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2013年中級經濟師考試金融專業的備考必看知識點,希望本文能夠幫助您更好的全面備考2013年經濟師考試!!
第二節 貨幣政策體系
一、金融宏觀調控與貨幣政策概述
(一)金融宏觀調控(掌握)
1、宏觀調控是國家對宏觀經濟運行的干預。其特點有:
(1)宏觀調控主要針對短期經濟運行,主要手段是財政、貨幣、匯率和收入政策
(2)宏觀調控由政府有關部門實施、操作
(3)宏觀調控與市場經濟不獨立
2、宏觀調控的方式(了解)
(1)戰略引導
(2)財稅調控
(3)金融調控
3、金融宏觀調控(掌握):是以央行或貨幣當局為主體,以貨幣政策為核心,借助各種金融工具調節貨幣供給量或信用量,影響社會總需求進而實現社會總供求均衡,促進金融與經濟的協調穩定發展的機制與過程。
4、金融調控存在的前提是商業銀行是獨立的市場主體、實行二級銀行制
5、金融調控手段:計劃調控、政策調控、法律調控和行政調控。
(二)貨幣政策及其特征
1、貨幣政策的涵義(掌握)
貨幣政策是央行為實現特定的經濟目標而采取的各種控制、調節貨幣供應量或信用量的方針、政策、措施的總稱。
廣義貨幣政策
狹義的貨幣政策
2、貨幣政策的基本特征(掌握)
(1)是宏觀經濟政策
(2)是調節社會總需求的政策
(3)是間接調控政策
(4)是長期連續的經濟政策
3、貨幣政策類型(掌握)
(1)擴張型貨幣政策
降低法定準備金率、降低再貼現利率、公開市場業務——買入
(2)緊縮型貨幣政策
擴張型貨幣政策的反向操作
(3)非調節型貨幣政策
(4)調節型貨幣政策
(三)金融宏觀調控機制的構成要素(了解)
(四)一種新的貨幣政策框架——通貨膨脹目標制
二、貨幣政策的目標與工具
(一)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掌握)
1、最終目標體系
(1)物價穩定
(2)充分就業
(3)經濟增長
(4)國際收支平衡
2、貨幣政策最終目標的矛盾性
(1)穩定物價與充分就業之間的矛盾
(2)穩定物價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矛盾
(3)穩定物價與國際收支之間的矛盾
(4)經濟增長與國際收支之間的平衡
貨幣政策的諸目標之間既矛盾又統一。只有因勢利導,慎重選擇,才能把握全局。
(二)貨幣政策工具(掌握)
1、存款準備金率
法定存款準備金政策是指由中央銀行強制要求商業銀行等存款貨幣機構按規定的比率上繳存款準備金,中央銀行通過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比率來達到收縮或擴張信用的目標。
存款準備金率通常被認為是貨幣政策最猛烈的工具之一。對貨幣乘數有影響(貨幣乘數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反向變化);對超額準備金影響;宣示效果。
優點:央行自主權最大;對貨幣供應量影響迅速;對金融機構比較公平
缺點:作用太強烈、缺乏彈性;政策效果受超額準備金的影響
2、再貼現率
再貼現率指央行通過正確制定和調整再貼現率來影響市場利率和投資成本,從而調節貨幣供給量的一種貨幣政策工具。
內容:調整再貼現率;規定申請再貼的資格
作用于經濟的途徑:借款成本效果;宣示效果;結構調節
再貼現工具的條件:金融領域以票據融資為主;商業銀行要以再貼現方式向央行借款;再貼現利率要低于市場利率。
優點:有利于央行發揮最終貸款者作用;比存款準備金率機動、靈活,還可調節結構;以票據融資風險小。
缺點:主動權在商行,而不在央行
3、公開市場業務
公開市場指各類有價證券自由議價,其交易量和交易價格都必須公開顯示的市場。
公開市場業務影響經濟的途徑
公開市場業務——利率——投資——經濟
公開市場業務——存款準備金——貨幣供應量——經濟
運用公開市場業務的條件:央行和商行都持有相當數量的有價證券;發達的金融市場;信用制度健全
優點:主動權在央行;富有彈性,可微調;可交叉、連續操作;還可穩定證券市場
缺點:達到效果時滯長;實施效果受影響的因素多。
4、其他貨幣政策工具
(1)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
是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的補充
證券市場信用控制
消費者信用控制
不動產信用控制
優惠利率
(2)直接信用控制的貨幣政策工具——行政命令
貸款限額
利率限制
流動性比率
直接干預
(3)間接信用控制的貨幣政策工具
道義勸告
窗口指導
三、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與中介指標
