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財政的概念與職能
第一節 財政產生的條件
財政既是一個經濟范疇,同時又是一個歷史范疇。
財政產生的條件
↓
財政怎樣產生
↓
財政的含義
知識點:財政產生的經濟條件
財政不是從來就有的,它是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伴隨著國家的產生而產生的。
原始社會初期,由于生產力發展水平極其低下,人們過著原始群居的生活,單獨的個人不可能取得維持生存的物質資料,任何人都不可能脫離生產勞動,沒有剩余產品,沒有國家,也不可能產生財政。
原始社會末期,由于生產力的發展,發生了社會分工,即第二次社會大分工——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標志人們不再是直接為了自身的消費而生產,還進行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的生產→商品生產。人們的生產勞動所創造出的勞動產品,除了維持自身的生存以外,還出現了日益增多的剩余產品,為財政的產生提供了可能。
【補充】
第一次社會大分工:指原始社會末期農業部落和游牧部落從狩獵、采集者中的分離;
第二次社會大分工:手工業和農業之間的分離;
第三次社會大分工:指原始社會晚期商人階層的產生。三次大分工奠定了以后社會分工的基本格局,并且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知識點:財政產生的政治條件
隨著社會分工的擴大,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進一步發展,剩余產品不斷增多,各個家庭逐漸脫離氏族群體而成為獨立的生產單位,私有制社會由此產生。
戰爭中的俘虜被保留下來,為奴隸主創造剩余產品形成奴隸,處于優越地位的公共事務組織者利用職權霸占土地掠奪公共財富逐漸成為剝削他人的奴隸主。社會的發展產生階級以后,階級斗爭也隨之發生。
奴隸主階級為了維護他們在經濟上的既得利益和政治上的統治地位,就需要掌握一種擁有暴力的統治工具,以鎮壓奴隸階級的反抗。于是,以前處理原始社會氏族組織逐步地轉變為國家。
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是階級統治的機器,是一個階級壓迫另一個階級的工具。國家區別于氏族組織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公共權力”的設立。奴隸制國家為了維持國家的存在及其職能,需要占有和消耗一定的物質資料。
由于國家本身并不從事物質資料的生產,它的物質需要就只能依靠國家的政治權力,強制地、無償地把一部分社會產品據為己有。在整個社會產品分配中,就分化獨立出一種由國家直接參與的社會產品分配,這就是財政分配。
奴隸制國家的出現,為奴隸制國家財政的產生提供了必然性。
【結論】
生產力的發展,剩余產品的出現→財政產生的經濟條件
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財政產生的政治條件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