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介紹2012年初級經濟師考試經濟基礎知識第八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的歸納筆記,希望本文能夠幫助您更好的全面了解2012年經濟師考試的相關重點!!
第八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
一、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職能與宏觀經濟調控
(一)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職能
考試內容: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職能
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職能包括三個方面:
①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職能
②對國有資產管理和營運的職能:其目標是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③承擔社會經濟基礎設施和社會公共事業建設的職能
社會主義宏觀經濟調控是指社會主義國家從社會整體利益出發,為實現宏觀經濟總量的基本平衡和經濟結構的優化,引導國民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對國民經濟總體活動進行的總體調節和控制。
社會主義宏觀經濟調控的主體是國家,對象是國民經濟總體活動,并通過對市場的調控來實現政府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時,應政企分開,綜觀全局,以實現國民經濟綜合平衡為目標,以間接調控為主要管理手段。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宏觀調控的必要性
考試內容:實行宏觀調控的必要性(掌握)。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宏觀調控的必要性表現在(多選題):
①是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要求。
②是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要求。
③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合理有效運行的需要。
④是使微觀經濟活動符合宏觀經濟目標的需要。
二、宏觀經濟調控的目標、方式和手段
(一)宏觀經濟調控的目標
考試內容:宏觀經濟調控的目標
宏觀經濟調控體系(是一個目標體系)是由宏觀經濟調控目標和宏觀經濟調控政策、方式和手段組成的。
宏觀經濟調控目標有(多選題):
(1)保持經濟總量平衡和結構優化。這是社會主義宏觀經濟調控的基本目標。
供求總量的平衡,是保持國民經濟大體按比例發展的最基本的平衡。
經濟結構是社會生產一定發展階段上國民經濟各部門、社會再生產各環節、社會各地區之間的比例、構成及相互關系。
(2)保持經濟適度增長
(3)保持物價總水平的基本穩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價格機制以市場調節為主,政府對價格間接調控。
(4)實現充分就業和收入分配公平
(5)國際收支平衡
(二)宏觀經濟調控的方式
考試內容:國民經濟宏觀調控的方式(掌握)。
宏觀經濟調控有直接調控和間接調控兩種方式。
直接調控就是國家用行政手段和指令性計劃,而不通過市場機制來進行的宏觀調控。
間接調控是國家用經濟手段通過市場機制來實現的經濟宏觀調控。
兩種宏觀調控方式相區別的主要標志是國家采取的宏觀調控手段是否通過市場機制這一中間環節來發揮作用。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客觀上要求國家的宏觀調控由直接調控為主轉向間接調控為主,建立以間接調控為主的宏觀經濟調控體系。
(三)宏觀經濟調控的手段
考試內容:宏觀經濟調控的手段(掌握)
1.計劃手段
在計劃管理中采取指令性計劃和指導性計劃兩種方式。計劃體制改革,就是要從指令性計劃管理為主,轉變為以指導性的間接計劃管理為主,即國家計劃總體上應當是指導性的計劃。
2.經濟調控手段和經濟杠桿
社會主義宏觀經濟調控以間接調控為主,就是主要依靠經濟手段進行宏觀調控。
經濟手段是指依據價值規律的要求,通過運用與價值形式相關的各種經濟杠桿調節經濟主體的經濟利益,以達到宏觀經濟調控目的。
3.法律調控手段
4.行政調控手段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應以經濟調控手段為主。
三、宏觀經濟調控政策及其綜合協調
宏觀經濟調控政策主要有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收入政策等。
(一)財政政策
考試內容:財政政策(掌握其涵義和類型)
1.財政政策及其政策體系
概念:財政政策是指以國家為主體制定的,主要通過財政收支規模與結構的調整實現社會經濟目標的經濟政策。
財政政策是由財政收入、財政支出、預算平衡、國家債務等方面的政策構成的財政政策體系。
財政收入政策的主要內容是由稅種和稅率所構成的稅收政策,財政支出政策的主要內容是政府的各項預算撥款政策。
財政收入政策和財政支出政策的主要任務在于調節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基本平衡。(這也是宏觀經濟調控的目標。)
2.財政政策的調控作用及手段
財政政策在宏觀調控中的作用:
