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前我國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千城一面"現象嚴重,對此你怎么看。(內蒙古公務員2013年7月17日上午)
【題目類型】這是一道綜合分析類題目,是典型的現象類綜合分析題。
【答題思路】現象類題目的答題思路為:扣題—分析—對策—升華。
【考查要點】通過這道題目主要考察考生對于現象的綜合分析能力。
【題目主題】城鄉建設
【參考答案】
隨著我國城鄉建設步伐的加快,出現了“千城一面”、“千村一面”的現象。雖然城市建設是為了給人民提供一個更好更便利的生活環境,但是如果把所有的城市都建成大同小異的模樣,抹殺了城市的個性,是不利于地方文化的保留和建設的。走在許多城市的繁華街道上,會讓人產生一種同樣的錯覺:不知此時身在何處。這最終會導致人們失去對城市的歸屬感。而這種現象的不斷加劇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第一,我國相關法律的缺失。在進行城市建設時,普遍追求高樓大廈等現代建筑,單純追求城市的現代性和科技型,而忽視了城市的古老文化和個性。這就會侵蝕到老城區、古建筑群、特色景觀等等具有典型地方代表性的建筑和景觀,而我國對于此方面的法律還處于起步階段,遇到問題時無法可依,使開發商們鉆了法律的空子,造成不可彌補的文化損失。所以,想要改善“千城一面”的現象,我建議從具有強制效率的法律入手,制定相關法律去保護具有文化和歷史意義的古建筑,例如制定景觀法和景觀評價體系來從國家層面制止這種現象。
第二,城市文化意識淡薄。物欲橫流的今天,大家對于文化的缺失越來越嚴重了。就出現“千城一面”的現象而言,首先城市規劃的相關部門就缺乏對于城市文化的認識,不能正確認識一些具有地方代表性的文化建筑和個性景觀,從而在審批是就出現了問題。其次群眾的文化意識淡薄,并不知道身邊建筑的變化具體帶來了什么,帶走了什么。所以要大家加強群眾的文化建設,要讓他們明白,城市的現代性不能以犧牲城市個性和城市歷史為代價;要讓他們知道身邊的古建筑和美麗的景觀的消失是不可彌補的損失。
最后,作為群眾一員的我,要樹立正確的文化意識,要熱愛家鄉熱愛那些有歷史、有故事的建筑,從自我做起去影響家人影響朋友共同樹立文化意識,并且迅速行動起來。如果我有幸成為一名公務人員,那么就更應該背起責任,充分利用資源,積極倡導城市個性和城市靈魂的保護,配合相關部門開展群眾教育工作,為城市的建設貢獻一份正能量。
2.有些時候合乎情理的事情不合乎法律,有些時候合乎法律的事情不合乎情理,對此你怎么看。
思路點撥:此題為綜合分析觀點類題型。考查法律與情理的關系,深層次涉及的就是法治與德治。考生可從解釋這兩句的含義、論證其合理之處并提出如何來踐行或處理好法律與情理之間的關系。
參考答案:
正如題干中所說,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的確存在合理不合法和合法不合理的情況。有些做法是符合情理,也體現了人性化的一面,但是從法律角度來講卻不符合相關的法律規定。而有些做法是遵循了法律的原則和規定,但是卻不符合情理。這二者看似矛盾,其實并不矛盾,在現實社會中的確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但需要正確處理這二者的關系。合乎情理但不合乎法律和合乎法律合乎情理是這個社會存在的正常現象,這二者并不矛盾。
首先,“合乎情理”有效和有益地填補著民間社會中的“法外”空白。如果說法律為社會提供一個大的規則,那微觀秩序還是要靠民間合乎情理的傳統來提供。因為再完備的法律條文,也不可能窮盡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試圖以法規來規范百姓的所有生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所有問題,實際上是不可取的,甚至有時是有害的。比如說,在高考期間,英語聽力考試時,考場外等候的父母怕產生噪音,影響孩子聽力考試,于是自發組成人墻,擋住了所有車輛。這引起了社會輿論的指責,他們的行為雖然不合法,可孩子高考是“一考定終生”,在民間有廣泛的“合乎情理”。所以,只要大致合乎民間情理,又無違法亂紀的大錯,就沒必要都硬邦邦地納入理性批判的框架。但是在這紛繁復雜的社會中,道德觀念并不能從根本上來解決問題,還需要法律來加以約束和規范,才能保證社會的正常運轉。
