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每一所學校的減少,往往意味著這所學校周邊學生上學路途的增加,雖然由于計劃生育的影響,農村人口正逐年下降,但下降的只是絕對人數,村莊并沒有消亡。由于農村路況的糟糕和交通工具的落后,經常發生交通事故,導致悲劇的發生。撤并的另一直接后果是,學校集中后,一些中心小學變成了巨無霸,巨型班級里人數多得連課桌椅都擺不開,由此給學校的管理和教育資源的分配等方面帶來巨大難題。而且,即使發展了農村寄宿制學校,但由于學生人數太多,學校資源不夠,這些學校學生的住宿、吃飯、運動、衛生、安保等條件也都存在短缺問題,幾十甚至上百個學生擠一個房間的現象并不鮮見,有些學校因為提供不了午餐,導致孩子餓肚子,由此也導致免費午餐項目成為2012年蔚為壯觀的民間公益行動。
但問題遠遠不止這些,因住宿學生增加,教職員工承擔了大量本該由家長承擔的養育教育任務,承受了很大的精神壓力。同時,年齡太小的孩子住校學習,生活也難以自理。上學路途遙遠,不論寄宿與否,都會使農村家庭教育成本增加,即使在西部偏遠地區。這種增加額度也在千元以上,這也由此導致在農村一些地區出現較多的輟學現象。就在2012年,Y省F村小學五年級的一個班就有10個學生輟學,“無論老師怎么勸說,家長和孩子都不愿回學校”。北京大學教育學院K教授認為,撤點并校帶來的親情的斷裂和鄉土認同的迷失,是更值得反省的問題。“一個五六歲的孩子離開父母,來到寄宿制學校,家庭的溫暖、家人的溫情被剝離了,親情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這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利影響。”
21世紀教育研究院X副院長也認為,朗朗書聲在很多農村消失,農村越發顯得缺乏生氣了。因為讀書聲是鄉村文化的重要元素,鄉村也會因為有學校而變得完整,同時,鄉村教師作為鄉間的“知識分子”,也扮演著無可替代的推崇知識和傳播文化的角色,但撤點并校卻切割了文化與鄉土之間的聯系。因此,在2011年,無論是從媒體報道的情況看,還是從學術調查研究結論看,撤點并校在某些地區不僅沒有帶來農村教育的欣欣向榮景象,反而導致上學難、輟學增多、公共安全事故頻發等問題。甚至還有研究顯示,縮小城鄉教育之問差距的愿望也未實現,反而有進一步拉大之勢。
美國也曾掀起過一場轟轟烈烈的“撤點并校”運動,全美國的學區由1961年的36402個下降到1970年的17995個。然而,即使美國在撤點并校中做了充分投入,在校車等教育資源的供給上做了充分準備,但仍有多項研究表明在教學質量、教學投入、學生成長等方面,合并學校不一定有什么裨益,還可能帶來壞處。因此,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又開始了一場“小規模學校”運動,讓辦學更加多元化。
4.近期虐童事件頻發,幼兒教師教育尺度成為備受關注的熱點。從山西太原5歲女童被老師打了70記耳光,到浙江溫嶺幼師揪住男童雙耳提起離地10厘米,再到山東東營幼兒園教師針扎多名幼童被刑拘……每一件幼兒園虐童事件都讓人揪心憤怒。是個別幼師人性冷漠、素質低下。還是這些孩子真的驕縱任性到要讓老師如此對待?
