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91麻豆免费免费国产在线_男女福利视频_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小向美奈子_在教室里和同桌做校园h文

當前位置:

2012年中級經濟師考試經濟基礎教材知識點第十六章(1)

發表時間:2012/8/23 11:15:49 來源:互聯網 點擊關注微信:關注中大網校微信
關注公眾號

第十六章 貨幣供求與貨幣均衡

一、貨幣需求

(一)貨幣需求與貨幣需求量

1.貨幣需求

貨幣需求是指經濟主體在既定的收入和財富范圍內能夠并愿意持有貨幣的數量。經濟學意義上的需求指的是有效需求,不單純是一種心理上的欲望,而是能力和愿望的統一體。貨幣需求作為一種經濟需求,理當是由貨幣需求能力和貨幣需求愿望共同決定的有效需求。

貨幣需求是一種派生需求,派生于人們對商品的需求。貨幣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具有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貯藏手段等職能,能夠滿足商品生產和交換的需要,以及以貨幣形式持有財富的需要等。

2.貨幣需求量

貨幣需求量是指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如某年某國),經濟中各個部門需要持有貨幣的數量,即一定時期內經濟對貨幣的客觀需求量。

貨幣需求研究需要回答的基本問題有:為何需要貨幣?什么是貨幣需求的決定因素?貨幣需求與實際經濟活動的關系如何?不同的貨幣需求理論對此做出了不同的同答。

(二)傳統貨幣數量說

古典貨幣數量說主要有現金交易數量說和現金余額數量說。

1.費雪的現金交易數量說

1911年美國經濟學家費雪在其所著《貨幣購買力》中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也稱為費雪方程式:

MV=PT

其中,P代表物價水平,T代表商品和勞務的交易量,V代表貨幣流通速度,M代表貨幣量。費雪認為,在方程式中,V和T在長期中都不受M變動的影響:V由制度因素決定而在短期內難以改變,可視為常數;T則取決于資本、勞動和自然資源的供給狀況以及生產技術水平等非貨幣因素,大體上也是穩定的。因此,只有物價水平P和貨幣量M有直接關系。他認為,貨幣量是最活躍的因素,會經常主動地變動,而物價則是主要的被動因素。只要貨幣量發生變化,馬上就會反映到物價上來,引起物價變動。因此,交易方程式所反映的是貨幣量決定物價水平的理論。

2.劍橋學派的現金余額數量說

庇古是劍橋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1917年他在英國《經濟學季刊》上發表了《貨幣的價值》一文,提出并全面闡述了劍橋方程式:

π=K×Y÷M

其中,Y代表總資源(總收入),K代表總資源中愿意以貨幣形式持有的比重(相當于交易方程式中貨幣流通速度的倒數),仃代表貨幣價值(即貨幣購買力,為物價指數的倒數),M代表名義貨幣供給,K×Y代表真實貨幣需求。

庇古認為,貨幣的價值由貨幣供求的數量關系決定。貨幣需求以人們的手持現金來表示,它不僅包括作為交易媒介的貨幣,也包括貯藏貨幣,這是劍橋方程式區別于交易方程式的關鍵所在,等式中K就集中反映了這一思想。劍橋學派把K解釋為人們的持幣量與支出總量的比例。持有貨幣的比例越大,所需貨幣越多。然而,兩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都是試圖說明物價和貨幣價值的升降取決于貨幣量的變化。假定其他因素不變,物價水平與貨幣量成正比,貨幣價值與貨幣量成反比。

(三)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流動性偏好論

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奠基人凱恩斯在其1936年出版的經典著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中,在揚棄古典貨幣數量說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貨幣需求理論。凱恩斯深入細致地分析了對貨幣需求的各種動機,認為經濟主體之所以需要貨幣,是因為存在“流動性偏好”這一普遍心理傾向,即愿意持有具有完全流動性的貨幣而不是其他缺乏流動性的資產,以應付日常的、臨時的或投機的需要,從而產生貨幣需求。因此,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又被稱為流動性偏好理論。

