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91麻豆免费免费国产在线_男女福利视频_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小向美奈子_在教室里和同桌做校园h文

當前位置:
首頁 >> 公務員 >> 申論 >> 申論熱點 >> 正文

申論熱點:如何正確看待農民工問題

發表時間:2014/1/26 16:29:23 來源:中大網校 點擊關注微信:關注中大網校微信
關注公眾號
申論熱點:如何正確看待農民工問題
  當前農民工問題的主要表現是什么?

  農民工,主要是指戶籍仍在農村,進城務工和在當地或異地從事非農產業的勞動者。農民工是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中產生的獨特社會現象。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入,極大地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業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農民從土地上轉移出來。同時,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大量外資企業陸續興辦,鄉鎮企業和私營企業迅速發展,創造了大量非農就業機會,帶動了一批又一批的農民進城務工。

  目前,全國農民工總數超過2億,其中進城務工的農民工達1.2億左右。農民工對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他們為農村增加了收入,為城市創造了財富,為城鄉發展注入了活力,促進了市場導向、自主擇業、競爭就業機制的形成,闖出了一條城鄉融合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新路。事實說明,農民工是一支不可缺少的新型勞動大軍。但另一方面,農民工數量巨大,無論是從農民工自身的文化素質、技能水平、生活條件而言,還是從政府及社會的引導、管理、服務而言,都存在著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

  對于農民工問題,黨和國家一向高度重視,制定了一系列保障農民工權益和改善農民工就業環境的政策措施,各地區各部門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積極的成效。但從現實情況看,農民工面臨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

  農民工問題產生的四個深層次原因

  1.城鄉分割的二元結構是產生農民工問題的體制性根源。

  2.相關法律不健全,法制不完善。

  3.政府管理和職能轉變不到位。

  4.企業社會責任弱化,農民工自身素質偏低。

  一是農民工的工資長期偏低而且拖欠現象相當普遍。長期以來,有些地區農民工工資幾乎就沒變過,即使有增加,幅度也很小,趕不上物價的上漲。近年來,盡管各地清欠農民工工資的力度在不斷加大,但拖欠事件依然屢有發生。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全國農民工工資拖欠仍達到1000億元,其中建筑企業拖欠工資的比例為72.2%,僅有6%的農民工能按月領取工資。部分地區和行業出現“民工荒”的直接起因,就是企業開出的薪酬過低。

  二是工作條件差,技術培訓少,職業病和工傷事故多,缺乏社會保障。農民工在城市所從事的大多為臟、累、苦、差的職業,工作環境狀況堪憂。據統計,我國農民工群體中沒有接受過技術培訓的占76.4%,再加上勞動時間長、安全條件差,導致農民工傷病較多。目前農民工養老、失業、醫療、工傷、女職工生育保險的參保率,分別為33.7%、10.3%、21.6%、31.8%和5.5%;而農民工的企業補充保險、職工互助合作保險、商業保險的參保率更低,分別為2.9%、3.1%和5.6%。農民工一旦出事,很難得到應有的補償,生活往往陷入困境。

  三是子女上學、生活居住、文化需求等方面存在諸多困難。長期以來,農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學的問題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決。城市公辦中小學一般不接受農民工子女上學,而一些適合普通農民工子女上學、收費低廉的民辦簡易學校,在一些地方卻得不到承認,有的被強行關閉。農民工由于收入微薄,所以居住條件比較差,通常是多人擠在一間小小的出租屋里,衛生、安全等方面均存在著隱患。由于長期遠離家鄉,業余生活貧乏,缺乏認同感和歸屬感,他們的精神文化需求還遠遠得不到滿足。

  此外,大多數農民工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系統的就業培訓。他們的維權意識、自我保護意識也亟待提高,在自己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還不懂得通過合法手段來保護自己。

  怎樣認識解決好農民工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農民工已成為經濟建設中的生力軍。他們廣泛分布在國民經濟的各個行業,其中在加工制造業中占從業人員的68%,在建筑業、采掘業中占到近80%,在環衛、家政、餐飲等服務業中占到50%以上。人們很難想象,如果農民工一旦消失,我們的經濟該如何發展,我們的城市該怎么運轉。農民工在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因此,在當前我國社會正處于矛盾多發期之時,關心和保護農民工,進一步解決好農民工問題,化解可能引發的社會矛盾和糾紛,對于促進改革發展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解決農民工問題,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迫切需要。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城鄉發展,必須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建立健全統籌城鄉發展的體制和制度,促進工農、城鄉協調發展,使城鄉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而要從根本上改變城鄉二元結構,就必須充分調動農民工群體的積極性,實行維護農民工權益的政策措施。做好農民工工作,有利于解決“三農”問題,協調工農關系,實現城鄉共同繁榮發展。

  解決農民工問題,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全體社會成員都享有平等權利,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這必然要求解決好農民工在勞動工資、就業環境、公共服務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切實保障農民工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權益,為農民工創造一個公平、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做好農民工工作,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形成充滿活力、和諧安定的社會局面。

  解決農民工問題,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項戰略任務。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是世界各國工業化、城鎮化的必然趨勢。農民工隊伍的出現和壯大,是我國特色的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的正確抉擇和有效途徑。大量農民工在城鄉之間流動就業的現象,必將是長期的。我們必須順應工業化、城鎮化的客觀規律,并從我國國情出發,正確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有序轉移。能否解決好農民工問題,直接關系到我國現代化進程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實現。

  解決好農民工問題從何處入手?