閔行區的朱小姐認為老師適度的輕微懲罰,家長是可以接受的。有時,自己的孩子做錯事時.家長都會很生氣地打他的屁股,更何況管理那么多孩子的老師呢?朱小姐說,中國古代教書先生也是用戒尺來拍打孩子的手背以示懲戒的。當孩子做錯事時,輕微體罰是有必要的。黃先生說。幼兒教師最重要的就是事事為孩子著想,幼兒園的教師必須具備兩種功能,一個是教育,另一個就是看護。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心智上不成熟:需要老師花時間去陪伴和引導。若有些孩子真是做了出格的事情,必須批評,但絕不能傷害他們,不論是心靈還是身體,這種傷害經過時間的累積,會對孩子今后的人生造成影響,甚至形成人格缺陷。
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他們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每一句鼓勵的話語,都會使孩子信心百倍。每一句粗暴的呵斥,都會傷害他們的自尊。輕易地否定孩子,對他們的能力表示懷疑,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是非常可怕的。“傻、呆、笨、壞”,在孩子的心中是非常嚴厲的判決,會將他們變成一個家庭或學校的“另類”,在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的同時,心靈世界也會因此而一片灰暗。
從目前的現實情況來看,學前教育還沒有納入義務教育的范疇之內,國家在這方面的投入力度明顯不足。為了滿足孩子接受學前教育的“硬需求”,國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到學前教育當中.彌補公辦教育的不足,幼兒園由此進入到過度市場化階段,大量缺乏辦學資質、教育設施不合格的企業和個人混進來,學前教育變成一種徹頭徹尾的“商品”。為了控制成本,或是應對財政上的壓力.一些幼兒園不得不降低教師的工資水平,同時也降低了入職的門檻,難免會有一些無從業資格證書、教學能力不足、教學方法不當,甚至是性格上存在缺陷的人進入幼教隊伍。薪資水平較低,又無法得到足夠的尊重和社會認可,這些教師也就很難把幼兒教育當做一生的事業。
很顯然,僅從行業自律和職業道德方面對幼師的從業行為進行約束是不夠的,在財政投人有限的前提下,需要相關部門加大行業監管和對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多數城市對幼兒園的管理依據仍是國務院在20世紀80年代末頒布的《幼兒園管理條例》,條例對體罰幼兒的情況作出了規定。具體到基層管理部門的執行方面,規定的重點放到了“對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罰款”上來,這樣的懲罰力度太過輕微,很難起到顯著的約束作用。而且,條例對于主管部門是否要為監管不力承擔一定的連帶責任,沒有作出明確說明,主管部門在監督權的行使方面,也就有了更大的彈性空問。教師素質難以保障,懲罰的力度又不足,加上監管的空白,出現連扇五歲孩子幾十個巴掌的事,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5.繼“中國式過馬路”之后,“中國式接送孩子”又成為網絡熱門話題。N市華僑路茶坊將這一話題置頂到首頁,立即引來眾多網友的跟帖熱議。而類似的話題,在全國各地的論壇中,也吸引了眾多學生家長的吐糟。事實上,每到下午放學時間,全國各地小學門口,便會上演“中國式接孩子”。在配有兩張照片的報道中,可以看到在N市鼓樓區第一中心小學門口,附近的馬路上滿是接送孩子的家長,其間各種交通工具都有,自行車、三輪車、電動自行車、汽車,大人、學生混跡其間,把一條寬闊的馬路塞得滿滿當當的,人流和車流散向各個方向,毫無交通秩序可言,給城市造成了很大擁堵,讓路人苦不堪言。
結合目前的環境來說,“中國式接送孩子”沒有什么問題,最起碼,讓我們的家長放開孩子的手目前還比較困難。
在眼下的出行環境里,別說是小學生了,就是成年人也不見得能保證安全。一家調查機構實施的“汽車大國交通死亡人數對比調查”顯示:排在前四位的分別是中國、美國、日本、德國。其中,全國2011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中小學生共4205人,即每3-4天,全國就有一個班的孩子消失!在這樣的出行環境中,誰能保證孩子自己回家的道路會是順暢的呢!