流動性偏好理論指出貨幣需求是由三類動機決定的:①交易動機,即由于收入和支出的時間不一致,為進行日常交易而產生的持有貨幣的愿望。②預防動機,即為應付各種緊急情況而產生的持有貨幣的愿望,如應付失業、疾病等意想不到的需要,以及企業的不時之需。③投機動機,即由于利率的不確定性,根據對市場利率變化的預期需要持有貨幣以便從中獲利的動機。

前兩項構成交易性需求,由獲得的收入多少決定,是國民收入的增函數,即L1=L1(Y)。

后一項是投機性需求,由利率的高低決定,是利率的減函數,即L2—L2(i)。若用L表示貨幣

需求,則得出凱恩斯的貨幣需求函數:

L=L1(Y)+L2(i)

凱恩斯認為,當利率降到某一低點時(如圖16—1中的i0),貨幣需求會無限增大,此時無人愿意持有債券,都愿意持有貨幣,流動性偏好具有絕對性。這就是著名的流動性陷阱。

圖16—l流動性陷阱

凱恩斯的貨幣需求函數建立在“未來的不確定性”和“收入是短期資產”這兩個假定之上,采用了大量的心理分析法,并突破了西方經濟學傳統的貨幣理論研究范圍,將貨幣作為宏觀經濟中的一個重要的經濟變量和政策變量來研究,確實比傳統的貨幣數量論的研究層次更高。

20世紀50年代以后,一些凱恩斯學派的經濟學家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該理論,主要表現在突出了利率在貨幣需求中的作用,同時也引進一些其他因素,力求使貨幣需求的研究更接近于現實生活,從而使凱恩斯主義貨幣需求理論成為現代貨幣需求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弗里德曼的現代貨幣數量說

弗里德曼接受了劍橋學派的觀點,認為人們持有貨幣不僅僅是因為交換,也是因為貨幣是財富的緣故。但他又認為,貨幣數量說不是產出、貨幣收入或物價水平的理論,而是貨幣需求理論。

弗里德曼認為,影響人們持有實際貨幣的因素來自四個方面:①財富總額。個人所能持有的貨幣量以其財富總額為上限,但個人財富難以計量,他提出了“恒久性收入”的概念,是以現在的收入與過去的收入加權計算的收入。恒久性收入越高,所需貨幣越多。②財富構成。即人力財富與非人力財富之比。人力財富是指個人在將來獲得收入方面的能力,非人力財富即物質財富。未來的人力財富總要轉化為現實的非人力財富,轉化過程需要貨幣。人力財富比例越高,所需準備的貨幣就越多。③金融資產的預期收益率。持有貨幣的名義收益率一般等于0,持有其他金融資產如股票、債券、定期存單等的收益率一般大于0。因此,其他金融資產的收益率越高,持有貨幣的機會成本越大,持有貨幣的數量就會減少。④其他因素。是指不屬于上述三個方面,而又影響貨幣需求的各種隨機因素。在此基礎上,弗里德曼提出了自己的貨幣需求函數:

其中,M代表名義貨幣量,P代表物價水平,Yb代表恒久性收入,W代表非人力財富占總財富的比例,im、ib、ie分別代表存款、債券和股票的預期名義收益率, 1/P Dp/dt代表物價水平的預期變動率,μ代表隨機因素的影響總和。

相關文章:

中大網校經濟師考試輔導專題8.13—8.18

2012年中級經濟師考試經濟基礎知識教材知識匯總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

2頁,當前第1頁  第一頁  前一頁  下一頁
最近更新 考試動態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費章節課

課程推薦

      • 經濟師

        [協議護航班-不過退費]

        7大模塊 準題庫資料 協議退費校方服務

        1400起

        初級 中級

        761人正在學習

      • 經濟師

        [沖關暢學班]

        5大模塊 準題庫資料 協議續學校方支持

        980起

        初級 中級

        545人正在學習

      • 經濟師

        [精品樂學班]

        3大模塊 題庫練習 精品課程

        680起

        初級 中級

        445人正在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