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常見營養障礙患兒的護理
1.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
(1)概念:由于多種原因引起的能量和(或)蛋白質長期攝入不足,不能維持正常新陳代謝而導致自身組織消耗的營養缺乏性疾病。多見于3歲以下的嬰幼兒。主要表現為體重減輕、皮下脂肪減少和皮下水腫,常伴有各器官功能紊亂。
(2)分型:消瘦型(能量不足)消瘦水腫型水腫型(蛋白質不足)
(3)病因:①膳食供給不足(原發性營養不良):e.g喂養不當(我國主要)
②疾病因素(繼發性營養不良)
(4)病理生理(要點)
①新陳代謝異常:a.肝臟細胞脂肪浸潤及變性
b.酸中毒&低血鉀/鈉/鈣/鎂
c.體溫偏低
②各系統功能低下:a.尿量增加而尿比重下降
(5)臨床表現
①體重不增(最早)>體重下降>皮下脂肪逐漸減少以致消失(順序:腹部>軀干、臀部、四肢>面頰)
>身高減少
②“四低”:體重、皮下脂肪、肌張力、體溫
“五差”:皮膚彈性、精神、消化功能、心腎功能、免疫力
③并發癥:a.營養性貧血(最常見);b.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c.感染;d.自發性低血糖(最嚴重)
(6)分型和分度
分型:①體重低下:體重低于同齡、同性[參照均值-2SD]無反應價值
②生長遲緩:身高低于同齡、同性[參照均值-2SD]反應過去或長期營養不良
③消瘦:體重低于同性、同高[參照均值-2SD]反應近期或急性營養不良
分度:中度低于均值減2-3SD
重度低于均值減3SD
(7)護理措施
①調整飲食,補充營養物質
*原則: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漸進,逐漸增加飲食,直至恢復正常
a.能量的供給
輕度 60-80kcal/kg>140kcal/kg
中、重度 45-55kcal/kg>120-170kcal/kg
b.b.蛋白質的供給:1.5-2.0kg/kg>3.0-4.5g/kg
c.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補充
d.盡量保證母乳喂養
e.選擇合適的補充途徑:鼻飼&靜脈
f.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
②促進消化,改善食欲 ③預防感染
④觀察病情 ⑤健康教育
2.兒童單純性肥胖
(1)病理生理:人體脂肪細胞數量的增多主要在:①出生后3個月;②出生后1年;③青春期\
(2)肥胖-換氣不良綜合征(pickwickian syndrome):嚴重肥胖者可因脂肪多度堆積而限制胸廓擴展及膈肌運動,導致肺通氣不良,引起低氧血癥、紅細胞增多、發紺,嚴重時心臟擴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3)診斷:對比 同性別、同身高參照人群均值
10% 超重 20% 輕度 30% 中度 50% 重度
3.營養性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rickets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1)概念:兒童體內維生素D不足而引起鈣磷代謝異常,產生的一種以骨骼病變為特征的全身慢性營養性疾病。
(2)病因:①日光照射不足(主要)
②維生素D攝入不足
③圍生期維生素D不足
④生長速度快,需要增加
⑤疾病及藥物影響
(3)臨床表現
1)分期:初期(早期)活動期(激期)恢復期后遺癥期
2)主要變化:①骨骼改變;②運動功能發育遲緩;③神經精神發育遲緩
3)具體變化
a.初期(神經興奮性增高):易激惹、煩鬧、多汗、枕禿
b.活動期
(4)護理措施
1)戶外活動
2)補充維生素D
3)加強生活護理,預防感染
4)預防骨骼畸形和骨折:衣著柔軟寬松,床鋪松軟,避免早坐、久坐、早站、久站和早行走
5)加強體格鍛煉:①胸廓畸形--俯臥位抬頭展胸運動;②下肢畸形--肌肉按摩
6)健康教育
4.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癥(tetany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1)概念:由于維生素D缺乏致血鈣降低,而出現驚厥、手足肌肉抽搐或喉痙攣等神經肌肉興奮性增高癥狀,多見于6個月以下小嬰兒。
(2)臨床表現
1)隱匿型:①面神經征(新生兒可有假陽性);②腓反射;③陶瑟征
2)典型發作:①驚厥(嬰兒期,突然發作,不發熱,最常見);
②手足搐搦(較大嬰兒,“助產士手”、“芭蕾舞足”);
③喉痙攣
(3)治療要點:止痙、補鈣、維生素D(!依次!)
(4)護理要點:①控制驚厥及喉痙攣:a.緩慢注射或滴注鈣劑;b.避免皮下或肌內注射,以免造成局部壞死
②防止窒息
最后的最后,2019年護士資格考試章節課“一折特惠”先到先得喲~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