公安部的一項通報顯示:2011年,全國共破獲拐賣兒童案件5320起,共打掉3195個犯罪團伙,解救被拐兒童8660人。每個數字的背后,都是一個家庭痛苦的磨難。在此類案件還難以杜絕的現實情況下,孩子自己上下學也許只會讓這樣的案件有增無減。大多數的家庭居住在學校五六里或者七八里之外的地方,有的還要更遠。尤其現在我們實行了教育資源集中以及學校合并之后,這樣的現象更加明顯了。這也就意味著,孩子上學的路途越來越遠。這樣的路程讓孩子走著上下學,也不現實,不要說體力了,僅僅是時間上也不見得允許。有人建議增開校車,可是目前的教育投入和交通安全形勢就是一個過不去的坎兒。交通事故多發,校車事故多發的因素就不多說了,就是校車接送能不能做到完全免費就是一個大問題。如果能完全免費的話還好些,如果不能的話,只會給家長增添經濟負擔。也有人說可以讓孩子中午在學校吃飯,減少校車接送次數,但事實是,大多數的縣級小學并未開設校辦食堂。
6.近來.關于兒童的一系列報道讓兒童權利保護再次進入公眾視線。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等機構發布的《(兒童權利公約)在中國的20年——以民間組織為視角》報告中指出,我國保護兒童權利的機制還不健全,缺乏完備的覆蓋全國范圍的兒童保護聯動機制,法律存漏洞、機制不健全為實際的兒童保護工作增加了難度。報告研究課題組副組長、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青少年研究院名譽院長陸士楨在報告發布會上表示,我國涉及兒童的法律,大部分都是號召性的、原則性的、宣傳性的。執行層面的法律很少:我國目前實際上沒有一個國家層面的兒童事務管理行政機構;我國在兒童服務、兒童救助方面.政府和民間組織的良性互動完整的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因此,報告指出,建構一個符合我國國情的,以政府與民間組織通力合作為主線的,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履行《兒童權利公約》、保障兒童權利的新模式是當務之急。這一模式是“以政府為主體。民間組織為主力,社區為根據地,家庭、學校為后盾,兒童為中心,社會為保障”的“一體、兩翼、兩后盾、一中心、一保障”的廣撒網、共參與式的保障兒童權利的新模式。
報告解釋,“一體”是指以政府為主體,“兩翼”指要充分發揮民間組織和社區的作用,“兩后盾”指家庭和學校是兒童權利保護的基礎陣地,“一中心”是指以兒童自身為中心,“一保障”是指鼓勵廣大的民眾積極參與。
報告建議,從政府、民間組織、社區、家庭、學校等層面建立兒童保護聯動機制,并從七個方面進行了闡述:加強立法和行政保障機制,增加資源投入;民問組織應積極與政府合作,提升服務質量;社區應完善兒童軟、硬件設施,設立兒童社工崗;家長需提高兒童權利意識,學習相關知識:學校需保護兒童自尊,保障兒童安全;社會公眾應提高認識,積極參與兒童公益事業;兒童應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學習自我保護技能。報告特別指出,社區專業性兒童社會工作崗位的設立是建立聯動機制的關鍵點,兒童社工崗能夠連結政府、社區、家庭與民間組織,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力量維護兒童權利。另外,報告還建議設置學校社工崗,注重兒童心理健康和權利意識的培養。學校可設立相關的社工崗、心理咨詢崗加強對學生兒童的服務。同時,還要培養在校兒童參與的意識與能力,提高權利意識。
報告研究課題組組長、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認為:“我國在兒童權利保護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工作,但是,我們一定要清醒地看到,我們的整個兒童事業發展還是處于從剛剛解決完‘溫飽’向專業化發展的階段。”
作答要求
一、根據“給定資料3”,談談對“撤點并校”這一舉措的認識。(20分)
要求:準確、全面、分析深入;不超過250字。
二、“給定資料5”介紹了“中國式接送孩子”現象,假定你是N市政府聘請的一名觀察員,請就該現象及其暴露出的問題提出解決建議,呈送市政府有關部門參考。(30分)
要求:
1.對現象及其暴露出的問題概括準確、扼要;
2.所提建議具體簡明、有針對性、切實可行;
3.不超過400字。
三、“給定資料6”畫線部分寫道:“我們的整個兒童事業發展還是處于從剛剛解決完‘溫飽’向專業化發展的階段。”請結合你對這句話的思考,聯系自己的經驗或感受,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50分)
要求:
1.自選角度,觀點鮮明,有思想性;
2.參考“給定資料”,但素材不必拘泥于“給定資料”,要結合生活中的具體感受,切忌空談對策:
3.結構完整,語言流暢;
4.總字數800~1000字。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