  2006年新春伊始,國務院頒布了《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這是我國第一個全面研究解決農民工問題的重要指導性文件,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

  《國務院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的主要內容

  做好農民工工作的基本原則:公平對待、一視同仁,強化服務、完善管理,統籌規劃、合理引導,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立足當前、著眼長遠。

  做好農民工工作的主要任務:1.抓緊解決農民工工資偏低和拖欠問題;2.依法規范農民工勞動管理;3.搞好農民工就業服務和培訓;4.積極穩妥地解決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5.切實為農民工提供相關公共服務;6.健全維護農民工權益的保障機制;7.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

  文件頒布后,在廣大農民工中引起熱烈反響,也受到整個社會的普遍關注。人們相信,這個《意見》的實行,必將會給兩億多農民工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解決好農民工問題,必須認真落實《意見》精神,按照《意見》的部署,政府、企業、社會各方面都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履行好相應的管理、引導、服務的職責,形成推動解決農民工問題的合力。

  首先,要抓緊解決當前農民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徹底清理和取消對農民工的一切就業管理限制、收費和歧視性政策,使他們和城市職工享有同等的權利和義務。切實解決農民工工資偏低和拖欠問題,抓緊建立工資支付監控制度和工資保證金制度,嚴格執行最低工資制度。嚴格執行勞動合同制度,建立權責明確的勞動關系。加大監管力度,依法規范農民工勞動安全衛生管理。健全維護農民工權益的保障機制,積極穩妥地解決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著力解決工傷保險和大病醫療保障問題,逐步解決養老保障問題。

  農民工遠離家鄉,置身于陌生的環境,需要得到各方面的扶持和照顧。輸入地政府要切實轉變職能,把農民工納入公共服務體系,多為農民工排憂解難,統籌解決他們在就業培訓、子女入學、公共衛生、居住場所、文化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要根據市場需求,大力推進“陽光工程”和“春風行動”,搞好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和免費就業服務。切實解決農民工子女入學問題,以輸入地政府為主,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把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納入當地教育發展規劃,列入經費預算,實行同等待遇。

  什么是“春風行動”?

  從2005年開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確定每年春節后在全國組織開展為農民工送崗位、送政策、送服務、送信息的“春風行動”。

  “春風行動”的主要內容,就是利用春節后農村勞動者進城求職務工高峰的關鍵時期,廣泛開展有關農民進城求職務工方面的政策宣傳,并通過組織大型招聘會等多種方式,集中各方面的力量為大批進城求職務工人員提供就業服務。

  同時,堅持“兩條腿走路”,把異地轉移與就地轉移相結合,引導農村勞動力合理有序流動。既積極引導農民進城務工,又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和縣域經濟,擴大農村勞動力在當地轉移就業。要引導相關產業向中西部轉移,增加農民在當地的就業機會。大力開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民就業和增收。積極穩妥地發展小城鎮,提高產業集聚和人口吸納能力。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依法保護農民工土地承包權益,使他們進退有路。

  另一方面,要堅持當前和長遠相結合,積極推進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逐步解決長期城鄉分割的二元結構所帶來的深層次問題。比如,通過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適當放寬農民工在城市落戶條件,積極穩妥地解決符合條件的農民工戶籍問題。

  農民工到底姓“農”還是姓“工”?

  農民工,顧名思義,是“農民”和“工人”的結合。那么,農民工究竟該姓“農”還是姓“工”呢?

  可以說,這是農民工最關心的一個問題。回答這一問題,必須從農民工隊伍自身的發展變化中去尋找。

  20多年來,農民工隊伍本身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除了一部分亦工亦農的季節工外,絕大多數進城就業的農民工與土地之間已沒有勞動和收入上的關系。他們長期在城市就業,取得工資收入,廣泛分布在國民經濟各個行業,并在很多行業已占從業人員的半數以上。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2004年的調查,農民工已占企業員工總數的近60%。

  2003年9月召開的中國工會十四大提出,“農民工已經成為我國工人階級的新成員和重要組成部分”,農民工加入工會被首次寫入這次大會的報告。2004年初的中央1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第一次明確認定“進城就業的農民工已經成為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作出這樣的論斷,有著充分的實踐依據和重大的現實意義。

  農民工的數量,已超過了傳統上由城鎮居民構成的產業工人,使中國產業工人隊伍結構發生重大變化。把長期在城市就業的農民工確認為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極大地壯大了工人階級隊伍,有助于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提高黨對新生社會階層的凝聚力。同時,它有助于提高農民工的政治地位,消除對農民工的社會偏見和歧視,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推動農民工問題的最終解決,進而打破城鄉分割的二元結構,促進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農民工,這一活躍在城鎮和鄉村中最積極、最能干、最可敬的新生力量,他們在創造社會財富的同時也在塑造自己。隨著《意見》中各項政策措施逐一落到實處,一定能夠進一步激發廣大農民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有力地推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整個現代化事業的進程。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

2頁,當前第1頁  第一頁  前一頁  下一頁
最近更新 考試動態 更多>

考試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