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匯率制度
(1)概念:是指各國對本國貨幣匯率變動的基本方式所做的一系列安排或規定,如規定本國貨幣對外價值、規定匯率的波動幅度、規定本國貨幣與其他貨幣的匯率關系,規定影響和干預匯率變動的方式。兩種類型:固定匯率制度和浮動匯率制度。
(2)影響匯率制度選擇的因素:經濟開放程度、經濟規模、內金融市場的發達程度及其國際金融市場的一體化程度、出口貿易的商品結構和地域分布、對的通貨膨脹率外語學習網
(3)人民幣匯率制度:1994年:匯率并軌,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2005年: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2、國際儲備
(1)概念:是指一國貨幣當局為彌補國際收支逆差、穩定本國匯率和應付緊急支付等目的所持有的國際間普遍接受的資產。
(2)國際儲備一般分為四種類型:貨幣性黃金、外匯儲備、在IMF的儲備頭寸和特別提款權。
(3)國際儲備的作用:融通國際收支逆差,調節臨時性的國際收支不平衡;干預外匯市場,從而穩定本國貨幣匯率;是一國對外舉債和償債的根本保證。
(4)國際儲備的管理實質上是外匯儲備的管理,因為外匯儲備占非黃金儲備的95%以上。包括:外匯儲備總量管理、外匯儲備的結構管理、外匯儲備的積極管理
3、國際貨幣體系
(1)概念
又稱國際貨幣制度,是指通過國際慣例、協定和規章制度等,對國際貨幣關系所做的一系列安排。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確定國際儲備資產;確定匯率制度;確定國際收支調節方式。
(2)國際金本位制:世界上第一次出現;英國1821年采用;1880-1914年是國際金本位制的黃金時期,鑄幣平價是各國匯率的決定基礎,黃金輸送點是匯率變動的上下限。
1)鑄幣平價;
2)波動幅度:黃金輸送點。1929-1933年,危機下,金本位制崩潰。
(3)雷頓森林體系:1945-1973年1)可兌換黃金的美元本位;
2)可調整的固定匯率;
3)國際收支的調節。布雷頓內在矛盾:特里芬難題。1973年崩潰。
(4)牙買加體系運行特征:
1)多元化的國際儲備體系;
2)多種匯率并存的浮動匯率體系;
3)國際收支的調節。
特里芬難題:1960年,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特里芬在其《黃金與美元危機——自由兌換的未來》一書中提出
“由于美元與黃金掛鉤,而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雖然取得了國際核心貨幣的地位,
但是各國為了發展國際貿易,必須用美元作為結算與儲備貨幣,這樣就會導致流出美國的貨幣在海外不斷沉淀,
對美國來說就會發生長期貿易逆差;而美元作為國際貨幣核心的前提是必須保持美元幣值穩定與堅挺,
這又要求美國必須是一個長期貿易順差國。
這兩個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個悖論。這一內在矛盾稱為“特里芬難題(Triffin Dilemma)”。
相關推薦: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