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備考2014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中大網校編輯特別整理了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科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與標準》歷年考試的重點,以備迎接2014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
景觀生態學法
景觀生態學法是通過研究某一區域、一定時段內的生態系統類群的格局、特點、 綜合資源狀況等自然規律,以及人為干預下的演替趨勢,揭示人類活動在改變生物 與環境方面的作用的方法。景觀生態學對生態質量狀況的評判是通過兩個方面進行 的,一是空間結構分析,二是功能與穩定性分析。景觀生態學認為,景觀的結構與 功能是相當匹配的,且增加景觀異質性和共生性也是生態學和社會學整體論的基本 原則。
空間結構分析基于景觀,是高于生態系統的自然系統,是一個清晰的和可度量 的單位。景觀由斑塊、基質和廊道組成,其中基質是景觀的背景地塊,是景觀中一 種可以控制環境質量的組分。因此,基質的判定是空間結構分析的重要內容。判定 基質有三個標準,即相對面積大、連通程度高、有動態控制功能。基質的判定多借 用傳統生態學中計算植被重要值的方法。決定某一斑塊類型在景觀中的優勢,也稱 優勢度值(D。)。優勢度值由密度CRd\頻率(Kf)和景觀比例(ip)三個參數計 算得出。其數學表達式如下:
Rd=(斑塊z?的數目廉塊總數)X100%
Rf=(斑塊z?出現的樣方數/總樣方數)XlOO%
Lv=(斑塊/的面積/樣地總面積)XlOO%
D0=0.5 X [0.5 X (Rd+Rf)+Lp] X 100%
上述分析同時反映自然組分在區域生態系統中的數量和分布,因此能較準確地 表示生態系統的整體性。
景觀的功能和穩定性分析包括如下四個方面內容:
生物恢復力分析:分析景觀基本元素的再生能力或高亞穩定性元素能否占 主導地位。
異質性分析:基質為綠地時,由于異質化程度高的基質很容易維護它的基 質地位,從而達到增強景觀穩定性的作用。
種群源的持久性和可達性分析:分析動、植物物種能否持久保持能量流、養
分流,分析物種流可否順利地從一種景觀元素遷移到另一種元素,從而增強共生性。
4)景觀組織的開放性分析:分析景觀組織與周邊生境的交流渠道是否暢通。 開放性強的景觀組織可以增強抵抗力和恢復力。景觀生態學方法既可以用于生態現 狀評價,也可以用于生境變化預測,目前是國內外生態影響評價學術領域中較先進 的方法。
相關文章:
更多關注: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報考指南 環評影響評價師教材 考試培訓 環評師報名時間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