,影響到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因此企業必須及時、真實、完整地核算其債權債務,防止發生非法行為。
4.資本的增減
資本是投資者為開展生產經營活動而投入的本金。會計上所說的資本專指所有者權益中的投入資本,包括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資本的增減,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經營規模和收益分配,因此會計上要求對資本增減必須及時進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