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的中國城市發展和城市規劃1
1、中國城鎮的巨大發展和面臨的挑戰
1.1巨大發展
中國城市自改革開放25年來的發展和變化是巨大的。
1980年~2003年,中國設市城市從223個增加到660個,建制鎮從2800多個增加到20226個;城鎮人口從19140萬增加到52376萬,全國城鎮化率從19.4%提高到40.5%。
據統計,世界各國的城市化率從20%提高到40%,英國用了120年,法國用了100年,德國用了80年,美國用了40年,日本、前蘇聯用了30年,而我國僅用了22年,其速度之快是世上少有的。
城市不但在數量上增加了,人口規模上增長了,而且在城市功能,包括住宅和基礎設施的水平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例如,就城鎮居民的居住水平而言,人均住宅建筑面積從20多年前的6m2~8m2,提高到2003年的23m2左右。
這樣的成就在我國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世界為之驚嘆。
今天的中國,既有一批沿海經濟發達、比較現代化的城市,也有一些經濟欠發達、甚至產業衰退的城市(如一部分資源型城市)。
在我國發達的城市中,信息化、汽車化、郊區化,乃至交通堵塞、貧富分化等發達國家的大城市才有的現象已經出現,而落后的基礎設施、大量的流動人口、非正規的經濟、不衛生的居住環境等發展中國家的城市特征也同時存在。
在一些產業衰退的城市,人們的生活和環境狀況仍然很差。
1.2面臨的挑戰
(1)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競爭。
外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其領域已經不僅限于投資、技術、產品方面,而是已逐漸擴大到金融、保險、資訊、設計及現代服務業等更多領域。
全球化的影響不僅體現在經濟方面,而且體現在文化、教育等方面,更深刻的是體現在價值觀念上。全球化更現實的影響,體現在對競爭意識的激發。中國城市今天無一例外地關注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2)資源短缺帶來的制約。
中國是一個資源大國,但是就人均擁有資源的水平和現在的消費模式而言,中國又是一個資源短缺的國家。
我國城市的發展,如果仍然以現在和若干年來已成為“慣性”的增長模式增長,即人口規模無限增長、用地無限擴大、汽車不斷增加、對水源和能源的無節制使用、對自然資源和歷史文脈的任意破壞等,那么,這種發展將不可能持續多久,各種“危機”必將來臨。
因此,必須冷靜地看到,資源短缺是今后中國城市發展最主要的“瓶頸”之一。增長模式的轉變是中國城市必然的選擇。
(3)快速城鎮化帶來的壓力。
20世紀90年代后半期以來,城鄉差別加大,農業、農村、農民等所謂的“三農”問題成為國家特別關注的重要問題,推進城鎮化成為解決“三農”問題的一項重要措施。
城鎮化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是過快的城鎮化也從另一方面增加了城市的壓力,主要表現在就業和基礎設施的提供方面。
如果今后(至2020年),全國城鎮化率的增長以年均1個百分點計,那么,每年平均就要新增城鎮人口1 800萬,為此須提供800多萬個就業崗位,這對當前就業形勢仍較嚴峻的城鎮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4)大量城市問題帶來的困惑。
城市的快速發展,不可避免地帶來城市問題。
當前困擾中國大城市的首要問題莫過于交通問題,交通堵塞,平均車行速度下降,公交出行比例低,而且有降低的趨勢。城市環境質量問題,包括大氣、水、噪聲等污染,雖有所控制,但狀況沒有得到很大改善。
城市防災、減災能力薄弱,廢棄物和廢水處理普及程度不夠,綠化覆蓋率不高,中低收入階層的居住仍存在困難等。
我國城市問題的解決還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花很大的力氣。
1.3中國城市擔負著重大的任務與歷史使命
(1)黨中央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任務,城市充當著重要的角色。
根據近年的統計,我國GDP的70%、國家稅收的80%、第三產業增加值的85%、高等學校和科研力量的90%以上均出自城市。
(2)預計2020年前,全國將有3億農民轉化為城鎮人口,其數量大于現在美國的總人口,城鎮要妥善地容納他們。
(3)城鎮既是環境的“享用者”,也是污染環境的“源頭”。全國大氣、江河環境質量的改善,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城鎮對環境的控制和管理。
(4)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康社會的實現,人民對城市生活居住質量的需求日益增加和提高。
可以判斷,中國的城鎮將長期處于發展和增長的態勢之中。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
近期直播
免費章節課
課程推薦
城鄉規劃師
[協議護航班]
7大課程模塊 3大研發資料資料退費服務校方服務
城鄉規劃師
[沖關暢學班]
5大課程模塊 2大研發資料 校方服務
城鄉規劃師
[精品樂學班]
3大課程模塊 研發資料 校方服務