(一)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理論(掌握)
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掌握)指貨幣管理當局確定貨幣政策之后,從選用一定的貨幣政策工具進行現實操作開始,到實現最終目標之間,所經過的各種中間環節相互之間的有機聯系及因果關系的總和。
1.凱恩斯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理論(掌握)
凱恩斯認為,貨幣政策主要通過兩個途徑發揮作用:①貨幣與利率之間的關系;②利率與投資之間的關系。
(1)其具體思路是:貨幣供給相對于需求而突然增加后,首先產生的影響是使利率下降,然后又促成投資增加。如果消費傾向為已知量,則通過乘數作用,又可促使國民收入增加。
(2)凱恩斯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表述如下:
上述表達式中,Ms表示貨幣供給量,I 表示利率,I表示投資,P 表示物價,y 表示收入。
在這個傳導機制中利率是關鍵環節。
(3)凱恩斯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發展
A、M增加——r——E、Y(貨幣市場對商品市場的作用)
B、E、Y增加——貨幣需求增加(貨幣供給不變)——利率上升(商品市場對貨幣市場的作用)
C、r上升——總需求減少——產量下降——收入減少——貨幣需求下降——利率下降(貨幣市場與商品市場之間往復不斷相互作用)
上述傳導機制很可能因以下兩個因素而被堵塞:
① “流動性陷阱”的出現;
②投資的利率彈性(非常低)和貨幣需求的利率彈性。
2.貨幣學派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理論(掌握)
弗里德曼及其貨幣學派認為,貨幣政策傳導過程較為直接和迅速,并不像凱恩斯學派認為的那樣(通過利率)間接和迂回影響國民收入。弗里德曼及其貨幣學派認為貨幣供應量能直接影響國民收入
貨幣學派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M——E——I——y
上述表達式中,M為貨幣供應量,E為產出,I為投資,y為國民收入。
(1)M——E表示貨幣供應量變公直接影響支出
A、貨幣需求有內在穩定性
B、貨幣供給不會引起貨幣需求,是外生變量
C、貨幣供給增加,貨幣需求不變,人們手中貨幣增加,利率下降,公共支出增加
(2)E——I
A、人們手中超過意愿持有的貨幣多,可購買金融資產或非金融資產,或進行人力資本的投資
B、使金融市場、商品市場以人力資本市場收益改變
C、資產結構調整
(3)最終名義收入y變動
貨幣主義認為:貨幣政策的影響主要不通過利率間接影響投資和收入,而是因為貨幣供應量超過了人們的意愿持有量,然后間接影響社會支出和收入。
(二)貨幣政策的中介指標和操作指標——掌握
1、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
(1)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涵義(了解)
(2)貨幣政策中介目標設置的必要性
貨幣政策從制定實施到最終目標需要較長的時間,所以需要中間的目標來測定貨幣政策的作用和效果
A、測度功能
B、傳導功能
C、緩沖功能
(3)貨幣政策中介指標選擇的標準
首先必要具有內生性,
①可測性;
②可控性;
③相關性;
2、貨幣政策可選擇的中介目標
(1)利率
利率作為中介目標主要是指中長期利率。
優點:利率可控性強、可測性強、與最終目標的相關性也很強
缺點:現實經濟中,利率具有復雜性、易變性、利率調整的時滯性,特別是真實利率很難測量;而且利率兼具經濟變量和貨幣政策變量,不容易區分政策效果的程度。
(2)貨幣供應量
優點:
①貨幣供給量的變動能直接影響經濟活動
②中央銀行對貨幣供給量的控制力較強
③與貨幣政策意圖聯系緊密
④可以明確地區分政策性效果和非政策性效果
不足:以貨幣供應量作為貨幣政策目標的最大問題是指標口徑的選擇。
貨幣主義“單一規則”把M2作為貨幣政策的主要中間目標;美國也選M2。
3、貨幣政策的操作指標(掌握)
貨幣操作指標也稱近期目標,介于貨幣政策工具和中介目標之間。
(1)短期利率
具體操作時主要使用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但短期利率作為操作目標的的最大問題是利率對經濟產生作用存在時滯。
(2)基礎貨幣
基礎貨幣作為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