①通過直接參與分配,對社會總需求和社會總供給進行調節,使之趨于平衡,促進經濟穩定增長;②通過財政收支流向的控制對社會總供求結構進行調節,實現有限資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促進經濟結構優化,提高社會經濟效益;③通過對國民收入再分配的控制,調節初次分配的格局,縮小收入分配差距,促進經濟的協調發展。
財政政策的調控作用是通過財政手段實現的。
財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有:
① 國家預算;
國家預算的赤字政策和結余政策可以分別對社會總需求產生擴張或縮小的功能。
② 稅收:是籌集財政收入的主要工具。
③ 國債;
④ 財政補貼;
⑤ 轉移支付。
3.財政政策的類型
根據財政政策在調節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方面的不同功能,可將財政政策區分為平衡財政政策、盈余財政政策和赤字財政政策三種類型。
(1)平衡(中性)財政政策:財政收支平衡,從而對社會總需求既不產生擴張性也不產生緊縮性影響。
(2)盈余財政政策(緊縮性財政政策):通過增加稅收而增加財政收入,或通過壓縮財政支出來減少或消滅赤字,增加財政盈余,達到抑制社會總需求、消除總需求膨脹的效應。
(3)赤字財政政策(擴張性財政政策):通過減稅而減少國家財政收入,增加企業和個人可支配收入,刺激社會總需求,或通過擴大政府財政支出的規模,來擴大社會需求規模。
2007年的財政政策:
溫家寶說,要繼續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一是適當減少財政赤字和長期建設國債規模。二是政府預算支出和政府投資要優化結構、突出重點。三是合理安排中央財政超收收入。
調整投資與消費的關系。堅持擴大內需方針,重點擴大消費需求。保持固定資產投資適度增長,著力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益。
2009年我國采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而且得到了較好的執行,2009年第二季度政策效果開始顯現,積極財政政策對抵制經濟下滑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推動了經濟若干方面的發展。從宏觀經濟態勢和需求來看,要堅持積極財政政策,以穩定和鞏固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今年在綜合分析判斷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基礎上,中央決定2010年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在“兩會”記者會上,謝旭人部長已對積極財政政策的內容進行了重點闡釋。主要內容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一是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擴大居民消費需求。二是安排使用好政府公共投資,著力優化投資結構。三是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引導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四是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保障和改善民生。五是大力支持區域協調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二)貨幣政策
考試內容:貨幣政策(掌握其涵義和類型)。
1.貨幣政策及其政策體系
貨幣政策是指國家為實現宏觀經濟目標而采取的控制和調節貨幣數量、信貸規模和利率水平及穩定幣值的一種經濟政策。它是由信貸政策、利率政策、匯率政策等具體政策構成的。貨幣政策一般是由中央銀行來制定和執行的。
2.貨幣政策的調控作用及手段
我國貨幣政策的目標是保持幣值的穩定,并以此促進經濟增長。
貨幣政策對宏觀經濟的調控作用是通過貨幣政策實現的。
貨幣政策的作用:
①通過調控貨幣供應總量調節社會總需求和社會總供給;②通過調控利率和貨幣供應量控制通貨膨脹,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③通過對利率的調節影響人們的消費傾向和儲蓄傾向,進而調節消費與儲蓄的比重;④引導儲蓄向投資轉化,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⑤通過干預匯率、利用外貿等辦法來調節國際收支狀況。
貨幣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1)存款準備金率:迅速抑制或擴大信貸規模。
存款準備金: 商業銀行必須按規定把自己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交存中央銀行,作為準備金。
存款準備金率即準備金占吸收存款的比率。
(2)再貼現率:調整貨幣供應總量。
再貼現率:是商業銀行在向中央銀行貼現票據時被扣除的利息和票面額的比率。
補充:貼現與再貼現
貼現是指企業或個人等商業銀行客戶由于資金需要,在票據未到期以前將票據賣給商業銀行,商業銀行按票面金額扣除貼現利息后,將余額付給持票人的一種融資行為。
再貼現是相對于貼現而言的,商業銀行在票據未到期以前將票據賣給中央銀行,得到中央銀行的貸款,稱為再貼現。中央銀行在對商業銀行辦理貼現貸款中所收取的利息率,稱為再貼現率。
再貼現率的高低不僅直接決定再貼現額的高低,而且會間接影響商業銀行的再貼現需求,從而整體影響再貼現規模。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