其次,一個良好的社會秩序需要法律來約束,“無規矩不成方圓”,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任何一個國家的正常運行都需要法律。在我們中國,不論我們是否承認,在很大程度上確實存在著“情大于理”的成分。因此,就出現了“合情不合法”的現象。但是也存在一些“合法不合情”的現象,向農民工征收個稅雖然合法,但卻顯然不合理,違背了稅收增進全社會和每個國民福利總量的終極目的。所以,這需要執法者在執行的過程要堅持公平正義的原則,講究自己的良知。
最后,強調建立法治社會和重視制度建設并不矛盾。現在,我們的社會出現一些問題,缺乏法律規范是一個方面,而另一方面正是因為破壞了民間規則中“合乎情理”的底線,所以,我們在完善法治社會的同時,也必須尊重、包容和修復民間的“合乎情理”。因此,要使情理和法律完美的結合在一起,第一,法律不但在形式上要體現公平正義,更要在實質上體現普通人的良心,維系正常人的健康情感。第二,立法者在立法時要注意法律與清理的統一,讓法律合乎情理,情理法完美結合。第三,執法者把依法辦案與合乎情理相統一,在執法時盡量注意法律的普遍性與個案的差異性,注意把握執法的社會效果。總之,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才能更加完美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
2013年7月17日下午內蒙古公務員面試真題解析
2. 統計顯示我國居民的科學素養僅為3.27%,對此你怎么看?(內蒙古公務員2013年7月17日下午)
【題目類型】這是一道綜合分析類題目,是典型的現象類綜合分析題。
【答題思路】現象類題目的答題思路為扣題——分析——對策——升華。
【考查要點】通過這道題目主要考察考生對于現象的綜合分析能力。
【題目主題】科學素養
【參考答案】
公民科學素養是反映公民科學素質發展水平的綜合指標,由了解科學知識、理解科學方法、理解科技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等三部分構成。隨著我國經濟和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科技的發展,但不可否認,我國大眾的科學素養普遍偏低,統計顯示我國居民的科學素養僅為3.27%,令人堪憂。如果這種狀況持續下去,將制約我國未來的發展。
我覺得我國公民科學素養普遍偏低,是由以下幾點原因引起的:首先是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得學校、家長和學生個人存在這樣一種想法,就是在學校學習知識只是為了升學、為了考一所好大學,但凡跟考高分沒有關系的學科是無關緊要的,使得學生的科學素養很低。其次是整個社會的科學技術教育環節太薄弱了,使得老百姓覺得科學技術是科學家的事情,跟他們沒關系。再次是科普渠道有限,科技館、博物館、科學書籍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科學素養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我國的前途,必須下大力氣提高公民的科學素養,我有幾點想法:第一,繼續推進教育體制的改革,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改變過去只重視高考,對其他方面發展的重視度不夠的教育模式;第二,學校領導要高度重視學生科學素質的教育,增加投入,可通過開設使學生歡迎的科技課及相關實踐課,培養學生對科學技術的興趣;第三,政府要加強教育和宣傳,提高社會大眾對科學技術的興趣;第四,各級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對于科學技術的需求;第五,博物館、科技館等各類科普場所的工作人員要加強創新,使這類場所能吸引更多的民眾參與進來。
全民科學素養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事情,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堅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大眾的科學素養一定可以普遍提高。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