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2013年環境影響評價師考試《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教材第三章的水環境現狀調查與監測詳細闡述,希望本文能夠幫助您更好的全面學習2013年環境影響評價師考試的重點知識!
2.其他環境水文地質問題調查
(1) 土地鹽漬化調查。
①土地鹽漬化基本特征調查。了解鹽潰化土壤的區域類型,查明鹽漬化土壤的分布范圍、面積;查明不同類型鹽漬化土壤母質的巖性成分、結構特征,表層土 壤粒度組成、滲透性、含鹽量及其組分;查明包氣帶及潛水含水層有關的巖土水理 性質,重點是潛水的埋藏條件、分布特征、補徑排條件,潛水水化學成分與性質和土壤溶液的酸堿度;確定土地鹽漬化性質與程度,并分析其發展趨勢。
②分析控制土壤鹽漬化的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了解氣象、水文、地貌、地 質、水文地質等自然因素以及農田灌溉、水庫滲漏等人為因素在土壤鹽潰化形成過程中的作用。
③了解土地鹽漬化的危害性和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并分析其發展趨勢。
(2) 土地沼澤化調查。
①土地沼澤化基本特征調查。查明沼澤化土地的分布范圍、面積與歷史變化; 查明泥炭沼澤地泥炭層和潛育沼澤地土層的特征及潛育化發育情況;了解包括植物、農作物的種類與生長情況和優勢動物種群。
②查明沼澤水的輸入、輸出、水位與水深、水質、水流方式、淹水持續時間
和淹水頻率等水文條件與地下水主要賦存層位、補徑排條件和水化學特征及其動態 變化等水文地質特征;根據沼澤的形成條件,確定沼澤的成因類型。
③分析沼澤化的演化趨勢及其對生態環境的正負效應。
(3) 海水入侵調查。
①了解海水入侵的地質環境背景。包括區域地貌形態、巖性結構及組合、地 質構造、海岸性質、海濱與入海河口變迀、地表水文、潮汐和氣候氣象特點等。
②查明咸、淡水層的巖性結構,含水介質及其特征,地下水水質咸化程度(cr、 Br和礦化度等)及其特征,地下水位動態變化,以及潮汐對地下水動態的影響,咸水體的空間分布范圍(距海岸帶的距離、面積)及咸水體與淡水體的接觸關系, 地下水、地表水與海水之間的水力聯系、補排關系和海水入侵通道。
③分析控制海水入侵的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了解海平面上升、潮汐等自然 因素和抽、排地下水等人為因素與海水入侵的關系。
④查明海水入侵的途徑,了解海水入侵的歷史及變化規律。根據水化學分析 成果,進行海水入侵程度分區,分析海水入侵發展趨勢。
⑤了解海水入侵對土地資源、地下水資源和生態環境等的危害及趨勢。
⑥了解海水入侵的勘查、監測、工程治理措施及效果。
(4) 地下水天然劣質水調查。
①查明地下水水質現狀,按《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06)和《地下水水質標準》(GB/T 14848—93)評價地下水質量,并分析其發展趨勢。
②查明地下水天然水質不良地段的分布、含水層位及其特征,主要超標物質 成份、含量及時空分布,并研究分析其形成原因。
③了解地下水天然水質不良帶來的危害,目前的防治措施及效果。
(5) 土壤污染調查。
①查明土壤污染現狀,按《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 15618—1995)評價土壤 環境質量,或按土壤環境背景值進行評價。
②基本查明土地利用情況與土壤特征;了解當地植物與農作物、經濟作物種 類、分布及生長情況與土壤質量的關系。
③查明工業、農業、污水灌溉等污染源類型、分布、數量和污染途徑。
④分析土壤污染發展趨勢,了解污染帶來的危害,目前的防治措施及效果。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