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經濟師考試輔導資料由2011年中國經濟師考試網匯編整理!!!
第十章 財政支出
一、財政支出分類
(一)財政支出的意義
財政支出,可以從兩個角度理解,首先,財政支出是一個過程;其次,從財政支出以貨幣度量的意義看,財政支出又是政府為履行其職能而花費的資金的總和。
就財政支出的本質而言,它是政府行為的成本。
(二)財政支出的分類及其內容
1.按政府支出功能分類
了解財政支出功能分類:支出功能分類,就是按照政府主要職能活動進行的分類,這是世界各國廣泛采用的一種分類方法。建立支出功能分類體系,是我國2006年新的政府收支分類體系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我國政府支出的功能分類包括:一般公共服務、外交、國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學技術等17大類。
我國現在預算支出分為“類”、“款”、“項”等不同級別的科目,共有17個“類”級科目,“類”級科目綜合反映政府的職能活動。
按照政府支出功能對財政支出進行分類具有重要意義(掌握):
(1)能夠清晰地反映政府各項職能活動支出的總量、結構和方面,有利于按照公共財政要求和宏觀調控需要,及時有效地進行支出總量控制和支出結構調整;
(2)為全面地、多角度地對政府支出進行分析創造了有利條件;
(3)便于進行國際比較。
2.按政府支出經濟分類
了解財政支出經濟分類的內容:支出經濟分類,就是按照政府支出的經濟性質和具體用途進行的一種分類。建立支出經濟分類體系,也是我國2006年新的政府收支分類體系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政府支出經濟分類包括12個“類”級科目,如工資福利支出、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等。
掌握財政支出經濟分類的意義:(1)可以使政府收支分類體系更加完整,使政府每一項支出的具體用途得到全面、具體、清晰的反映;(2)支出經濟分類既是細化部門預算的重要條件,同時也是預算單位執行預算和進行會計核算的基礎,有利于進一步規范和強化預算管理。
需要說明的是,2006年實施的政府收支分類改革并不改變現行的預算管理方式。根據預算管理需要,我國政府支出預算分為:一般支出預算、基金支出預算、債務支出預算。
(三)按財政支出最終結果分類(掌握)
按財政資金使用的最終結果分類,財政支出分為補償性支出、積累性支出、消費性支出。
(1)補償性支出,包括政府用于社會補償性的支出和物質生產領域的補償性支出。現在國家用于物質生產領域的補償性支出只有企業挖潛改造支出一項。
(2)積累性支出,主要是用于直接增加社會物質財富及國家物資儲備(包括用于擴大再生產、非生產性基本建設、建立社會后備)等方面的支出。
(3)消費性支出,是指用于社會公共需要方面的支出,包括文教、行政、國防等非生產部門的各項公用經費和人員經費。
4.按財政支出在經濟上是否直接獲得補償分類(重要)
按財政支出在經濟上是否直接獲得補償,或者說財政支出是否與商品和服務發生了交換分類,分為購買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購買性支出——等價交換,體現政府的市場性分配活動。轉移性支出——價值單方面轉移,體現政府的非市場性分配活動。
5.按財政支出發生的時間分類(掌握)
分為經常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
經常性支出是指維持公共部門正常運轉或者保障人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包括人員經費、公用經費、社會保障支出等。稅收應當成為經常性支出的補償方式。
資本性支出是指用于購買或者生產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用品所需要的支出,包括生產性支出和非生產性支出。資本性支出發生后將形成固定資產。資本性支出一般有兩種補償方式:稅收和國債。
二、影響財政支出規模的主要因素
理解財政支出規模的衡量指標:一是用絕對量來衡量;二是用相對量來衡量,如財政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
從世界各國財政支出的歷史進程看,財政支出規模一般是呈現不斷擴大的趨勢。
掌握影響財政支出規模的主要因素:
(一)經濟發展因素
(二)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可具體分為三個方面,即社會政治局面的穩定狀況、政治體制結構及政府工作效率、政府活動范圍。
(三)經濟體制制度因素
(四)社會因素
相關文章:
相關新聞: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