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級經濟師考試輔導資料由中國經濟師考試網匯編整理!!!
經濟師考試中級經濟基礎輔導資料:國際貿易
(一)國際貿易理論的演變
1.絕對優勢理論
絕對優勢理論是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18世紀提出的。絕對優勢理論認為,各國在生產技術上的絕對差異導致勞動生產率和生產成本的絕對差異,這是國際貿易和國際分工的基礎。各國應該集中生產并出口具有絕對優勢的產品,而進口其不具有絕對優勢的產品,其結果是可以節約社會資源,提高產出水平。
2.比較優勢理論
英國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在19世紀初提出了比較優勢理論。他認為,決定國際貿易的因素是兩個國家產品的相對生產成本,而不是生產這些產品的絕對生產成本。只要兩國之間存在生產成本上的差異,即使其中一方處于完全的劣勢地位,國際貿易仍會發生,而且貿易會使雙方獲得收益。可以用一組數字例子來說明:英國和葡萄牙都可以生產酒和呢絨兩種產品,英國生產單位酒和呢絨的勞動投入都是100個單位,而葡萄牙生產單位酒的勞動投入為60個單位,生產單位呢絨的勞動投入為90個單位。兩國比較,英國在生產酒和呢絨上都處于劣勢地位,而葡萄牙則在兩種產品的生產上都處于優勢地位。按照絕對優勢理論,兩國之間貿易不可能發生。但是,根據比較優勢理論,雖然英國在酒和呢絨的生產技術上都處于劣勢,但在呢絨生產上的差距小一些,即在呢絨上具有相對優勢,英國可以生產2單位呢絨,而由葡萄牙生產2單位的酒,并進行1單位的酒和呢絨的貿易。這樣與分別由兩國各生產1單位的酒和呢絨相比,可以節省30單位的投入。這個例子說明了此較優勢理論的基本原理,即如果每個國家都出口本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則兩國都可以從國際貿易中受益。
3.赫克歇爾一俄林理論
2()世紀初,瑞典經濟學家赫克歇爾和俄林開始從生產要素稟賦的差別來解釋各國生產成本和價格的不同,重新分析國際貿易的基礎,這就是所謂的要素稟賦理論。要素稟賦,在這里是指一國所擁有的兩種生產要素的相對比例。這一理論認為,各國的資源條件不同,也就是生產要素的供給情況的不同,是國際貿易產生的基礎,從而進一步解釋了比較優勢理論,使得比較優勢理論更加完善和更加具有說服力。根據赫克歇爾一俄林理論,各國應該集中生產并出口那些能夠充分利用本國充裕要素的產品,進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國稀缺要素的產品。國際貿易的基礎是生產資源配置或要素儲備比例上的差別。通過國際貿易,往往會使各個國家之間的要素報酬(工資、利息、地租等)差異趨于縮小,出現要素價格均等
化趨勢。
4.規模經濟貿易理論
20世紀60年代以來,國際貿易的發展出現了許多赫克歇爾一俄林理論無法解釋的新的趨勢,例如,發達國家之間的貿易量大大增加,同類產品之間的貿易量迅速發展。由于發達國家的資源比例是相似的,特別是同類產品的生產更具有相同的要素密集性,這是與赫克歇爾一俄林的要素稟賦理論相矛盾的。美國經濟學家克魯格曼等提出了規模經濟的貿易學說,來解釋相似資源儲備國家之間和同類工業品之間的雙向貿易現象,并形成了當代貿易理論。
傳統的貿易理論一般不考慮生產規模的變化,或假設規模報酬不變。而規模經濟貿易理論認為這一假設是不完全的。因為在現代社會化大生產中,許多產品的生產都有規模報酬遞增的特點,即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單位要素投入能夠生產更多的產品,因此單位產品的生產成本就會降低。大規模的生產可以降低單位產品的生產成本。生產企業的規模需要大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實現規模效益。各國利用規模經濟來生產有限類別的產品,如果每個國家只生產幾類產品,那么每種產品的生產規模就會比生產所有產品時的規模更大,才能實現國際分工的規模效益,這是現代國際貿易的基礎。
另外,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假設各國生產的產品都是同質的,國際市場是完全競爭的。克魯格曼則認為,工業產品是類似的,但不是同質的,大多數工業產品的市場是不完全競爭的。
(二)影響國際貿易的因素
1.影響一國出口貿易的因素
從出口貿易方面來看,影響一國出口貿易的因素主要有:
(1)自然資源的豐裕程度。如果一國有充裕的自然資源,除了能滿足本國生產和消費的需要外還有剩余,或者該國擁有的資源在國際上的豐裕程度相對較高,就可以利用這種資源的絕對優勢和相對優勢,通過增加出口來獲得外匯收入。
(2)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的高低。一國的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越高,其加工制成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就越強,且出口產品的附加值也越高,這不僅會增加出口商品的數量,更能增加出口額。
(3)匯率水平的高低。如果一國貨幣匯率下跌,即對外貶值,則外幣兌換本幣的數量就會增加,這意味著外幣購買力的提高和本國商品、勞務價格的相對低廉。這就有可能使出口商在不減少收益的的情況下,降低出口商品價格,增加出口。同時,這也有利于本國旅游收人及其他勞務收入的增加。反之,如果一國貨幣匯率上升,則會導致相反的結果。
(4)一國出口貿易水平的高低,不僅取決于本國的經濟狀況,還受國際市場需求水平和需求結構變動的影響。例如,在世界經濟出現不景氣的情況下,由于國際市場需求不旺,各國的出口貿易都可能因此而減少。
2.影響一國進口貿易的因素
影響一國進口貿易的因素主要有:
(1)一國的經濟總量或總產出水平。在一般情況下,一國的經濟總產出水平越高,經濟總量,例如GDP的規模越大,其進口貿易額就越大。
(2)ff2率水平。匯率水平不僅對出口貿易產生重要影響,也是影響一國進口貿易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國貨幣匯率上升即貨幣升值,以本幣標示的進口商品價格就會下跌,本國居民對進口商品的需求就會增加,為滿足這種需求,就要擴大進口貿易。當然,如果匯率下跌,則會導致進口貿易的縮減。
(3)一國進口貿易水平的高低同國際市場商品的供給情況和價格水平的高低也有直接的聯系。在國際市場上,如果商品供給短缺,從而導致價格大幅度上升,就會使一國的進口貿易受到影響,反之亦然。一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水平,不僅取決于本國的總體經濟狀況和經濟實力、產品的競爭力以及世界市場的供求關系,而且與各國政府對進出口貿易的限制或貿易政策有關。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